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南渡」的琅琊王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報記者鮑青盧昱
西晉晉懷帝、晉愍帝時,中原地區大規模戰亂不斷,內徙的周邊部族相繼建立起君主制政權,強大到足以威脅西晉政權的存亡,並最終釀成永嘉之禍。
此時神州陸沉,海內鼎沸,晉琅琊王(今屬山東臨沂)司馬睿率中原漢族臣民從洛陽南渡,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
其中南渡的「琅琊王氏」便是南渡山東人中的重要代表。
琅邪王氏(「琅邪」,作「琅琊」),中國中古時期的一個以琅邪郡(今山東臨沂)為郡望的王姓世族。
琅邪王氏在漢朝興起,東晉時期發展為僑姓士族的最高門第,與陳郡謝氏並稱「王謝」。
王家的發跡,和王導盡心輔佐司馬睿以團結北方士族和江東豪強息息相關。
司馬睿從琅琊移鎮建康之初,因沒有名望,頗不受江東士族重視,也得不到江南民眾的支持,以致一個多月沒有任何人來拜訪。
王導和堂兄王敦為此感到憂慮,二人思慮如何提高司馬睿的威望,以便在江東建立穩固根據地。
王導等人決定,趁著來年三月上巳節,讓司馬睿乘坐肩輿出行,而王導和王敦等有名望的北方士族則在後騎馬跟隨,令司馬睿甚具威嚴。
江南士族紀瞻、顧榮等見司馬睿如此十分驚懼,都在路旁拜見他,王導趁此勸司馬睿與江南士族合作。
司馬睿於是讓王導拜訪賀循和顧榮兩名當地士族首領,並任命顧榮為安東軍司馬,賀循為吳國內史,後又任命其他士族首領為官。
自此司馬睿漸漸得到江南士族的支持,百姓亦歸附。
時人皆謂「王與馬,共天下」。
東晉建立,琅邪王氏在衣冠南渡時為東晉政權的穩固居功至偉,被稱為「第一望族」,整個王氏家族在東晉和南朝共出現過九位皇后,七位駙馬,一位北朝妃嬪。
王導歷經三朝,年幼的晉成帝司馬衍登位,每次見輔政的王導都拜他,而寫手詔給王導稱「惶恐言」,而命中書寫詔令給王導就稱「敬問」,更成為定製,足見王氏地位之高。
魏晉之前南方文化本來式微,永嘉南渡之後大有改觀。
琅琊王氏不僅枝繁葉茂,更是人才輩出,對當地的文化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其中以書聖王羲之最為知名。
有人言:王羲之定居會稽,搞文人雅集,寫了蘭亭序,紹興地區才有文氣。
王羲之(303年―361年),幼年說話遲鈍,但由於刻苦學習,不久便為人所重。
當時,陳留人阮裕負有盛名,為其從伯父王敦的主簿。
王敦對王羲之說:「汝是吾家佳子弟,當不減阮主簿。
」阮裕也把王羲之、王應、王悅稱為「王氏三少」。
王羲之13歲謁見時任吏部尚書周,「察而異之」。
周宴客時,首先割牛心炙於王羲之以示欣賞,從此,他被上層社會人士所重視。
永昌元年(322年),太尉郗鑒派人到丞相王導家求親,在東廂相親時,王羲之坦腹而食,旁若無人。
郗家門生回去稟報太尉說:「王氏諸少並佳,然聞信至,成自矜持,唯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
」郗鑒卻高興地說:「正佳婿邪!」遂將女兒許給王羲之。
王羲之愛鵝,流傳下來的佳話很多:會稽有一孤居姥,所養之鵝善鳴,他以錢求購未得,便往觀看。
姥聞其至,烹鵝以待,他嘆惜不已。
山陰有一道士,養一群好鵝,他非常喜愛,道士說:「你給我抄寫《道德經》,當舉群相贈。
」他欣然答應,寫畢籠鵝大悅而歸。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右軍》詩中寫道:「右軍本清真,瀟洒出風塵。
山陰遇羽客,邀此好鵝賓。
埽素寫《道德》,筆精妙如神。
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這正是王羲之瀟洒出塵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
