蔡京:是禍國佞臣還是治國人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製圖:李雯
從北宋末年太學生將蔡京列為危害國家的「六賊」之首開始,蔡京的歷史定位已經成型,《宋史》將蔡京直接列入《奸臣傳》。
時至今日,人們對蔡京的評價基本遵循這一基調。
蔡京的書法成就也因他的奸臣形象被人忽略。
然而,在一個道德意義上的奸臣背後,蔡京也有著精明強幹的行政能力。
蔡京其人,值得去分析和探討。
四度為相的北宋權臣
提起北宋末年的權臣蔡京,世人對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奸臣、臭名昭著的奸相。
從北宋末年太學生將蔡京列為危害國家的「六賊」之首開始,蔡京的奸臣定位已經成型,始終沒有改變。
《水滸傳》中,蔡京的反面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宋史》更是將蔡京直接列入《奸臣傳》,說他陰險狡詐、心狠手辣,打擊政敵不擇手段;說他惑亂人主、結黨營私,致使官風敗壞、民不聊生;北宋雖然沒有直接斷送在他手裡,但他卻是北宋滅亡的千古罪人。
總而言之,他是歷史上少有的巨奸。
時至今日,對蔡京的評價依舊基本遵循這一基調。
就連蔡京的書法成就也因他的奸臣形象而被除名,北宋書法「蘇黃米蔡」四家中的蔡京也變成了蔡襄。
然而,在一個道德意義上的奸臣背後,蔡京精明強幹的行政能力和目光超前的經濟制度設計,同樣值得人們去探討。
蔡京出生於公元1047年,北宋興化軍仙遊縣慈孝里赤嶺(今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楓亭鎮東宅村)人。
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蔡京和弟弟蔡卞同時考中進士。
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蔡京以奉議郎的身份出使遼國,後來被拜為中書舍人。
初入仕途時,蔡京支持變法,再加上其弟蔡卞為王安石女婿,因此得到王安石的賞識,甚至被認為是日後宰相人選之一。
但是,當司馬光廢止新法時,蔡京又積極追隨司馬光。
蔡京人格的兩面性和政治上的兩面作風,可見一斑。
宋徽宗繼位後,在宰相曾布的打壓下,蔡京被排擠出京,處於政治上的低谷期。
他由於結交被寵幸的內侍童貫,很快返回京城,開始先後四度為相的宦海沉浮。
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四月,在童貫的極力推薦下,加上蔡京善於見風使舵,投宋徽宗之所好,因此得到宋徽宗的賞識。
這一年閏六月,曾布的宰相職位被罷免,蔡京旋即為相,長達四年。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蔡京採用了多種手法,如拉攏同黨、打擊異己,掀起聲勢浩大的黨禁,並撰《奸黨碑》,全國刻碑傳布。
為了迎合宋徽宗承繼父兄之志,蔡京進行變法。
同時,蔡京提倡
「豐亨豫大」之說,助宋徽宗享樂,還開展了對西夏的戰爭,收復湟、鄯等地,顯示政績。
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正月,一顆彗星現於西方,這一奇異的天象引起當政者的高度關注。
有諫官認為是變法和對元祐黨人太過嚴厲所致,宋徽宗因此要求各地禁毀「奸黨碑」,除黨禁,恢復元祐、元符年間遷謫者的士籍,而蔡京也因此於當年二月被罷相。
宋徽宗雖然將蔡京罷相,但並沒有對他失去信任。
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正月,蔡京復相。
他延續當年拉攏同黨、排斥異己的做法,進一步結交內侍童貫,並且吸取上次的教訓,減輕對元祐黨人的處罰,但他仍倡導「豐亨豫大」,助宋徽宗享樂。
由於受張商英、何執中、張康國等人的排擠,蔡京於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六月再次罷相。
蔡京二次罷相之後,他的政治對手何執中、張商英等先後擔任宰相,但是時間都不長,可見北宋朝廷內部鬥爭之激烈。
蔡京分析政治形勢,充分利用了其中的矛盾,再加上童貫居中調停,因此在三年之後第三次擔任宰相,這是他為相生涯中時間最長、地位最穩固的一次,有八年多。
