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80年代末的蘇聯舊影,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蘇聯是當時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國家。
疆域橫跨東歐、中亞、北亞的大部分;陸上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國、蒙古及朝鮮接壤;與瑞典、日本、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隔海相望。
1917年3月,俄羅斯帝國爆發二月革命,導致沙皇下台,俄羅斯帝國解體。
出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並存的局面。
最後以列寧為首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左翼聯合其它極左翼政黨在聖彼得堡發動起義,於1917年11月7日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史稱「十月革命」。
最初加入聯盟的有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在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成立了蘇聯政府——以列寧為首的蘇聯人民委員會。
共和國成立不久,經過三年艱苦的國內戰爭,粉碎了14個資本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和地主資本家的武裝叛亂,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開闢了勝利前進的道路。
列寧去世後,約瑟夫·史達林當選聯共(布)中央總書記。
史達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領導國家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使蘇聯一度成為歐洲工業生產值最高的國家。
蘇聯以「建立防止德國入侵的東方戰線」的名義,出兵與德國瓜分波蘭,侵略芬蘭並占領東歐部分地區。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被強行併入蘇聯,此舉加速了其周邊國家向法西斯軸心的靠攏,也使得蘇聯在二戰初期頗不得人心
1945年,蘇聯與中國代表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造成外蒙古獨立。
5月,蘇聯紅軍攻占了納粹德國首都柏林,柏林戰役勝利,希特勒自殺, 德國投降,歐洲戰事結束。
為贏得衛國戰爭的勝利,蘇聯軍民付出了2700多萬人(是戰前人口的14%)犧牲的代價。
二戰爆發後,隨著東歐劇變,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政府也紛紛效法東歐諸國,意圖脫離蘇聯而獨立。
1991年8月24日,蘇聯第二大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宣布獨立,蘇聯其他加盟國紛紛響應,離開蘇聯,蘇聯開始走向解體。
蘇聯解體後,分裂為十五個國家,且大部分經濟及軍事力量由最大加盟國俄羅斯繼承。
且至今所有前蘇聯加盟國只有哈薩克斯坦恢復到解體以前。
大部分前蘇聯加盟國都遭受了顏色革命及經濟衰退。
列寧-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締造者
列寧(俄語: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俄語: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