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為何奪了皇帝不幹掉漢獻帝?換作劉備會怎麼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都知道漢獻帝劉協是東漢王朝的末代君主,對於熟悉《三國演義》的眾多「三國迷」來說,他肯定是一個不陌生的人物。

但是在大家的心目中,這個漢獻帝與浩如煙海的漢末三國群雄豪傑相比,歷來都不是一個怎麼樣舉足輕重的人物,他雖然擁有皇帝的高貴身份,但由於他手中沒有軍隊,沒有掌握管制天下的實際權力,因此他只是個被曹操擁立的一個傀儡、一張用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王牌而已。

那麼,歷史上的漢獻帝果真如此不堪嗎?他死後曹魏政權給他上的諡號「獻帝」又是什麼意思呢?

據《後漢書》記載,漢獻帝劉協從小命途多舛,在他出生不久之後,母親王美人就因宮廷鬥爭而被何皇后毒死,因此他連自己的媽媽長什麼樣都不知道,自幼得不到母愛的體貼,日子過得應該是很苦的。

後來董卓率著虎狼一樣的西涼兵進入洛陽,面對兇殘的董卓,漢少帝劉辯當即就被嚇得大哭不止、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而年紀更小的劉協卻臨危不懼,對董卓提出的問題應答如流,因此董卓有了廢立之心,當然更重要的是董卓想操控朝政而立年紀更小的劉協。

後來董卓脅迫已經皇帝的劉協捨棄洛陽遷都長安,據說有一次鬧饑荒,漢獻帝命一位大臣開倉放糧,結果這位大臣監守自盜,饑荒依然嚴重。

漢獻帝通過當庭煮米實驗戳穿了他的罪行,但卻沒有下令將這位大臣依罪斬首,而是打了他幾十大板,然後令他再去處理此事,這位大臣自然不敢再搞鬼,很快就處理好了鎮荒的事。

漢獻帝的皇后名叫伏壽,在電影《銅雀台》中由伊能靜扮演,很漂亮,跟曹丕有一腿,漢獻帝也知道他們的姦情,當曹操要殺伏皇后之時,漢獻帝也不搭救,曹丕則眼巴巴地看著心愛的女人死去。

電影挺好看,編劇很能編,寶哥自嘆不如。

實際的情況是這樣的。

伏皇后的父親名叫伏完,196年,伏完擔任輔國將軍,按三公的待遇對待。

但伏完覺得自己愧為國丈,所以交出印綬,自貶官職為屯騎校尉。

公元200年,當國舅董承「衣帶詔」事件被曹操發現後,董承被殺,懷有身孕的董貴人也被殺,當時獻帝苦苦哀求,但終於沒能保住董貴人。

《三國演義》中,伏完是「衣帶詔」的出謀者,事敗之後,伏完又向漢獻帝發送密信,讓獻帝聯合劉備、孫權討伐曹操,漢獻帝的回信被曹操截獲,伏完全家被斬。

公元220年,已經六旬的曹操沒能扛過疾病的侵襲而去世於洛陽,曹丕從鄴城回到洛陽繼任了父親的魏王稱號和丞相之位,此時的曹丕感覺代漢時機已到,自己要完成父親的遺業,遂於當年脅迫漢獻帝劉協禪讓而登基稱帝,同時假惺惺的上演了一出「三辭讓」的戲給世人看。

其實曹丕在篡漢稱帝的時候遭到最大的反對並非漢獻帝和劉氏家族的成員,而是來自自己妹妹曹節,當時的曹節已經嫁給了劉協成為了皇后,當曹丕去宮內索要傳國玉璽的時候,曹節堅決不讓,甚至當著世人的面將玉璽狠狠的摔在了地上,說了句「你(曹丕)不會長久的」。

曹丕代漢其實也是歷史趨勢,當時的漢獻帝所謂的皇帝實則早已為傀儡一個,早於董卓時臣子以其為旗幟而號令天下成為了眾所周知的事情,曹操一直沒有稱帝,因為他一直以漢臣自居,雖有賊心卻無賊膽,特別是曹操晚年被封為魏王后,所有儀仗及冠冕規制和帝王幾乎沒有區別,在古代異姓王非常少,而如此之為的更是少之又少。

曹丕在曹操去世後沒有了父親被人唾罵的口實,為了實現曹氏的宏圖霸業而毅然決然的取代漢獻帝,曹丕代漢後改元為延康。

其實曹丕對漢獻帝還是蠻禮遇的,將退位的劉協封為山陽公,並給予封國山陽公國,所有錢資任其使用,同時在山陽之地,劉協是可以奉漢朔行漢制的,曹丕及後來的繼任者沒有殺他,直到其善終,這在中國古代禮遇末代皇帝也是很少見的。

