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魏十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國之爪牙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三國魏名將。
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
及呂布敗亡,歸曹操。
遼隨曹軍征討,戰功累累。
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斬烏丸單于蹋頓於白狼山,又討平梅成、陳蘭等賊寇。
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御孫權。
後孫權引軍入寇,張遼率隊迎擊,以八百之眾襲孫權主力,使敵軍十萬退卻,更差點活捉孫權,威震敵國,名威天下,為操拜為征東將軍。
曹丕踐祚,仍令張遼守御孫權。
黃初二年,張遼屯雍丘,染病。
黃初三年,抱病退吳將呂范。
遼病篤,卒於江都,諡剛侯。
卒年五十四歲。
悍將無敵
夏侯惇,魏大將軍、夏侯嬰之後、曹操從弟。
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
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
太祖行奮武將軍,以惇為司馬,別屯白馬,遷折衝校尉,領東郡太守。
太祖征陶謙,留惇守濮陽。
張邈叛迎呂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輕軍往赴,適與布會,交戰。
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征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
復領陳留、濟陰太守,加建武將軍,封高安鄉侯。
時大旱,蝗蟲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
轉領河南尹。
太祖平河北,為大將軍後拒。
鄴破,遷伏波將軍,領尹如故,使得以便宜從事,不拘科制。
建安十二年,錄惇前後功,增封邑千八百戶,並前二千五百戶。
二十一年,從征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
二十四年,拜前將軍。
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將軍,數月薨。
惇雖在軍旅,親迎師受業。
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業。
諡曰忠侯。
子充嗣。
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孫畢侯,分惇邑千戶,賜惇七子二孫爵皆關內侯。
文武雙全
夏侯淵是曹操手下大將,自曹操陳留起兵起,便跟隨征伐,歷任陳留、潁川太守。
官渡之戰後,夏侯淵負責糧草補給,保證了曹操平定北方。
而後夏侯淵又率兵四處征討叛亂,破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戰功卓著,又隨曹操平馬超,滅張魯,又破楊秋、劉雄、梁興、韓遂、宋建等,再立奇功。
而後夏侯淵督張郃、徐晃等留守漢中,與前來取漢中的劉備大軍交戰,在定軍山為蜀將黃忠所襲,不幸戰死。
義薄雲天
龐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
少年時任郡吏及州從事。
從馬騰進擊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數有戰功,遷至校尉。
曹操討袁譚、袁尚於黎陽時,郭援、高G等略河東;龐德時隨馬騰之子馬超拒戰郭援、高G於平陽,為軍中先鋒,進攻郭援、高G,大破其軍,更親斬郭援首級,於是拜中郎將,封都亭侯。
後來馬騰被征為衛尉,龐德便留屬馬超。
曹操破馬超於渭南時,龐德隨馬超逃入漢陽,保守冀城;不久又隨馬超投奔漢中,從屬於張魯。
曹操平定漢中後,龐德便隨眾投降。
曹操素聞其驍勇,拜龐德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
後龐德領軍與曹仁共攻宛城,斬叛將侯音、衛開,遂南屯於樊城,以討關羽。
其時樊城諸將以為龐德之兄龐柔時在漢中,對龐德頗有猜疑;龐德遂奮意力戰,深為關羽軍所忌憚。
軍敗後龐德誓死不降,結果為關羽所俘殺。
曹操聞知此事甚為傷悲,為之流涕,於是封其二子為列侯。
亞夫直才
徐晃是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原跟隨楊奉,曾保護漢獻帝東行,有功。
後降於曹操,跟隨曹操四處征戰,於延津率兵擊殺文丑,於官渡率兵截燒糧草,平馬超時率先渡河,守漢中時大敗蜀將陳式,多有戰功。
特別是在解樊城之圍的戰鬥中,徐晃率軍長驅之入,一舉擊退蜀軍,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讚揚。
魏明帝時期,徐晃病逝。
樊噲之勇
張郃是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先從韓馥,後投袁紹,在與公孫瓚的交戰中多有功勞。
官渡之戰時,張郃受郭圖陷害,率眾投降於曹操,得以重用,隨曹操平定北方,遠征烏桓,平馬超,滅張魯,多有戰功。
後來,張郃隨夏侯淵駐守漢中,在夏侯淵被殺後暫代主帥,維持敗兵。
魏明帝時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張郃奉命救援隴右,在街亭大敗蜀將馬謖,導致諸葛亮撤兵;諸葛亮第四次時,張郃隨司馬懿前往相拒。
後諸葛亮糧盡退兵,張郃追至木門,與諸葛亮軍交戰,被飛矢射中右膝而亡。
鬼神之勇
曹仁,魏大司馬、太祖從弟。
少好弓馬弋獵。
後豪傑並起,仁亦陰結少年,得千餘人,周旋淮、泗之間,遂從太祖為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
太祖之破袁術,仁所斬獲頗多。
從征徐州,仁常督騎,為軍前鋒。
別攻陶謙將呂由,破之,還與大軍合彭城,大破謙軍。
太祖征呂布,仁別攻句陽,拔之,生獲布將劉何。
太祖平黃巾,迎天子都許,仁數有功,拜廣陽太守。
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議郎督騎。
太祖軍還,為張繡所追,仁率厲將士甚奮,太祖壯之,遂破繡。
太祖與袁紹久相持於官渡,仁擊紹將韓荀,大破之。