由於善於迎奉,宋徽宗對蔡京恩寵有加,甚至還將公主茂德帝姬嫁給他兒子,雙方結成親家。
年過七十本該致仕,但蔡京卻仍居相位,引起很多人的不滿。
同時,蔡京倡導的新法招致很多人的反對,甚至長子蔡攸也成為堅定的反對派。
兒子蔡絛依仗其權勢狂率不羈、侵凌同列,招致很多人反感。
這也導致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六月,74歲的蔡京再次被罷相。
雖然蔡京早已超過致仕的年齡,但是對權力的慾望卻依然強烈。
在宰相王黼被童貫、朱勔等人排擠後,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十二月,78歲的蔡京再次被任命為宰相。
這時的蔡京老眼昏花,頭腦也不甚清楚,大小事宜基本上都由蔡絛操作。
蔡絛的專橫跋扈招致很多人的不滿,尤其是長子蔡攸屢次進行彈劾。
在多方攻擊下,蔡京於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四月再次被罷相,從而結束了四任宰相的生涯。
在兩宋的133位宰相中,只有7人任職10年以上,14年以上的僅有蔡京、秦檜、史彌遠、賈似道等4人,且均為負面人物。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因金軍南下,宋徽宗禪位給宋欽宗,國家形勢日益緊急窘迫,蔡京為保全自己將全家都遷至江南,逃避戰亂。
國難當頭,朝野官民紛紛揭露蔡京、童貫等人的罪行,要求對其進行懲處。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太學生陳東向朝廷上書,將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彥等人稱為「六賊」,認為他們禍患國家,應當誅殺,並且「傳首四方,以謝天下」(《宋史·陳東傳》)。
「六賊」中,尤以蔡京位高權重、禍國最為嚴重,天下士人認為蔡京是「六賊」之首。
面臨眾情激憤的場景,宋欽宗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將蔡京「連貶崇信、慶遠軍節度副使,衡州安置,又徙韶、儋二州」(《宋史·蔡京傳》),並於七月乙亥安置儋州。
而與蔡京並稱為「六賊」的其餘五人,在半年內分別受到應有的懲處。
禍患國家的「六賊」雖受懲處,但卻無法挽救北宋滅亡的命運。
禍國殃民的「六賊」之首
《宋史》將蔡京列入《奸臣傳》,並給予這樣的評價:「京天資凶譎,舞智御人,在人主前,顓狙伺為固位計,始終一說,謂當越拘攣之俗,竭四海九州之力以自奉。
帝亦知其奸,屢罷屢起,且擇與京不合者執政以柅之。
京每聞將退免,輒入見祈哀,蒲伏扣頭,無復廉恥。
燕山之役,京送攸以詩,陽寓不可之意,冀事不成得以自解。
見利忘義,至於兄弟為參、商,父子如秦、越。
暮年即家為府,營進之徒,舉集其門,輸貨僮隸得美官,棄紀綱法度為虛器。
患失之心無所不至,根株結盤,牢不可脫。
」意思是蔡京天資兇狠狡詐,舞弄權術,以智慧控制別人,在皇帝面前,專門窺伺人主之意以求固位專寵,始終對皇帝說不必拘泥流俗,應該竭盡四海九州的財力滿足自己享樂。
宋徽宗亦知道他奸詐,故屢罷屢起,並選與蔡京不合的人執政來牽制他。
蔡京每當要被免職時,就去向皇帝哀求,跪地磕頭,毫無廉恥。
宋收復燕山時,蔡京送詩給蔡攸,表明此事行不通,希望此事不成以自我解脫。
見利忘義,以至於兄弟不合睦,如參商二星;父子不相關,如秦越二國。
他晚年以家為官府,謀求升官的人聚集在他的門下,只要輸錢納貨,就是奴僕也可當上美官,丟棄國家綱紀法度,使它們如同虛設。
他患得患失,培植個人勢力,關係盤根錯節、牢不可破。
蔡京的所作所為最終導致國家禍亂,雖貶死在道路上,天下人仍以沒處死他為恨。
雖然後世有人寫文章為蔡京翻案,對其經濟管理才能以及書藝特長進行正面評價,但北宋的滅亡,蔡京難逃其咎。
蔡京有意識迎合宋徽宗的喜好,進一步放大其玩物喪志的心性。
宋徽宗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書畫家,但是作為一代君主,他是不合格的。
蔡京精通書畫,因此能夠獲得宋徽宗的好感。
蔡京當政後,提倡「豐亨豫大」,極力鼓動宋徽宗大肆揮霍,力主修《大晟樂》《宣和畫譜》。
蔡京還大興花石綱之役。
宋徽宗喜歡石頭,蔡京就安排心腹到蘇州設立「應奉局」,專門在東南一帶搜刮奇花異石;用大船組隊編成「花石綱」運到東京,一路上運到運河狹窄處就不斷開挖運河、拆除民房,耗費國家稅收,給沿岸居民帶來沉重負擔,造成民怨沸騰。
