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選書、講故事,嬰兒也會愛上閱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穗媽

關於親子共讀這件事,朋友中絕大多數都認同且願意嘗試,有幾位剛做了媽媽的朋友問我:「他才幾個月,總覺得他什麼都不懂,該給他讀什麼書呢?」

我想,對於幾個月的寶寶,最重要的不是讀哪幾本書,而是怎樣讓孩子和書相遇,怎樣讓孩子愛上書,讓孩子從襁褓中就體會到閱讀的美好——這一口湯和母乳、媽媽的懷抱、音樂、大自然等一樣美好。

好多朋友問我:「你家寶寶從什麼時候開始講故事呢?我家寶寶現在三個月,是不是太早呢?」

不早,因為閱讀開始地越早越好,就像如果孩子一出生喝了奶粉,就會牴觸母乳,如果你不小心讓孩子在閱讀之前先接觸了電視、動畫、IPAD,手機……閱讀可能很難再引起孩子的興趣。

如果反過來,把最好的閱讀先給孩子,日後再面對電視、手機,他可能就自然地擁有了免疫力。

  • 最初的閱讀應是「大閱讀」:讀媽媽的笑臉、圖畫和大自然

好多媽媽問,寶寶視力還在發育,寶寶還不會說話,就開始閱讀嗎?

可能由於我們這一代人沒有閱讀圖畫和繪本的經驗,說到閱讀,總覺要讀一本正經八百的文字書,所以應該離嬰兒很遠。

對於嬰兒,我們講的閱讀應該是「大閱讀」,包括媽媽的笑臉、圖畫和大自然。

幾年前上孕婦學校時聽專家說孩子一出生就可以在20cm左右的距離看到黑白圖畫,我懷著懷疑的心情買了一套視覺挂圖給麥穗。

她出生第五天,我給她看,她真的目不轉睛地盯著黑白圖畫看,為了確定她是不是真的「看到」了,我慢慢地移動挂圖,她的眼睛竟然也跟著移動!因此我相信她確實看到了。

45天以後給她看彩色挂圖(有花田、草地、樹林、陽光籠罩下的河面等等),我把一整套挂圖拆開貼在客廳和臥室里隨時能看到的地方,平常喝完奶拍完嗝的時候,我就豎抱著她看看圖。

如果發現她在看,我就會根據圖的內容隨口編些詞,偶爾還能編出有韻律的。

就這樣,隔三差五地看挂圖,一直到六個月左右。

天氣好的時候,抱她在小區里玩,看見草綠了,花開了,鳥來了,又走了,我都會笑著和她說,她有時就呵呵的笑,不知道她是否聽得懂,但這是媽媽和孩子交流的方式。

從前小區里也有這樣的花兒草兒,可是直到有了孩子,我才會「讀」它。

後來想想,不管對於我,還是孩子,這都是一種對大自然的「閱讀」。

八個月以前,我並沒有規律地給孩子講故事,只是發現買的那些繪本真的很好看,常常拿出來看一眼,但並沒有想過要給孩子讀。

我那時也覺得,幾個月的孩子咿咿呀呀的,除了吃喝拉撒,最多就會舞動手腳做做運動,閱讀這事兒離她還很遙遠。

  • 第一本書:相遇總是偶然 想想也有必然

變化出現在麥穗九個月的時候,朋友送了一本晚安故事集給我,全書大約80頁,全是本土經典童話,有《小蝌蚪找媽媽》《小馬過河》《兩隻小羊》《大笨熊找帽子》等,配圖色彩鮮艷。

偶然的機會讀給她聽,發現她竟然在看和聽,就連續講了幾次。

後來發現,每次我打開這本書,九個月的她會用小手翻到書的後半部《兩隻小羊》那一篇。

給她講完,要講另一個故事,她還會翻回去,讓我繼續講《兩隻小羊》。

一個故事講了一兩個月,怎麼也得講了50遍以上。

這個故事講什麼呢?超級簡單。

故事全文是這樣的:「東邊來了一隻羊,西邊來了一隻羊,一起走到小橋上。

你不讓,我不讓。

『撲通』一聲響,兩隻小山羊,掉到河中央。

全文配圖好像有6頁左右,半分鐘就講完了,每次講到「撲通」一聲響,孩子都很高興,不斷拍手,咧嘴笑。

這就是9個月寶寶喜歡的「書」和「故事」。

當時我有點好奇她為什麼在整本故事書里獨獨喜歡這一個簡單的故事。

後來在看了很多專家對兒童閱讀的分析後,才發現她喜歡這樣一個故事,並因此對閱讀感興趣,既偶然又有必然性。

偶然性在於,她可能會和一本別的有趣的書相遇,必然性在於,這個故事符合嬰兒的接受能力和興趣點:語言簡單,朗朗上口,有象聲詞,有情節衝突,有趣味。

配圖色彩鮮艷、構圖簡單、畫面信息直接明了。

所以,給一歲以下的寶寶選書,建議參照以下原則:

