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漢人不再期盼回歸故國,只因後晉北伐寸功未立反傷透同胞之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52篇

續:《後晉少帝誓師北伐,揚言:生擒契丹皇帝者,封節度使賞萬金!》

開運三年(公元946年)十月,後晉北面行營(北方軍團)誓師北伐。

當年自春至夏,霖雨不止,黃河多處決口,沿岸顆粒無收。

河南、河北的許多百姓還被強征,為大軍運送糧餉。

都指揮使(總指揮)杜威催逼甚急,不堪重負倒斃於途者在在皆是。

杜威一面北上,一面向少帝石重貴請求增兵。

北面行營出京時不過十萬人眾,到達邊境時竟暴增至二十萬之多。

石重貴意氣風發,信心滿盈,戰鬥還沒打響,他就迫不及待地委任行營都監(軍隊總監)李守貞擔任知幽州行府事(幽州臨時政府長官),而此時的幽州還牢牢掌握在契丹魏王趙延壽手中。

十一月十日,北面行營抵達瀛州(河北河間)城下。

瀛州四門大開,城頭空無一人,曾信誓旦旦要做後晉內應的瀛洲刺史劉廷祚也不見蹤影。

杜威等人在城外躊躇良久,恐怕城中設伏,不敢進兵。

他派遣斥候四出,得知瀛州的契丹戍卒早已撤走。

杜威判斷,劉廷祚雖未如約接頭,但提供的情報大致準確。

守軍提前撤退,劉廷祚沒有理由獨自留守,只能隨軍退走。

杜威貪功,命令行營馬軍都排陣使(騎兵前敵總指揮)、永清軍節度使梁漢璋率領兩千精銳騎兵(按劉廷祚所言,瀛州戍卒不到千人)前去追趕,務必要將撤走之敵消滅殆盡,順便收復淤口關(河北霸縣東,與瓦橋關、益津關合稱三關)。

梁漢璋勇力出眾,曾在後唐明宗帳下效力。

天福八年,契丹第一次南侵時,他跟隨少帝石重貴到澶州迎戰,凱旋之後,被提升為節度使。

梁漢璋驟馬前行,甫抵浮陽(河北滄縣),便被埋伏在此地的契丹五千多重騎兵包圍。

領軍的是契丹名將、高麗駙馬高謨翰。

梁漢璋軍苦戰終日,眾寡不敵。

日暮時分,他被流箭射中,殞命沙場,成為兩國開戰三年來戰死的最高級別將領。

契丹太宗耶律堯骨聽聞捷報後大喜,親筆書寫詔旨褒獎高謨翰,把他比作漢武帝朝的猛將李陵。

杜威接到前線敗報,不思進兵復仇,慌忙下令撤兵。

其時,瀛州下轄的束城等縣見後晉北伐軍聲勢浩大,紛紛開城出降。

杜威等人非但不入城安民,固守城池,將其做為北進基地,反而大肆搶掠燒殺,將婦女綁於馬後而回。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契丹治下的漢族百姓年年翹首以待「王師」,不料,「王師」竟然如此對待自己的同胞。

消息不脛而走,燕雲漢人頓覺心寒,不再期盼後晉收復失地,回歸故國。

堯骨見後晉逞陽城之勝,竟敢主動來犯,趁杜威撤兵之際,調集契丹、漢族大軍,舍北面行營不攻,從易州(河北易縣)、定州(河北定州)南下,直驅恆州(河北正定)。

北面行營此時剛撤退到武強(河北武強)一帶,聽說契丹已發動第三次南侵,前鋒在南院大王耶律迪輦和太傅高謨翰率領下攻入恆州境內。

杜威心驚膽戰,千方百計避開契丹兵鋒,準備沿冀州(河北冀縣)和貝州(河北清河)逃回鄴都(河北大名)。

彰德軍節度使張彥澤正駐紮在恆州一帶,他派人告訴杜威說,契丹主力還未到達,耶律迪輦等人兵勢不厚,不難擊敗。

力勸杜威率北面行營順滹沱河西進,救援恆州。

(待續)

延伸閱讀:《後晉少帝免徵房產稅代替賑災,無視百姓流離、軍隊乏糧危機!》

《高麗國王被後晉冊封為「大義軍」統領,命他率軍從東面進攻契丹!》

參考書目: 葉隆禮《契丹國志》 脫脫等《遼史.趙延壽列傳 》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晉書》 司馬光等《資治通鑑》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帝王圈裡的「平頭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蜜獾,人稱動物界的「平頭哥」。這廝生性好鬥,常常不在干架,就在干架的路上,個頭雖小,但見了獅子都忍不住要撩撥一番。後晉出帝石重貴,堪稱帝王圈裡的「平頭哥」,跟他的養父「兒皇帝」石敬瑭相比,石重貴...

燕雲十六州

遼太祖去世那年,中原恰是後唐明宗即位,他是五代少數值得稱道的君主之一。遼朝平州(今河北盧龍)守將盧文進原來就是以唐盧龍節度使身份歸附的,在這種形勢下,因部下思歸、明宗召誘和述律太后的濫殺將領,就...

「志載冀往」契丹滅後晉之戰

關注「方誌河北」,我們一起長知識!河北自古多戰事,傳說時代的黃帝蚩尤涿鹿之戰、黃帝炎帝阪泉之戰就發生在今河北域內。河北地處中原農耕文化和北方遊牧民族草原文化的結合部,文化的衝突往往轉化為戰爭。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