蔡京常對宋徽宗說,現今國家錢幣多達五千萬緡,和足以廣樂,富足以備禮,於是鑄九鼎、建明堂、修方澤、立道觀、做《大晟樂》、制定命寶。
蔡京大興土木徭役,服役者不下四十萬。
蔡京以稷、契、周公、召公自居。
他又想擴大宮室規模以求恩寵,於是召童貫等五人,暗示說宮中狹窄簡陋。
童貫等人聽命於他,各顯神通,爭相以堂皇奢侈為得意,而延福宮、景龍江的修建,使宋徽宗等更奢靡,修了更加華麗的艮岳。
為了迎合君主的喜好,各地官府層層加碼盤剝,給百姓造成深重災難。
這一場景,在小說《水滸傳》中有生動的描寫。
當時流傳歌謠:「打了桶(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
」
蔡京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大小官員都要向他行賄。
蔡京生日時,全國各地官府還要「貢獻」大宗禮物,稱「生辰綱」。
蔡京直接把國庫當成自家的小金庫,隨意取用公款。
蔡京大規模打擊政敵,扶植親信。
蔡京先後四起四落,因此政敵無數,一旦得勢便假公權對政敵進行狠命打擊,其中最惡劣的當為元祐黨禁。
蔡京將309人入奸黨碑傳布天下。
為了爭權奪利,他甚至對自己的弟弟蔡卞、兒子蔡攸也毫不心慈手軟。
宋徽宗期間,朝廷人事更替頻繁,這與蔡京等當權者排斥、打擊異己不無關係的。
在打擊異己的同時,蔡京極力扶持親信。
他之所以能夠多次東山再起,和這方面有著很大的關係。
蔡京被懲處後寫詞道:「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無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遙望神州淚下。
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謾繁華,到此翻成夢話。
」他對一生的榮華富貴進行了回憶,充滿了感傷之情,但卻無懺悔之意。
蔡京在赴儋州貶所時,攜帶大量金錢,但是他招致老百姓反感,在路上用錢也買不到東西,因此不由得感慨:「京失人心,何至於此。
」最終,80歲的蔡京餓死於潭州(今湖南長沙)崇教寺。
宋人王明清的《揮麈後錄》有這樣的記載:「初,元長之竄也,道中市食飲之物,皆不肯售,至於辱罵,無所不至。
遂窮餓而死。
」《宋史·蔡京傳》寫道:「卒致宗社之禍,雖譴死道路,天下猶以不正典刑為恨。
」百姓對蔡京的痛恨,由此可見一斑。
蔡京死後,被草草安葬於崇教寺後面的漏澤園。
漏澤園屬於北宋時期社會救濟機構,本為蔡京所創,主要是用來安葬貧而不能負擔喪葬費用之人,但是卻埋葬了蔡京本人。
直到宋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蔡京的骸骨方才由潭州遷葬於故里。
蔡京死後,御史上書說蔡京長子蔡攸罪不減其父。
因此,蔡攸被貶置萬安軍(今海南萬寧),並於途中賜死,一同被處死的還有蔡京的另一個兒子。
蔡京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之一,但受名聲所累,其書法造詣時常被人所忽略。
激化社會矛盾的經濟改革
雖然一個「奸」字就概括了蔡京的一生,但蔡京身上一些其他東西卻格外醒目。
他的行政才能在當時就為世人所公認。
對於當時的具體政策,他卻一再能發現超越時人的政治經濟見識和制度設計。
宋徽宗時期的北宋朝廷屢屢被後人詬病為「苛政」和「腐敗」,但當時的社會經濟成就也是不可忽視的。
就人口來說,宋徽宗時期是宋代人口數最多的時期,全國總戶數超過2000萬,總人口突破1億。
就經濟來說,北宋到徽宗時,經過1個多世紀的穩定發展和長期積累,「中外靖綏,年穀登穩」。
在華麗的表面背後,蔡京採取的一系列適應現實的財政政策起了很大作用。
蔡京任宰相後,主持了大規模的經濟改革,通過強化禁榷制、改革幣制、完善市舶制等措施,使得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大增加,支撐了宋徽宗對外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蔡京的經濟改革暫時緩解了北宋政府的財政危機,滿足了最高統治者的奢侈之求。
蔡京制度設計的精巧與合理之處在於保證政府獲得最大的收益同時,順應了商品經濟發展需求,為後世所仿效、沿用,不能不說是其才能的體現。
