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槍殺了戰友,毛主席不僅不殺他,還授予上將軍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提出過兩個著名論斷,即「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和「黨指揮槍」。
這兩個論斷中有一件共同的東西就是「槍」。
可見,毛澤東對槍的作用很早就有了清楚的認識。
可毛澤東本人很少用槍。
直到今天也很少見他佩槍的影像。
井岡山時期,毛澤東用「槍」和「人頭」收服「山大王」
秋收起義後,毛澤東帶領起義部隊到農村去開闢革命根據地。
他說:「我不願跟你們去住高樓大廈,我要上山結交綠林朋友!」他認為「深受壓迫而起義反抗的富有正義感的農民舊式武裝是中國革命的重要武裝力量,可以通過黨的領導和政治思想工作,把他們改造為無產階級的革命力量。
」
1927年9月26日,毛澤東接到江西省委來信,說在寧岡地區有一支黨的武裝———袁文才部。
袁文才早年為反抗土豪劣紳的壓迫,參加了當地的馬刀隊並擔任參謀長。
1926年秋,馬刀隊被編為寧岡縣保衛團,袁文才任團總。
同年9月,受湖南農民運動影響,保衛團在中共寧岡縣支部的領導下舉行寧岡暴動,建立農民自衛軍。
這年11月,袁文才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失敗後,袁文才率農民自衛軍在茅坪堅持鬥爭。
毛澤東在安源張家灣軍事會議上就曾聽說過寧岡和袁文才的情況,所以接到此信後決定向寧岡、井岡山一帶進軍並在那裡尋求立足之地。
9月29日,他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永新三灣村,進行了史上著名的三灣改編。
與此同時,寫了一封親筆信給袁文才。
袁文才接信後如臨大敵。
他憂心忡忡地召集部下共同商量應對之策。
其司書陳慕平曾經在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聽過毛澤東講課,他向袁文才簡單介紹了他所知道的關於毛澤東的一些情況。
袁文才聽後認為:毛澤東是黨內同志,也就是自己人,既然來了信就理應去接頭。
於是,派龍超清和陳慕平等3人作為他的代表,拿著他的親筆信去三灣見毛澤東。
信中說:「毛委員:敝地民貧山瘠,猶汪池難容巨鯨,片林不棲大鵬,貴軍馳騁革命,應另擇坦途。
敬禮,袁文才叩首。
」毛澤東看信後立刻明白了袁文才的意圖,他沒有表現出怒意,而是平心靜氣地向龍超清等講明部隊上山的主張,表示不會威脅袁文才部的安全。
相反,如果兩支隊伍可以合作,將增強革命的武裝力量。
最後,他慷慨地送給龍超清3人每人一支槍,希望他們能夠將團結合作的想法向袁文才闡明。
時隔不久,他率部進駐離三灣30里地的古城,召開了古城會議,確定了團結、改造袁文才部隊的方針。
代表之一的龍超清參加此會後便在毛澤東和袁文才之間奔走傳遞雙方的想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聯繫溝通,袁文才終於同意在大蒼村林風和家裡與毛澤東會面。
10月6日,毛澤東一行七人來到大蒼村赴約。
尚未完全放下戒備的袁文才備下了一席鴻門宴等待毛澤東到來,還預先在林家祠堂里埋伏了20多個荷槍實彈的士兵。
毛澤東深知此行兇險萬分,但為了部隊能夠在井岡山地區站住腳,明知有危險也要淡定赴會。
毛澤東見到袁文才後,首先打消他的戒備之心,讓他明白自己的到來並不會對井岡山地區造成威脅,相反會增加革命的力量。
毛澤東還向袁文才談了自己的鬥爭主張。
毛澤東侃侃而談,其淵博的學識和大將氣度令袁文才十分欽佩,他認定毛澤東是個人物,將來一定能夠成就一番大事。
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後,他接受了毛澤東的主張。
臨別時,毛澤東提出贈送給袁文才部100條槍。
此舉令袁文才十分意外和感動,他當即回贈了毛澤東1000塊銀元,表示對革命軍的感謝。
並同意工農革命軍在茅坪設立醫院和留守處。
通過袁文才的引薦,毛澤東還結識了袁的把兄弟王佐。
王佐當時也掌握著一支武裝力量,毛澤東再次通過贈槍的方式贏得了王佐的信任。
不僅如此,他還用了一個十分綠林化的方式把友情築牢。
為了能與王佐搞好關係,他進駐茨坪後,指示已任王佐部隊黨代表的何長工在一日深夜突襲土匪尹道一的巢穴。
這個尹道一作惡多端,也是王佐的「死對頭」。
