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的學習態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學生的學習習慣包括:

(一)、閱讀自學習慣

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後聯繫,反覆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

學習層次越高,自學的意義越重要,目前我國的高考為選拔有學習潛能的學生,對考生的自學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所以這種能力我們要從小培養。

低年級學生閱讀的具體要求是:愛閱讀課外書籍,平均每兩周看完一本課外書;看完課外書後,能大致說出書的主要內容和自己的感受;能獨立完成課內閱讀訓練,正確率高。

家長可以這樣指導孩子:當孩子看完一篇文章後請孩子簡單的複述、表演或請孩子給文章換尾巴等。

避免孩子走馬觀花。

其次還要配合老師叫孩子做好摘錄,家長要給孩子準備好摘錄本,讀一篇文章就摘錄一些好詞佳句。

以豐富詞彙。

(二)、預習、複習的習慣

家長要督促孩子預習和複習。

讓孩子在預習時可以把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圈出來,能了解明天我們要學習什麼知識,語文學科要孩子自學字、詞,運用工具書幫助理解新詞的意思,並作好必要的書面記錄。

能給課文標好自然段,朗讀到流利為止;在複習時,要能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有條理地進行複習,複習時要能抓住重點核心內容複習,可複述給父母親聽。

我們的課本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必須有單元小結。

每學完一個單元,家長可根據目錄讓孩子說說學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到了三、四年級,要讓孩子將目錄擴充。

家長們都知道,到了中學以後,科目要增加很多,有很大一部分內容需要學生記憶,這時就需要孩子具有把一本厚厚的書讀薄的能力,同時又能根據讀薄的書再將它讀厚,如果現在孩子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到以後他的學習就會感到很吃力。

(三)、觀察思考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 「觀察」這兩個字有兩層意思,「觀」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對認識客觀事物毫無意義。

要做到觀察和思考有機結合。

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要能看懂書上的插圖和看圖說話、寫話中的幾副圖,了解幾副圖之間的內在聯繫。

要能有順序地觀察實物和模型,看出事物的外部特徵。

能寫簡單的觀察日記。

能留心觀察周圍事物,說出事物的細微變化。

這兒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上個星期天我帶女兒去划船,女兒發現船頭和船尾造型不一樣,但沒有去深究為什麼不一樣,於是我問她:「為什麼不一樣?」她認為這樣好看,於是我就叫她仔細觀察,船尾方的接觸水面情況怎樣,船頭尖的接觸水面情況怎樣,在我的引導下她明白了原來這樣可以減少水的阻力,使船行的更快。

(四)、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

在家庭中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學習也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簡單的一句自己思考或明天問老師去,可用商討的語氣對孩子說:你再想想,你覺得哪個地方有困難,你把你的想法說一下。

還要加入自己的想法,如我對這個問題是這樣理解的,我是這樣想的,這個問題我和你有分歧,明天再問一下老師看應該怎樣理解等。

要讓孩子覺得你是在和他平等進行交流,這樣孩子就不會出現逆反心理,非常願意和你溝通。

現在有的家長經常抱怨,孩子一碰到困難就想得到幫助,而不肯或不知道怎樣思考,殊不知,家長自己沒有給孩子一個思考的空間,對於孩子的這種現象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這麼簡單也不會做,而沒有站在他的年齡段,讓孩子自己覺得很沒用,時間一長孩子有困難都不敢跟你說,慢慢和你的交流、溝通就少了,所以有些家長等孩子到了高年級,又開始擔心孩子怎麼從來不主動和自己溝通。

(五)、練後反思的習慣

讀書和學習過程中,每個同學都要進行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後的重要環節。

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1、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採用的方法;2、為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3、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4、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5、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

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有的家長會說這些低年級孩子根本做不到,是的,在低年級關鍵是讓孩子有這種意識,這更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引導,在課堂中我們老師經常會按這些思路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和反思能力,但對於課堂來說教師要面對那麼多孩子,不可能讓每個孩子都說一說,如果家長在家庭中能進行強化訓練,勢必能促使孩子更快養成這個好習慣。

(六)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

  不少孩子,學習「磨」得很,看書、做作業,心不在焉,時間耗得很多,效益不好。

其原因就是沒有形成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

  由於孩子年齡不同、個性不一,每次能夠集中腦力的時間長短不一樣。

要從實際出發提出要求。

比如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每次學習時間以20分鐘左右為宜,以後逐漸延長。

開始,孩子往往不會掌握時間,家長要指導他,該學時學,該玩兒時玩兒。

可以教孩子上好鬧鐘,按定好的時間作息。

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給自己提出學習內容的數量和質量要求,一旦坐到書桌前,就進入適度緊張的學習狀態。

每次學習之後,要評價自己做得如何,家長及時給以鼓勵。

堅持下去,就能形成專時專用的習慣。

有些家長,只要求學習,恨不得能讓孩子老坐在書桌前看書、做作業,沒有休息與放鬆的時間。

這樣,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講效率的毛病。

(七)獨立鑽研、務求甚解的習慣。

學習,最忌諱一知半解、淺嘗輒止。

要想學習好,必須養成獨立鑽研、務求甚解的習慣。

怎樣培養這方面的習慣呢?