獻計破壺關,封都亭侯。
從平荊州,以仁行征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吳將周瑜。
瑜將數萬眾來攻,仁登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
金等垂沒,仁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救之。
太祖益壯之,轉封安平亭侯。
太祖討馬超,以仁行安西將軍,督諸將拒潼關,破超渭南。
蘇伯、田銀反,以仁行驍騎將軍,都督七軍討銀等,破之。
復以仁行征南將軍,假節,屯樊,鎮荊州。
關羽攻樊,仁激厲將士,示以必死,羽退走。
仁少時不脩行檢,及長為將,嚴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從事。
及曹丕即王位,拜仁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州諸軍事,進封陳侯,追賜仁父熾諡曰陳穆侯。
後召還屯宛。
孫權遣將陳邵據襄陽,詔仁討之。
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將軍。
又詔仁移屯臨潁,遷大司馬,復督諸軍據烏江,還屯合肥。
黃初四年薨,諡曰忠侯。
忠義雙全
樂進,字文謙,陽平衛國人,三國時曹魏名將。
以膽識英烈而從曹操,隨軍多年,南征北討,戰功無數,從擊袁紹於官渡,奮勇力戰,斬袁紹部將淳于瓊。
又從擊袁紹子譚、尚於黎陽,斬其大將嚴敬。
樂進與張遼、于禁、張合、徐晃號為名將。
不久樂進別擊黃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
從平荊州,留屯襄陽,進擊關羽、蘇非等人,擊退其眾,南郡諸郡的山谷蠻夷都前往樂進處投降。
後來從曹操征孫權,假進節。
曹操回師後,留樂進與張遼、李典屯於合肥。
又以樂進數有軍功,遷右將軍。
建安二十三年逝世,諡曰威侯。
溫文爾雅
李典早年跟隨從父李乾效力於曹操,在呂曹交戰期間,李乾因不肯降敵被呂布手下薛蘭,李封所殺,李典助堂弟李整殺敵報仇,李整死後不久李典就被曹操任為離狐太守,中郎將,此後戰役中李典多負責糧運後勤,直到任夏侯惇副將討劉備後才逐漸調到前線作戰。
李典向來與張遼,樂進不和,但他卻不會因私怨而耽誤公事,還大敗孫權,因此被封為破虜將軍,都亭侯,死後被追諡為愍侯。
毅重之士
于禁,魏安遠將軍、益壽亭侯、五子良將之一。
黃巾起,鮑信招合徒眾,禁附從焉。
及太祖領兗州,禁與其黨俱詣為都伯,屬將軍王朗。
朗異之,薦禁才任大將軍。
太祖召見與語,拜軍司馬,使將兵詣徐州,攻廣威,拔之,拜陷陳都尉。
從討呂布於濮陽,別破布二營於城南,又別將破高雅於須昌。
從攻壽張、定陶、離狐,圍張超於雍丘,皆拔之。
從征黃巾劉辟、黃邵等,屯版梁,邵等夜襲太祖營,禁帥麾下擊破之,斬辟、邵等,盡降其眾。
遷平虜校尉。
從圍橋蕤於苦,斬蕤等四將。
青州兵劫殺百姓,禁擊殺之,先下寨,而不促詣公辨之。
太祖聞而悅之。
於是錄禁前後功,封益壽亭侯。
復從攻張繡於穰,禽呂布於下邳,別與史渙、曹仁攻眭固於射犬,破斬之。
隨太祖初征袁紹、劉備等,皆大勝。
冀州平。
昌豨復叛,遣禁征之。
禁急進攻豨;豨與禁有舊,詣禁降,禁依法斬之。
東海平,拜禁虎威將軍。
後與臧霸等攻梅成,張遼、張郃等討陳蘭。
遼與蘭相拒,禁運糧助遼,因而破蘭等。
太祖令禁奪朱靈權,後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禁助仁。
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
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
太祖聞之,哀嘆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會孫權禽羽,獲其眾,禁復在吳。
孫待之甚厚,惟虞翻鄙之。
文帝踐阼,權稱籓,遣禁還。
帝引見禁,鬚髮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頓首。
文帝撫之,拜為安遠將軍。
欲遣使吳,先令北詣鄴謁高陵。
帝使豫於陵屋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禁降服之狀。
禁見,慚恚發病薨。
子圭嗣封益壽亭侯。
諡禁曰厲侯。
曹操後人祭祀的十大外姓名將,一位擊敗關羽,一位威震江東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曹魏的宗廟在曹操生前封土建國,建立魏社稷的時候就建立了,不過當時的標準還是諸侯的四廟制,晚至明帝景初元年,魏宗廟才正式「改組」為《周禮》規定天子使用的七廟制。曹魏是以法家寒族為...
三國24名將排行 最後都是怎麼死的?
一呂二馬(趙)三典韋,四關五趙(馬)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 二張徐龐甘周魏, 槍神張繡和文顏, 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 打末鄧艾和姜維。這句順口溜起源於元末民間說書人之口,出處不得...
助曹操逐鹿中原的五子良將,誰才是第一
「五子良將」是指曹操手下的五位將軍,曹操在行軍作戰時,進攻時常常用這五個人為先鋒,撤軍時常用這個五個人斷後。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將這五個人列為一傳,在進行總評時說:「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
名副其實的曹營第一猛將,曹操手下能抗衡關張趙的是這些人!
三國亂世,群雄並起,曹操世之梟雄,獨霸一方。成為三國之爭中最有實力的一方,帳下文臣武將數不勝數,都為曹操立下了悍馬功勞!曹操曾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付我」因此背負了很多罵名。但他敢說敢...
三國時期魏國的十虎上將是誰
No.1悍將無敵-- 夏侯惇[字 元讓] 《三國志 夏侯惇傳》中記載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也。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征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復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