何長工將尹道一的人頭割下來送給了王佐。
王佐十分感激毛澤東,當場表示「從此以後跟定了共產黨」。
唯一的一次,毛澤東高興地背上了「匣子槍」
1928年4月,朱、毛紅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
在隨後召開的軍事會議上,兩支部隊合編,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兼十師師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兼十一師師長,陳毅任政治部主任兼十二師師長。
同年5月4日,在井岡山礱市廣場上,隆重地召開了井岡山會師暨紅四軍成立慶祝大會。
在這次會上,一向不喜歡舞刀弄槍的毛澤東居然一反常態地挎上了一把匣子槍。
據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陳士榘將軍回憶:「我清楚地記得,自跟隨毛澤東參加秋收起義到上井岡山,從來沒有看見毛澤東背過槍。
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看見他背槍就是在寧岡礱市紅四軍成立大會上。
……不過,大會一結束,毛澤東便把槍交給了警衛員,以後再也沒見他攜帶過槍。
」
毛澤東「槍」下留人,上將有命
1928年,陳伯鈞在一次戰鬥中,繳獲了一支手槍。
這支手槍的表面銹跡斑斑,槍栓都拉不動了。
教導隊長呂赤見狀開玩笑地說:「什麼破槍,『半斤鐵』,扔了算了!」喜愛槍的陳伯鈞捨不得扔掉,他把手槍拆開,用煤油反覆擦拭,終於將銹跡擦掉,讓手槍恢復如新。
時隔不久的一天,呂赤外出回來一進院中,陳伯鈞便笑著迎上去拿著槍得意地對他說:「我這槍可不是『半斤鐵』了。
」接著,他拉動槍栓想向呂赤展示修復成果。
可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他拉動槍栓的瞬間,槍膛中居然發射出一粒尚未退凈的子彈。
只聽「砰」的一聲,呂赤應聲倒地。
陳伯鈞頓時呆住。
待緩過神來的陳伯鈞跪倒在呂赤身旁時,一切已無可挽回。
呂赤是陳伯鈞的四川老鄉,也是黃埔軍校的畢業生。
他和陳伯鈞一起上井岡山參加革命,在戰鬥中患難與共,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陳伯鈞誤殺好友後,內心十分悔恨。
事情很快被上報到上級部門,部隊首長們非常震驚。
為了穩定局面,上級指示保衛部門先將陳伯鈞關押起來等待處理。
毛澤東詳細地聽取了有關人員的調查匯報,將來龍去脈弄清楚後深思良久,並未急於下結論。
他找到士兵委員會主任張令彬說:「你們呂隊長被陳伯鈞誤殺了,你看不殺陳伯鈞好不好?」張令彬回答說:「很多人都要求殺。
」毛澤東又說:「如今已死了一個黃埔生,要再殺一個黃埔生,就失去了兩個軍事指揮員。
陳伯鈞不是故意傷人,我看還是不殺為好。
你回去做做工作,開個士兵委員會,講清不殺的道理。
」張令彬立即回到教導隊向學員們轉述了毛澤東的話。
接著,毛澤東又親自通知部隊集合,在戰士們面前說:「呂赤是個好同志,陳伯鈞也不是壞人,他是跟呂隊長開玩笑,槍走火誤殺了人。
他們一個是黃埔軍校出來的,一個是黃埔武漢分校出來的,表現都不錯,軍事上也有一套。
這樣的人我們很缺呀!我們能不能只追悼一個人?否則另一個人還不好追悼呢!你們看怎麼樣,我講得對不對?」毛澤東的話淺顯易懂,又入情入理,大家聽後覺得情有可原。
這時,有人問毛澤東:「難道陳伯鈞殺了人就不了了之嗎?」毛澤東說:「當然不能不了了之。
我們不讓他償命,但是要懲罰他的。
呂赤同志未能完成的工作要由陳伯鈞一個人加倍完成。
另外再罰他一百板子,大家同意不同意?」隨後,毛澤東讓警衛員找來板子在眾目睽睽下打陳的板子。
據陳回憶,毛澤東是通過這種丟面子的方式來懲戒自己來平復戰士們的情緒。
他當時不喊不叫心甘情願接受處罰。
此後,陳被調離教導隊,降職到一團一連任副連長。
而後的幾十年間,陳以英勇作戰、流血犧牲的行為回報毛澤東的不殺之恩,回報戰友們對他的諒解和信任,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國革命鬥爭的洪流中,最終憑著赫赫戰功成長為一名我軍高級將領、優秀的軍事指揮員(1955
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中央警衛團手槍連居然沒有一支好槍
