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司馬光原本可以名留青史,卻因這三件事名聲大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提起司馬光,我們會想到小時上學時的一篇文章——司馬光砸缸,看完被小時候的他的聰明機智與沉著鎮定所深深折服。
不過在這裡要糾正一下,司馬光砸的不是缸,而是「瓮」,兩者的區別是「瓮」口小,而「缸」口大。
司馬光不僅小時候聰明絕頂,長大為官也是步步高升,最後高居宰相之職。
他雖一心為國,一心為民,不過這三事情做的卻是過分了點。
宋神宗時期,時任宰相王安石為了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冗兵」,「冗員」,「冗費」),決心發動一場自上而下的大規模社會改革運動,史稱熙寧變法。
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政府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
但新法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利益,遭到他們強烈的反對,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變法隨宋神宗去世而告終。
而司馬光就是這個大地主階級之一,他和王安石原本是非常好的朋友,經常有書信往來。
後來由於政見不同,導致最後意氣之爭:你贊同的我就反對,你反對的我就贊同,你用的人我就攻擊,經常掐架。
王安石回家養老後,司馬光當政,為了泄恨,全面推翻變法,開始清算。
於是一大批支持王安石新法的官員貶的貶,抓的抓,一網打盡,即使他們都沒什麼過錯。
連曾經站在司馬光那邊的蘇軾都當面反對他,說:王荊公變法雖有些偏激,某些政策也不好,把不好的去掉就行,那些利國利民的政策不能推翻,對於支持新法的官員,他們沒犯錯的話不應該隨意處置。
司馬光不聽,還把蘇軾給貶了。
所以,與其說司馬光反對變法,還不如說是全盤否定王安石,反對王安石的一切,也就是新舊黨派之爭。
司馬光後來還把宋神宗在位時,也就是元豐四、五兩年內新黨(王安石)所攻占的西夏境內的所有軍寨,包括西夏的蘭州、米脂、浮圖、葭蘆、安疆之地,一律主動地退還給西夏。
他的理由很簡單:西夏若發兵來討要,宋軍未必守得住,勞師動眾會拖累北宋,且耗費巨大,得不償失,不如早點歸還西夏土地,可以平息西夏憤怒,換雙方數年無事。
於是神宗時期,新黨取得的巨大軍事成績,用北宋將士鮮血換來的得之不易的土地,被他幾句話就全部拱手讓人,可結果如何?西夏在得到北宋送還的失地後,氣勢更加囂張,經常追著宋軍猛打,北宋並未因歸還了西夏失地而邊境安定,相反北宋將士死傷的倒是越來越多。
再說一件關於司馬光的事:宋神宗熙寧年間,十三歲登州女阿雲在母親死後服喪期未滿時,由尊長作主,與一韋姓男子訂婚。
但阿雲嫌其長相醜陋,便趁其晚上獨自就寢于田舍之時帶刀去殺他。
因阿雲力氣小,十餘刀未能將其砍死,只斷其一指。
知府以母喪期間婚約無效,按普通案件判徒刑;審刑院、大理寺以違律為婚、謀殺親夫的罪判死刑。
官司打到神宗那裡,皇帝讓王安石,司馬光論斷,王安石支持知府判罰,司馬光支持大理寺,朝中有1年多的爭論。
後來宋神宗鑒於她年紀太小從輕處罰(當時神宗又下詔規定一些從輕處罰條件),最後神宗下旨免除阿雲的死刑,改判三十七年徒刑。
沒過多久,朝廷大赦天下,阿雲被釋放回家。
十幾年後,神宗駕崩,該女子也已成家相夫教子,司馬光當政,立馬派人抓回該女子,當眾斬首。
反對變法,歸還西夏土地這兩點視乎還說的通,那十幾年後再殺阿雲就太不近人情了,其思想之頑固,令人汗顏!一世好名聲也因這三件事而有所損毀(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讚,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宋朝時期一篇八股文所引發的「筆禍」案,蘇軾因此入獄受審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七月二十八日,湖州知州蘇軾攤上了大事。這天,朝廷特派員皇甫遵帶著兩名御史台的低級官吏晝夜兼程從京師抵達湖州,為的是將蘇軾押往京師御史台受審。此時距離他就任湖州不過三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