那麼曹丕為什麼不殺漢獻帝吶?其實也不難理解。

九個字概括:不用殺,不能殺,不想殺。

第一,不用殺,不用殺的原因是:漢獻帝八歲登基,在位32年,40歲的時候被迫禪讓帝位與曹丕。

做了皇帝的曹丕封漢獻帝為山陽公。

就是這個在位32年的皇帝。

憑藉自己的九五之尊,大漢天子稱號和地位,都沒能挽救祖宗基業大漢王朝。

而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的山陽公,早已看破了繁榮富貴、爭權奪勢。

曹丕又何必擔心他東山再起呢?這就是不用殺的原因。

漢獻帝劉協

第二,不能殺,不能殺的原因是:曹丕之地位,乃漢獻帝禪讓得來,其中有這麼一層傳承關係。

意味著曹魏替代漢王朝是順應天道的,殺之反而名不正言不順。

故而,殺一個漢獻帝容易,堵天下人之口難。

此為不能殺的原因。

第三,不想殺,不想殺的原因是:劉協與曹丕本為同齡人,劉協尚且年長曹丕六歲,加之曹操將三個女兒全部嫁給了劉協。

從這層關係上講,劉協還是曹丕的姐夫。

而且相識的這30年里,曹丕雖從來不曾瞧得起這個被父親控制的傀儡皇帝。

恐怕內心也有些許的同情和憐憫吧。

就算為了他的三個親姐妹著想,他也不想殺了這個一生做不了命運主人的前朝皇帝劉協。

曹丕既位之後,為什麼要冒天下之大不韙,那麼著急就篡漢稱帝呢?難道是曹丕太蠢嗎?錯了,這是正確的做法,是明智之舉!為何這麼說呢?大家一定感到困惑,其實原因很簡單!

曹丕並不像曹操,雄才大略,功蓋天下,能讓曹魏文武服服帖帖的為自己效力。

恰恰相反,曹丕是個文武不顯的人,在成為儲君之前,曹丕就被曹植的風頭壓得喘不過氣,當時的曹魏文武,多聞曹植之名,而對曹丕卻不怎麼看好,甚至還有些小覷!這樣的曹丕,既位魏王之後,他當如何才能樹立自己的威望?他當如何讓曹操留下的一大堆文武人傑臣服?單獨靠魏王的稱號是遠遠不夠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恩威並施!怎麼個恩威並施法?無緣無故加封?無緣無故處罰?這自然不現實!於是乎篡漢自立就成了最好的方法!

篡漢稱帝後,曹丕就可以稱帝為名,加封天下,對父親留下的文武大家封賞,施恩於諸將,讓諸將感恩臣服。

同時篡天子大位就是加威於天下,讓天下都知道曹丕的厲害,讓曹丕之威名傳遍天下!當然稱帝還能讓追隨自己的文武得到了開國功臣的無上榮耀,自然會人人擁戴!可以說曹丕從篡漢稱帝一事中獲利匪淺。

一舉就樹立了強大的威信,收服了曹操留下的那些桀驁不馴的文武大臣。

同時此時漢室已經腐朽不堪了,漢獻帝身邊也幾乎沒一個人了,曹丕此舉也沒有受到太大的阻礙,頂多就是家人以及天下人議論一下,並未引起什麼兵變或者行刺之類的大阻礙。

可見曹操早已為曹丕掃清了篡位稱帝的道路,此舉有驚無險,而且獲利巨大,何樂而不為?所以說曹丕稱帝是對的,是明智之舉!

漢獻帝劉協被貶為山陽公,居與今河南焦作境內,又活了近14年。

說起這個山陽公,自是沒有皇帝那般顯赫八方,但也還算尊貴,位在諸侯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效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濁鹿城,邑一萬戶。

劉協被人家從皇帝的寶座上轟了下來,雖是不愁吃喝,提前已經奔小康,但這哥們不想混吃等死,索性利用在宮中所學醫術,做起了懸壺濟世的赤腳醫生。

天天走街串巷,為民祛病,老百姓對其自是感激涕零,尊其和曹皇后為「龍鳳醫家」。

出於對這對「山陽公」夫婦的愛戴,沿襲成俗,焦作民間對老中醫格外敬重,尊之如君。

焦作一帶民眾為了紀念這位曾是皇帝的醫生,不僅蓋了仙帝廟,而且還形成了很多民俗流傳至今。

劉協辭世後,曹家對這個女婿也還算厚道,以天子規格禮儀安葬了他,諡號孝獻皇帝,陵曰禪陵,位於今修武縣方莊鎮古漢村。

260年,曹皇后與漢獻帝合葬禪陵。

在《三國演義》貶曹褒劉的觀點下,許多人把劉備看成正人君子,先不說他劉備是什麼人,但他希望匡扶漢室應該是真的,如果我們對當時的歷史做一個假設,曹丕稱帝之後,把漢獻帝送過來給劉備,那麼劉備會怎麼辦呢?根據後人的推測,結合劉備的性格,他可能有三種做法:

第一種情況是,漢獻帝接替了劉備成為漢中皇帝,劉備被封為蜀王,就這樣君臣同心,加上有諸葛亮等人的輔佐,漢獻帝再次聯合東吳,討伐北魏政權,為自己被關押多年報仇,劉備一心一意做漢臣,幫助劉協一起進攻曹魏。

第二種情況是,劉備想要把權力讓給漢獻帝,但他手下的文成武將不干,比如張飛等人不會謙讓,因為劉備當皇帝跟劉協當皇帝,對於他們而言是不一樣的,只有劉備當了皇帝,他們所得的封賞才會更多,待遇才會更好,而且他們一路跟劉備打江山感情深厚,跟劉協沒有感情,這樣最終的結果是漢獻帝登基不久,眾人不服他管理,最終他禪讓給劉備,劉備一開始假裝不接受,後來還是接受了。

第三種情況是,劉備直接拒絕漢獻帝,他雖口口聲聲稱自己是漢室後裔,不過劉備也是有野心的人,所以他直接無視漢獻帝,自己當皇帝豈不是更好,他手下的關羽、張飛等人全部擁護他,漢獻帝來到之後,有點自討沒趣的感覺,然後頹廢的走掉了。

以上三種情況,你猜劉備會選擇哪種情況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