蔡京在茶、鹽、酒等專賣領域的經濟改革,在中國古代專賣制度發展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走出了官府寓稅於價的經營模式,改變了收購和出售的壟斷差價獲取財政收入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宋代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
蔡京注重對商品銷售、流通和分配領域各環節的管理,注重商品銷售範圍的擴大。
只有讓商品在全國範圍內流通起來,才能實現其價值,生產者、經營者才能從中牟利。
其改革特點是在政府的專賣活動中更多地發揮商人的作用,順應了政府財政結構變化、商品經濟發展和中央集權加強的要求。
只有發揮商人的作用,才能促進商品流通、增加專賣收入。
蔡京實行的商銷制度,不僅可以擴大銷售,還可以減少官府的經營成本,從而成為經南宋至元、明、清沿用的專賣制度範本。
在這一時期,北宋貨幣政策發生了劇烈變化。
在銅錢的鑄行上,首次在全國推行當十錢;在鐵錢的鑄行上,把夾錫錢推向四川、陝西、河東以外的廣大地區。
這就是蔡京的貨幣改革。
之所以鑄造當十錢,與當時銅產量下降、供應不足、導致銅錢鑄造額減少有關。
而且鑄當十錢利潤豐厚。
另外,隨著宋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領域提供給市場的商品數量和種類增加,人們的消費觀念也隨之發生改變。
尤其是對統治階層中的達官貴人和大量的軍人來說,他們已不再滿足於政府供給他們糧食、布帛,而希望從市場上購買更多自己需要的、喜愛的商品。
而就政府來講,有時候從市場上購買某些商品可能比通過其他途徑獲得商品更簡單些。
宋代政府購買的採購量和範圍很大。
購買活動往往需要藉助貨幣這一媒介去實現,所以不論政府、團隊還是個人,對貨幣的需求量都很大。
蔡京的貨幣改革,一定程度上也適應了社會各階層對貨幣的需求。
但其弊端是,蔡京的貨幣改革不是立足於大力發展生產之上,而是著眼於政府的利益、醉心於滿足皇帝的奢欲。
在蔡京看來,貨幣改革比茶、鹽、酒的改革來錢更快、獲利更大。
蔡京為人之奸詐、為官之貪腐、為相之誤國,歷史早有定論。
但是,宋代社會救濟機構的設置卻有他的功勞。
蔡京當政時期,社會救助制度的推行力度之大,在古代歷史上是罕見的。
其推行的居養院、安濟坊和漏澤園制度,無疑是北宋救濟制度發展的高峰,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甚至在元、明、清三代之上。
從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步入仕途算起,蔡京在北宋政壇活躍了半個多世紀。
不管是初為地方官,還是後任宰相,蔡京始終以變法者自居,這在歷代朝臣中少有。
但問題在於,蔡京的種種努力,其根本目的並非為國為民考慮,而是為了求得恩寵、鞏固自身地位。
蔡京的經濟改革暫時緩解了北宋政府的財政危機,滿足了最高統治者的奢侈之求,但也激化了社會矛盾。
在生產力水平有限的情況下,通過改革來增加政府的收入,歸根結底是在與民爭利。
只顧眼前、不顧長遠,只能過早消耗民力,到了一定時候必然帶來惡果。
據《宋史》記載:「是時天下財用歲入,有御前錢物、朝廷錢物、戶部錢物,其措置裒斂、取索支用,各不相知。
天下財賦多為禁中私財,上溢下漏,而民重困。
」蔡京的經濟改革,使得商人紛紛破產、百姓困苦不堪。
在無法生存的情況下,各地民眾紛紛起來反抗,其中以南方的方臘起義規模最大。
方臘起義是北宋末年最嚴重的一次民眾反抗政府的活動,直接動搖了北宋的統治,造成了北宋在其後的對外戰爭中迅速失敗,進而亡國。
身負罵名卻是書法大家
蔡京雖然頂著「奸臣」的帽子,但書法天賦極高。
他苦心孤詣地浸淫書法藝術多年,終有大成。
蔡京的書法成就在北宋屬於頂尖,和他處於一個水平線的是蘇東坡、米芾和黃庭堅。
有一種說法,蔡京原本是「北宋四家」之一。
雖然他的書法造詣頗深,但是由於後人特別憎惡他的人品,所以用同族的蔡襄替代他。
如明朝大畫家王紱在其《書畫傳習錄》中記載:「世稱宋人書,則舉蘇、黃、米、蔡。
蔡者謂京也,後世惡其為人,乃斥去之,而進端明書焉。
端明在蘇、黃前,不應列元章後,其為京無疑矣。
」