黃庭換鵝、書經為鵝,由此成為典故。
據說,王羲之愛鵝,與揣摩寫字有關。
他通過鵝的動態,體會用筆方法,達到執筆時十指如鵝頭昂揚微曲,運筆時像鵝掌撥水而盡力揮灑的境界。
王羲之書法卓絕天下。
梁武帝蕭衍認為:「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躍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唐太宗李世民說:「詳察古今,研究篆素,盡善盡美,其唯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
」唐人李嗣真《書後品》始稱其為「書聖」。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謝安、孫綽、李充、許詢等42位文朋詩友,「修禊」於會稽西南蘭渚山麓的蘭亭,飲酒吟詩抒懷。
宴集後,他把諸名士寫的詩輯為一本《蘭亭集》,自己為此集作了一篇序,即《蘭亭集序》。
這篇序為駢體散文,作者以清新筆法,描寫會稽旖旎風光,字裡行間充滿詩情畫意,抒發對死生的正確見解:「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清人張習孔在《雲谷臥遊》卷二說:「六朝文章靡陋,獨王逸少高古超妙。
史言韓昌黎『起八代之衰』,吾謂不當先退之而逸少。
」
序文作成後,王羲之於酒興正酣之際,將序文精心書寫蠶繭紙上,成為享譽中外的《蘭亭集序》墨跡。
《蘭亭集序》原書28行,共324字,凡是相同的字,寫法各自不同,其中20個「之」字,更是變化多端。
其子王獻之亦善書法,人稱小聖,與其父合稱「二王」。
王氏家族的多數人,秉行放浪不羈的心性,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故事。
王羲之五子王徽之,性好竹,自稱「不可一日無竹」。
他住在山陰縣時,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覺醒來,打開房門,叫家人拿酒來喝。
眺望四方,一片皎潔,於是起身徘徊,朗誦左思的《招隱》詩。
忽然想起戴家道,當時戴安道住在剡縣,他立即連夜坐小船到戴家去。
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門口,沒有進去,就原路返回。
別人問他什麼原因,王徽之說:「我本是趁著一時興致去的,興致沒有了就回來,為什麼一定要見到戴安道呢?」
侯景之亂時,琅邪王氏與陳郡謝氏一起因拒絕侯景聯姻,而受侯景報復性大屠殺,幾乎在政壇失去影響力;唐朝僅有四人官至宰相(王方慶、王、王、王摶);五代時期則無一人被史書立傳。
自此「從前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但因為家族如此顯赫的歷史,時至21世紀的今天,南方粵、閩等沿海一些王姓人士,仍稱自己為「琅琊世家」。
歷史中的第一望族琅琊王氏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四百年後來到王謝故居前,感受到頂級士族的威望已經蕩然無存,寫下了這首《烏衣巷》 琅琊王氏是我國古代頂級門閥士族,晉代四大家族...
司馬睿和王導的關係 晚年生活如囚徒的司馬睿如何死的
遙想當年,漢高祖將韓信從草莽中提拔出來,任命為大將受到高祖劉邦的厚待和信任,韓信憑藉過人的軍事才能,迅速壯大了自己的力量,一度成為與漢高祖抗衡的勢力,讓深居朝廷的高祖劉邦,心裡甚是憂懼,最後由於...
東晉時期「王與馬共天下」是怎麼回事
「王與馬,共天下」是說東晉時期琅琊王氏家族與當時皇室力量勢均力效,甚至還有過之,當時百姓稱之為「王與馬,共天下」,琅琊王氏進入極盛時期。 司馬睿從東渡到登基,主要依賴了北方大族王導、王敦兄弟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