紅軍轉戰陝北時,有一次,陳賡問中央警衛團手槍連連長高富有:「你們有多少人?武器怎麼樣?」高為難地回答說:「有4 挺機關槍,24
支衝鋒鎗,一人還有一支破短槍。
另外,就是大刀了,一人一把。
」常年帶兵打仗的陳賡聽後心想:在部隊里,戰士們要佩帶大刀作為武器備用,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配備的槍枝一定不好。
他還聽高說,戰士們的手槍有時會卡殼打不響,有時會因為缺少子彈而無法射擊。
陳賡對中央警衛團的武器配備情況憂心忡忡,便對高說:「這樣,我們繳獲了好多美式卡賓槍,給你150條,夠用嗎?」「夠,我很願意要,但我做不了主。
」「給誰講?團長?」陳賡接著問。
「團長會同意的,只怕司令部首長不同意。
」高富有擔心地說。
「這好辦。
」陳賡明白要向毛澤東匯報。
這天,毛澤東和周恩來、任弼時正在窯洞前交談,陳賡也在旁邊。
他看到高富有走進來,於是對毛澤東說:「李德勝同志,我想給手槍連一人一支卡賓槍。
」毛澤東看了高富有一眼,問道:「他給你槍,你要嗎?」高富有沒敢吭聲。
毛澤東說:「你要槍,不能從他們手裡要,那是人家從敵人手裡繳獲的,要槍要向敵人要。
人家天天打仗,好武器有用場,咱們這裡又打不了大仗。
」陳賡說:「我已經發電報讓部隊送來了。
」「你敢!」毛澤東有些生氣地說。
陳賡這時也不敢吭聲了。
毛澤東轉過來對高富有說:「你敢要一支,我撤了你!」就這樣,手槍連配備150
支高級卡賓槍的事情泡湯了。
後來,隨著部隊戰鬥力的增強,武器配備的水平也逐漸提高。
一些地方上的部隊會經常將繳獲的較為先進的武器送給警衛連,但總是小批量的,再沒有150 支這樣大手筆的。
值得一提的是,毛澤東當年也曾佩帶過一支手槍,主要是在長征途中防身使用。
紅軍到達吳起鎮後,他把這支手槍連同剩餘的40 發子彈送給了當時吳起鎮的游擊隊隊長張明科,此後再沒有配帶過槍。
8341部隊代號與毛澤東的步槍編號有關嗎?
曾有這樣的傳聞:新中國成立後,中央建立了一支代號為「8341」的中央警衛部隊,即中央警衛團。
傳說這與毛澤東早年從軍時所佩帶的一支步槍有關。
青年時代,毛澤東懷抱救國之志,參加了湖南的新軍,他持槍的編號就是「8341」。
事實果真如此嗎?當然不是。
「8341」部隊的代號其實跟毛澤東當年持槍的編號沒有關係。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的每一支部隊都會用一個代號來代替正式的名稱。
「8341」部隊這個代號就是由總參謀部下達的。
而且所有部隊代號使用過一段時間後都必須更換。
新的代號使用後,舊的代號就要停止使用。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中央警衛團恢復中央警衛師的番號,「8341」這組數字早就不再是中央警衛部隊的代號。
「甲字第一號」持槍證所有者根本沒有領過槍
在中南海菊香書屋毛澤東故居展覽中,有一張寫有毛澤東名字的持槍證,槍證的編號為「甲字第一號」。
1949
年,北平和平解放。
我解放大軍進駐城中。
由於社會治安尚未完全穩定,從安全角度考慮,中央決定給每位中央首長配發一支槍,以備不時之需。
保衛部門給毛澤東發了一張持槍證。
毛澤東的槍證是「甲字第一號」。
在槍證「注意」一欄中寫明:「本區門衛,檢驗放行。
機密證件,隨身攜帶,如有遺失,絕不補發。
」除此之外,槍證上「槍證」、「槍號」和「子彈」這些欄里都是空白的,沒有寫上任何的內容。
這是怎麼回事?原來,保衛部門在給毛澤東發了持槍證後,並沒有給毛澤東配槍,所以有關槍枝的具體情況也就無法填寫。
為什麼沒有配槍,其中的原因不得而知。
由此看來,毛澤東拿著的是一張沒有實質內容的持槍證。
建國後,唯一一張毛澤東持槍瞄準照
人們熟知的一張毛澤東持槍照攝於1964年,它取材於我軍軍事訓練史上「百日輝煌」的全軍大比武的背景下。
而這場席捲全軍、規模空前的全軍大比武浪潮的發端與一個人息息相關,這個人就是郭興福。
1960年以來,時任解放軍南京軍區某部二連副連長的郭興福在多年的教學中,吸取班戰術和單兵戰術教學的優點,把練技術、練戰術和做思想工作結合起來,總結了一套從實戰出發從難從嚴的教學方法,得到了南京軍區領導的肯定。
這套教學方法被稱作郭興福教學法。
它一經總參《軍訓簡報》刊發,就引起分管軍隊訓練工作的葉劍英元帥的注意。
1963年12月,他來到南京、鎮江等地觀看了郭興福教學法匯報表演並非常讚賞。
隨後撰寫報告給中央軍委和毛澤東,詳細介紹了郭興福教學法,並建議推廣。
