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所有皇帝中,到底誰的武功最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皇帝名號是秦始皇所創,此後兩千多年內的封建帝王稱之為皇帝,所以始皇帝之前的什麼三皇五帝、殷紂王之流哪怕是能上天也不應予以考慮。

其次我們必須承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個武功在漢語裡又可以做兩種解讀:

1.我們通俗意義上以為的武術,拳腳之力。

我們熟悉的金庸古龍等一系列武俠小說中,大俠們個個都是身懷絕世武功,匡世濟民。

2.大家肯定聽過「文治武功」一詞,指政治軍事,常用於描述古代君主在統治國家或地區時的表現。

現也擴展到對一般管理者任內成績的概述。

那這裡的武功即是古代君主在統治國家或地區時,在軍事方面的政績了。


由此,我們可以分成兩個釋義來討論歷史皇帝的武功。

首先說的就是通俗意義上的武功:

說到皇帝的武功第一,那就只能搬出這一位了: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生於亂世,父親是五代時期名將趙弘殷,自然虎父無犬子,趙匡胤自幼習得一身好武藝。

遍尋中華歷史封建帝王,從未有一個皇帝能夠如趙匡胤這般,在武功上開宗立派,身背「太祖長拳」和「盤龍棍法」兩大絕技。

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的聚賢莊一戰如此說到:

眾人盡皆識的,那是江湖上流傳頗廣的「太祖長拳」。

宋太祖趙匡胤以一對拳頭、一條杆棒,打下了大宋的錦繡江山。

自來帝皇,從無如宋太祖之神勇者。

那一套「太祖長拳」和「太祖棒」,當時是武林中最為流行的武功,就算不會使的,看也看得熟了。

此後,趙匡胤的「太祖長拳」不斷在軍隊為士兵所練習,但由於火器的流行,武術向民間發展,太祖長拳逐漸在民間形成一個流派,到了明代已經頗具聲譽。

戚繼光在其《紀效新書》中認為:

「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名勢各有所稱,而實大同小異。

至今之溫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

明代另一著名武術家程宗猷在其《少林棍法闡宗》中更是認為:

「楊家槍、太祖長拳、綿張短打、孫家陰手棍、少林兼槍帶棒乃五家正傳,苟能習練精熟,以其心印,余可敝帚棄之矣。

直到現在,太祖長拳仍是中華大地上流傳甚廣的拳法。


然後我們要說說「文治武功」當中的武功。

首先讓我們請出1號競爭者: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的武功主要分為對內戰爭和對外戰爭

對內戰爭:作為秦王,入主關中時與年長十歲的李建成功勞相當。

後來平薛舉,討伐劉武周,洛陽和虎牢關之戰一戰滅雙雄,山東擊潰劉黑闥主力,在武德五六年開始也繼續防範突厥。

李世民在統一戰爭中,常常披堅執銳,親自上陣帶著玄甲軍沖陣殺敵,平薛舉過程中,統兵三萬滅了號稱擁兵二十萬的西秦,以八千兵力追擊並殲滅宋金剛數萬之眾。

更恐怖的虎牢關之戰,以三千精銳大破竇建德十萬大軍,順便還抽空滅了王世充,幾乎可以說唐朝統一天下的大硬仗全是李世民一人打下的也不為過。

之後的五隴阪之戰,率領百騎衝破敵陣,驚破突厥數萬大軍。

而完成這一切的他,在橫推天下之時,僅僅20齣頭弱冠之齡,恐怖如斯。

李淵曾經想把李世民外封,曾對李世民說:

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

吾欲立汝為嗣,汝固辭;且建成年長,為嗣日久,吾不忍奪也。

觀汝兄弟似不相容,同處京邑,必有紛競,當遣汝還行台,居洛陽,自陝以東皆王之。

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漢梁孝王故事。

看看李世民受封的名號:太尉兼司徒、尚書令、中書令、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雍州牧、十二衛大將軍、秦王。

最後封無可封的李淵,想出了中國歷史上最牛逼的名號:天策上將。

而所有的這些名號背後,不是李世民承蔭父德,而是自己實打實一仗又一仗換回來的。

其次再說對外戰爭。

貞觀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屈指可數的對外大規模擴張和戰略壓制的時代。

貞觀四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師塞北,滅亡東突厥,至此李世民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