蔡京的書法作品雖然傳世不多,僅有《節夫帖》《唐玄宗鶻鴒頌跋》《十八學士圖跋》等帖,但從這些作品中,亦可窺見他書法藝術的全貌。
蔡京的書法豪健洒脫、舒展飄逸、張弛有度,極為耐看,充分體現了宋代「尚意」的書法美學情趣。
蔡京的代表作品《十八學士圖跋》,點畫清晰、爽利犀練、雄渾矯健、結字奇巧、側中取勢,深得「二王」風韻,兼具蘇東坡和米芾的特點,用筆大膽潑辣,縱橫捭闔。
《十八學士圖跋》整體章法經營字字巧妙、錯落有致、乾淨利索,字裡行間洋溢著典雅律動的節奏,彌散著恬淡幽遠的詩意,氤氳著疏朗清新的禪趣,堪稱一件難得的精品佳作。
蔡京的書法在當時已享有盛譽,朝野上學習其書者甚多。
編錄上古至元代書法家傳記的《書史會要》曾引當時評論者的話說:「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正書如冠劍大人,議於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絕占今,鮮有儔匹。
」這甚能反映蔡京當時在書法藝術上的地位。
當時的人們談到他的書法時,使用的詞彙經常是「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
狂傲的米芾曾經表示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
這其中有一個故事。
蔡京手下有個小官,在一個極熱的天氣里,極為恭謹地侍奉著蔡京,不停地搖著扇子為他納涼。
蔡京一時歡喜,於是要過扇子,在上面題了兩句杜甫的詩詞。
令人沒想到的是,幾天之後,這個小官突然變得闊綽起來。
原來,那把有蔡京題字的扇子被一位親王花大價錢給買走了。
相傳這位親王就是日後登上皇位的宋徽宗趙佶。
從這個故事裡可以看出,本身就是書法大家的宋徽宗趙佶是何等喜愛蔡京的作品,從而也說明了蔡京的書法藝術是何等地受人推崇。
蔡京與米芾是同時代的人,藝術上兩人惺惺相惜,但因社會地位、身份,人生信仰、追求不同,終於「道不同,不相與謀」。
米芾為人狂放自負、桀驁不馴,素有「米癲」之謂。
蔡京則是一個身居廟堂之高、精於玩弄權術、醉心榮華富貴的政客。
這一本質差別,為兩人的藝術創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這也是蔡京書藝不能名正言順地登堂入室、流傳千古的癥結所在。
蔡京的《節夫帖》堪稱一絕。
此帖書體近似米芾,筆力雄健,氣勢亦不同凡響。
儘管他的書法似米芾,但從他姿媚的筆法來看,仍是從唐人書法入手,直溯「二王」,從此帖能清楚地看出其精細的筆意與健麗的體態。
除了書法,蔡京在散文方面也頗有心得。
著有散文集《保和殿曲宴記》一卷、《太清樓侍宴記》一卷、《延福宮曲宴記》一卷,均被南宋的王明清收入《揮塵集余話·卷一》中。
一代奸相蔡京竟是被活活餓死街頭的!
從前,確切的說是1126年!有位孤獨的老人,寫了一首悲涼無比的詞: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無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遙望神州淚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謾繁華,到此翻成夢話。
簡述北宋六賊,導致方臘起義和金國入侵的罪魁禍首,最後全部伏誅
"北宋六賊"是民間對北宋年間六個奸臣的合稱,這六個人分別是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邦彥,基本都是宋徽宗時期重要的大臣,這六個人貪贓枉法、橫行霸道,弄得民不聊生,是導致當時江南方臘起義和...
蔡京千古奸相?治國奇才?
提起蔡京,世人的第一反應都是:臭名昭著的著名奸相。一直以來提到蔡京,一個「奸」字就概括了他的人生。但是,當我們開闊歷史的視野,透過這個「奸」字,蔡京身上一些其他因素卻格外醒目——他不僅是個奸臣...
後世眼中的千古奸臣卻是難得的治國奇才
蔡京(1047~1126),北宋奸臣。字元長。興化仙遊(今屬福建)人。與北宋政治家、書法家蔡襄是同鄉。熙寧二年(1069年),在滿朝保守派大臣的反對中,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為宰相,實行變法;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