這一年齡段的寶寶,視力還有待發展,因此,最好挑選構圖較簡單、顏色較明快、輪廓較清楚、線條較乾淨的繪本

同時,寶寶通過聽到大量充滿情感的聲音,在腦子裡積累語言。

應該挑選語言簡練優美、朗朗上口、富於節奏感的動聽(如多用象聲詞、疊音等)的故事,語言反覆、細節反覆、但反覆中有變化,這種結構對寶寶理解內容和發展語言感覺都有好處

如果是韻文,效果會更好,所以建議精選一些童謠反覆念給孩子聽。

  • 滿足孩子重複聽故事的要求,無須買太多書

給一歲一下的寶寶選書很難,一次不要買太多,一次買一兩本就夠了,看看孩子的反應之後再決定。

如果孩子對某本書感興趣,就重複給孩子講,嬰兒喜歡重複,只有通過反反覆復地講解,才可能在書和寶寶之間建立起聯繫,而這種聯繫和熟悉還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三歲之前,麥穗每段時間都有特別鍾愛的幾本故事要求反覆講,講到我和她都會背了,她還要聽。

於是我常常故意講錯,她著急地更正,然後很高興。

這成了我們之間一種特殊的「親子遊戲」。

《朗讀手冊》建議,對嬰兒和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而言,好的朗讀教材著重在讀出來時的聲音,也就是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大量使用重複句,很好笑或很有戲劇性、刺激性,充滿色彩或孩子熟悉的事物。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對熟悉的事物感興趣,例如熟悉的聲音、人物或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總喜歡反覆聽某一本特定故事書的原因。

  • 家長朗讀時,孩子應該有什麼樣的正常反應?

作為父母,興致勃勃地讀書給孩子聽,盼望著自己的孩子馬上會聽得津津有味,如果發現孩子對書本不感興趣,可能會感到很沮喪,《朗讀手冊》通過研究總結出嬰兒在不同階段對「閱讀」這件事的反應,可供家長參考。

孩子4個月時,由於行動力有限,只能用耳朵聽或用眼睛看,因此對家長而言,孩子只是個被動的聽眾,此時家長可能感到給孩子朗讀十分容易。

家長應用手臂環抱孩子,要使他感覺親密,而不是感到行動受限制。

到6個月時,孩子可能對抓書咬書比聽故事更感興趣(雖然他也同時在聽),此時,藥用磨牙的玩具或其他方式轉移他對咬書本的興趣。

8個月時,孩子可能較喜歡一直翻書,而不是靜靜地聽,此時應豎著孩子的好奇心隨他翻閱,但家長不應就此放棄朗讀該書。

12個月時,孩子開始變得喜歡幫你翻頁,這時候你可以指著書上的某個物體說給他聽,甚至發出動物的聲音,教他認識書上介紹的東西。

到了15個月開始學走路時,孩子變得一刻都停不下來,所以必須慎重選擇閱讀時間,不能阻撓他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

美國有研究證明,嬰兒在8個月時,就已經能記憶聲音及字的形狀,而聽語言越多的孩子語言能力也就越好。

但給嬰兒讀故事絕不是為了讓孩子成為特別聰明優秀的兒童,而是希望能激發孩子本身具有的潛能,增進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以及在孩子能夠獨立閱讀之前,先幫孩子在他們與書籍之間建立一座橋樑。

就從今天開始,不管你的孩子多大,給他嘗一口閱讀的湯,這也是他成長必須的營養。

(原創文章,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

---------------------------------------------------

堅持親子共讀五年的北大媽媽在這裡分享共讀心得,推介經典繪本,篩選優秀兒童文學資源,原創本土童話。

更多文章請關注故事湯頭條號或故事湯微信公眾號(gushitang201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