貞觀八年,吐谷渾不自量力膽敢寇邊,李世民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出擊,次年即貞觀九年吐谷渾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後為國人所殺,太宗另立吐谷渾國王,平定吐谷渾。

貞觀十三年,李世民命侯君集、薛萬徹等率兵伐高昌。

次年,高昌投降唐朝。

太宗於是在高昌首府交河城置安西都護府,西域各國皆到長安朝貢。

貞觀十九年,薛延陀首領多彌可汗拔灼開始和唐朝大軍作戰。

貞觀二十年,唐軍反擊並打敗拔灼後,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軍投降,薛延陀滅亡。

貞觀二十年,唐朝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建立了南至羅伏州(今越南河靜)、北括玄闕州(後改名余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區)、西及安息州(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

連毛主席都點評道: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


然後說說我們的2號競爭者:明太祖朱元璋

朱重八起身微末,是社會上的最底層乞丐出身,然而戎馬半生坐擁天下,建立起兩個外族政權中的大明,終大明一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展現出中華民族的錚錚鐵骨和浩然氣節。

孟森先生在《明史演義》裡面說:中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

自五季以降,漢人弱而蠻夷強,中夏之弱,自古未有。

三百餘年間,蠻夷步步緊逼,中夏處處退讓,九州之地,繼陷虜手。

南宋之末,神器易主!

幸有朱元璋奮起抗爭,驅除蠻夷光復華夏,漢人三百年之屈辱,得此一雪!

要知道,在朱元璋反擊北元逐之於大漠,中原徒弟淪陷二百餘年矣,燕雲十六州自石敬瑭兒皇帝罄竹難書之舉已有四百餘年,河西故土更是六百餘年未有華夏之光。

朱元璋本身的軍事實力在歷史皇帝排行榜也是保三望一的水平,毛主席親評:

「自古能軍者無出李世民右者,朱元璋次之」

朱元璋自公元1353年娶郭子興義女「馬皇后」,從郭處出走獨立門戶後,開始了自己的統一大業,1356年親率軍隊攻下集慶(南京),占據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也是自己之後所定都城;

1360年在龍灣之戰妙計打敗來勢洶洶的陳友諒,絕處逢生,贏得一線生機;

1363年 陳友諒傾巢而出攻打朱元璋,潘陽湖之戰水師不敵陳友諒情況下卻反過來滅掉陳友諒,奠定稱霸天下基礎;

1367年率兵滅掉張士誠,隨後再滅方國珍成功統一江南與元朝二分天下;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25萬,北進中原。

徐達率兵先取山東,再西進,攻下汴粱,然後揮師潼關。

朱元璋親自到汴梁坐鎮指揮。

北伐中發布《諭中原檄》,文告中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後為國父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效仿。

1368年於集慶(南京)稱帝,定號大明,定國號洪武。

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各路大軍沿運河直達天津,二十七日進占通州。

八月,明軍進逼北京,在明軍攻來時,蒙古皇族兵勇大臣將軍全部逃跑。

蒙古在中原九十八年的統治徹底結束,明朝取得了在長城以內地區的統治權,中國再次回歸到漢族建立的王朝的統治之下。

同時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

之後在1370至1396年26年間,朱元璋發動八次北伐,分別肅清了在山西、陝西、甘肅、四川等地的殘餘元朝勢力,從此還中原王朝一片安寧。

小編思量再三,兩位傑出帝皇的武功實在難分上下,不知各位看官有何高見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代武學宗師,北宋太祖趙匡胤

記得毛主席有一首詩叫《沁園春·雪》,裡面有一句話這樣說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在紅軍完成長征後所作的。這幾句是毛主席感慨祖國山河如此美好,難怪引得多少英雄...

中國歷史上皇帝最多的五大姓氏!居然是他們!

歡迎大家圍觀胡說八道歷史,我是胡說八。中國歷史上出過皇帝的姓氏有很多,分別是:嬴,劉,王,公孫,曹,孫,司馬,楊,宇文,李,武,安,史,石,趙,冉,慕容,張,段,苻,姚 ,馮,乞伏,赫連,呂,桓...

古代哪位皇帝最能打?

在古代,大多數開過皇帝都能橫刀立馬馳騁疆場。商紂王帝辛,漢光武帝劉秀,昭烈皇帝劉備,唐太宗李世民,冉魏武悼天王冉閔等都是一些高手,但公認的古代帝王武功最高的還的是宋太祖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