毛澤東仔細審讀了葉劍英的報告,當看到「把兵練得思想紅、作風硬、技術精、戰術活,而且身強力壯,一個個都像小老虎一樣」等文字時,在下面畫了一道粗粗的槓線,說:這一條我最感興趣。
且認為郭興福教學法對傳統練兵方法不僅是繼承,而且有發展,「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
1964年1月,中央軍委轉發了葉劍英的報告。
中央軍委秘書長、總參謀長羅瑞卿在南京舉行的全軍學習推廣步兵某部副連長郭興福創造的把練思想、練作風和練戰術、練技術有機結合起來的練兵方法現場會上,提出了舉行全軍比武的建議。
中央軍委批准了這一建議。
很快,郭興福教學法在全軍得到普及。
隨之而來的是一場規模空前、高潮迭起、席捲全軍的軍事訓練大比武。
半年時間,各軍兵種分18個片區,參加比武的共有3318個單位、3.3萬餘人、3766個項目,共評出694個尖子單位、3070名尖子個人。
1964年6月10日晚,羅瑞卿接到一個振奮人心的通知:毛主席要到訓練場看軍事表演。
原來,毛澤東看到全軍比武情況簡報後,對這場全軍大練兵、大比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還得知許多老將軍和中央領導早就紛紛前往訓練場觀看軍區的比武表演。
於是,他拿起筆來在簡報上批示道:「此等好事,能不能讓我也看看。
」6月15日下午,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董必武、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了練兵場。
在北京出席中央工作會議的全國各地領導人也一同到來。
來自全軍各部隊的軍事技術尖子,進行了精彩的軍事訓練匯報表演。
毛澤東在觀看了濟南軍區某部戰士宋世哲40秒內射出40發子彈、命中40塊鋼靶,其間還4次壓彈的射擊表演後,十分高興,他對身邊的人說:「把神槍手的槍拿來看看!」他端起宋世哲使用的56式半自動步槍,仔細地察看,又舉槍做了瞄準動作。
這一珍貴的歷史瞬間被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來,為我們留下了唯一的一張毛澤東舉槍瞄準的歷史瞬間。
善用兵卻不用槍的軍事家
毛澤東不帶槍的原因,我們無法從他的口中或是寫下的文字中探得,作為後人只能大膽揣度如下:
首先,文人情結,性格使然。
毛澤東的氣質與槍是不搭調的。
喜愛讀書的習慣貫穿了他的一生。
直到晚年,他的床榻總有一半的地方擺放著書籍。
書和筆是伴隨他革命生涯的夥伴,他善於從書中獲取知識,善於從實際的生活中發現智慧,善於從客觀的實踐中總結經驗。
通過博覽群書他不僅增長了見聞,更加增添了一份指揮若定、處危不驚的淡然與從容。
於是有了陝北禦敵,行蹤飄渺;四渡赤水,兵行險著;萬里長征,苦若雲浮;抗日戰爭,劍斬倭敵;三大戰役,指點江山。
毛澤東的性格是自由不羈,天馬行空的。
《沁園春·雪》中流露出的大氣磅礴、雄渾壯偉,足以讓人們相信,他的骨子裡帶有的一種與天地融合的寬闊胸懷。
所以,軍人的嚴謹和刻板,並不適合隨意、不拘小節的毛澤東。
曾與毛澤東和蔣介石都有過交往的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在他的《領袖們》一書里這樣描述對二人的印象:蔣介石舉止刻板,重風紀,住處井然有序,書法也是筆直正方;而毛澤東則躺坐漫無拘束,常常龍飛鳳舞,信筆成書,房間也顯得雜亂無章。
這就是軍人氣質與文人品格的截然不同。
歷史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軍人出身、槍不離身的蔣介石輸給了文人性情、筆不離手的毛澤東,這是多麼耐人尋味的有趣結果。
其次,對戰友、部下的信任。
紅軍時期,林彪的部下繳獲了一把白銀做的袖珍手槍。
它做工非常精緻,樣式也很漂亮。
下級將槍交給了林彪,看到它的第一眼林彪就喜歡上了。
後來,考慮到毛澤東身上沒有槍,他就想把槍送給毛澤東。
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毛澤東看也不看就把槍扔在地上說:「到我用得著這把槍的時候,咱們紅軍就完蛋了!」這或許可以說明一件事情:毛澤東是深信部下的。
他不帶槍原因可能有不喜歡的成分,更重要的是他對部屬的充分信任。
他相信將領,相信警衛,相信愛戴他的民眾。
他堅定地認為,自己根本沒有帶槍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