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隱藏最深的牛人,兵權僅次曹操,關羽也吃過他的大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帳下人才濟濟,雖然在曹操那裡沒有被忽視,很多牛人卻容易被後人忽視。

比如今天要講的這位,兵權一度僅次於曹操,還在樊城之戰獻計打敗了關羽;論謀略不比曹操手下五大謀士差,手段高明絲毫不輸於陸遜。

他就是東漢末年的潁川(主要在河南省禹州市境內)名士趙儼,趙儼出生於漢靈帝建寧年間,從小就熟讀經史。

剛到20歲就已經聞名家鄉了,跟辛毗、陳群、杜襲並稱潁川四大名士。

當時中原戰亂,趙儼舉家遷到荊州。

劉表多次請他出來做官,趙儼通過觀察覺得劉表不是個能幹大事的人,就拒絕了邀請。

公元196年,曹操把漢獻帝迎到許縣,重振了王朝氣象,又派韓浩、棗祗、任峻屯田,趙儼看到了曹操的政治遠見和才幹,就回到了中原。

公元197年,二十七歲的趙儼帶著全族人投奔曹操,被曹操封為朗陵縣縣長。

在官渡之戰中,袁紹派人在曹操後方搞策反,不少郡縣都有反叛之意。

當時前線軍糧告急,後方必須緊急向老百姓徵收糧食絹帛。

趙儼面對這種情形,對荀彧站在最高治國理念層面曉以大義,穩定了陽安郡,免去了曹操的後顧之憂。

趙儼憑藉這回的辦事水平,很快被曹操提拔到司空府任掾屬主簿,曹操當時是司空,擔任這個官職的人一般都是曹操非常賞識和信任的人。

後來張遼、樂進和于禁分別屯駐於長社、陽翟和潁陰,由於這三個人都自恃功高,相互之間誰也不服誰,還經常搞摩擦。

曹操就認命趙儼做參軍,去調和三將之間的矛盾。

趙儼很快就把這事兒擺平了,治軍能力得到了曹操的認可,後來經常被派出去擔任都督護軍,節制很多大將。

曹操征討荊州時,派趙儼兼任章陵(今湖北省棗陽市)太守,並提升他為都督護軍,監領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路人馬。

于禁、朱靈、李典都是曹軍的老將了,張遼、張郃都是智勇雙全的名將,路招和馮楷都是曹操中軍的將領,趙儼來管理這七個人,可見曹操信任之深、器重之甚。

曹操在關中打敗了馬超、韓遂之後,又命趙儼為關中護軍統率各軍,當時的關中可是有夏侯淵這樣的曹操親信。

後來張魯投降曹操後,曹操讓趙儼派一千二百人去漢中駐守。

期間發生兵變,趙儼僅憑一百多士兵和施展智謀,就成功阻止了這場兵變,以及隨之發生在漢中的更大規模叛亂。

公元219年,徐晃率軍南下救援曹仁,趙儼以議郎(朝廷的高級顧問)的身份參與軍事行動。

當時關羽攻打樊城很緊迫,後續援軍還沒到,眾將卻催促徐晃趕緊進兵解圍。

趙儼就站出來說,現在召集的軍隊不足以打敗關羽,目前先要跟曹仁透個氣,讓他知道援軍已經來了,鼓勵將士堅守,足以應對援軍到達之前關羽的攻勢。

等到援軍一到,內外夾攻,關羽一定會被打敗。

而且他還承諾,如果曹操或者曹仁追究救援遲緩的責任,他一力承擔,眾將這才團結禦敵。

果然在他的建議下,不出所料打敗了關羽。

這時大家又都建議追擊關羽,唯獨趙儼力排眾議,他認為此時追擊關羽,孫權就會擔心魏軍打敗關羽後去攻打孫吳,那麼孫權有可能聯手蜀漢攻打曹魏,就建議曹仁不要追擊。

果然,曹操傳來的命令跟他想的一模一樣,真是在領導身邊待久了就知道領導想什麼。

趙儼的想法跟後來陸遜在夷陵之戰後,不去追擊劉備而是半路返回,是一個道理,都顧忌黃雀在後。

趙儼一直活到魏明帝時代,死於公元245年,享年74歲。

曹丕繼位之後,趙儼歷任侍中、駙馬都尉、河東太守、典農中郎將、度支中郎將、尚書,封關內侯、宜土亭侯。

魏明帝繼位之後,又出任大司馬府軍師、大司農、征蜀將軍、征西將軍、驃騎將軍、司空等職。

趙儼剛毅決斷、善於治軍,一生官運亨通,不愧是當時的一代名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