方法之一:鼓勵孩子刨根問底的積極性。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對許多事總愛刨根問底,這是好奇、求知的表現,說明孩子愛動腦子。

家長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貧,冷漠對待。

最好跟孩子一塊兒刨根問底,能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請教他人或者閱資料。

方法之二:指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

由於學習任務多,孩子往往滿足於知識是什麼就過去了,很少多問幾個「為什麼」。

家長不妨教給孩子每天學習之後,給自己提一個、兩個「為什麼」的問題,動腦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之三:孩子考家長,家長考孩子。

安排一個時間,全家人坐下來,就某一方面的問題孩子和家長互相考一考。

內容應事先定好,大家有所準備,誰提出問題,自己必須有準確答案。

方法之四:鼓勵孩子一題多解。

老師留的作業,常常不止一種答案,一種解法。

孩子在完成作業時,只寫一種。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想一想,還有沒有別的答案,別的方法。

時間允許,可以寫在另外的紙上或本上。

(八)查閱工具書和資料的習慣。

  工具書和資料是不會說話的老師,在學習中,會使用工具書和資料好處很多。

除了一般的字典、詞典之外,各門學科都有專門的工具書。

家長要指導孩子多利用工具書。

家長自己應給孩子做榜樣,遇到生字、生詞,請教不會說話的老師。

還可以跟孩子進行查字典、詞典比賽。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帶孩子一起去選購幾本工具書(包括資料性的)放在書架上,經常查閱。

買學科工具書,應聽聽任課教師的意見。

這方面習慣養成了,終生受益。

(九)善於請教的習慣。

  善於請教是一種好習慣。

善於請教的前提是善於思想、善於提出問題。

家長要指導孩子隨時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向老師請教,向同學請教。

向別人提出的問題,應該是自己通過努力沒有解決的。

提問題總是要講質量,翻開書本就能解決的,最好自己解決。

有些疑難問題,如果自己有嘗試性答案,帶著答案去請教,會收穫更大。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有的孩子上課不敢問,下課也不敢問。

對這樣的孩子,要鼓勵他突破第一次,幾次之後,就敢提問了。

應當培養的優良習慣還有許多,諸如寫字的習慣,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不懂就問勤于思考的習慣,等等。

還有在成人看來是小事,但對少年兒童卻很重要的習慣,如愛惜書簿和紙、筆等學習用品,以及做完作業把書籍文具整理好等等,家長都要注意對孩子的指導培養。

三、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⑴從「強制」入手,嚴格要求、耐心講解、仔細觀察、隨時糾正。

⑵要具體指導。

一點一滴地糾正學習中的不良習慣,發揮模仿優勢。

孩子在做作業時家長到底要不要陪?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家長要陪。

但不是你看著他做作業,而是你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觀察、督促、糾正。

有一位媽媽發現他孩子每次做作業都會不停地離開位置做喝水、上廁所等事情,有一天媽媽就對孩子說:「今天你如果能在做作業時做到站起來5次,那正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果真孩子做到了在做作業期間站起來5次,慢慢地,媽媽要求孩子減少站起來的次數,最後這位孩子完全改掉了這個壞習慣。

⑶要因勢利導。

發現孩子自覺學習的行為時要及時鼓勵,使之鞏固,逐漸形成習慣。

⑷不斷提出新要求。

要勤檢查,勤督促,及時鼓勵,提出要求。

也有一位媽媽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給孩子在牆上掛了塊木板,看到孩子有不好學習習慣的現象就在木板上按一個圖畫釘,一開始圖畫釘上升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少起來了,到後來基本上就不再按了,這位媽媽就採用每天如不出現不良的學習習慣就拔掉一個圖畫釘的獎勵措施,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木板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行為結果,讓孩子有努力的方向和動力。

⑸要創造學習條件。

要讓孩子在書桌上學習,要給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

為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除了引導孩子外,還要發揮榜樣的作用,特別是父母的榜樣力量,是十分重要的。

父母勤奮學習,一絲不苟,專心致志地工作,是啟發與激勵孩子學習的一個重要條件。

良好的學習習慣內容很多,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至少要養成下面五種學習習慣:

第一,養成定時專心學習的習慣。

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只有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績。

為使孩子養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父母必須認真地看待孩子學習這件事。

孩子上學以後,有條件的父母就得給孩子準備一張書桌,或者相當於書桌的適合孩子學習的專用的地方,決不能讓孩子今天趴在床上應付,明天又在椅子上湊合。

還要為孩子安排一段溫習功課的時間。

小學生放學比較早,放了學可以讓孩子在外面玩一會兒,然後回家開始學習,最好不要拖到晚上。

每天到了這個時間,全家人都要安靜下來,不要大聲談話、聊天或者閒扯,看電視時把聲音關得小一點,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在這段時間裡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修理電器、農機具,打撲克、下象棋、搓麻將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

也不要一會兒問孩子學校的事,一會兒批評孩子書包弄得太髒、文具放得不整齊,一會給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來做些沒有聲響的工作。

如果這時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邊讀書、看報,那就更好了,這樣,除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能給孩子樹立一個愛學習的榜樣。

按照上面所說的去做,孩子就會把學習當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來完成,每到學習時間,就會主動坐下來做功課,再也用不著提醒、叮囑和責罵了,他們會很自然地養成定時、專心的好習慣。

培養孩子專心學習,還得培養他做什麼事情都緊張、敏捷、絕不慢慢悠悠的好習慣,做事認真做,做完了就痛痛快快地玩。

要讓孩子知道,邊玩邊做作業,並不能減少作業,也不會玩得更多,而且作業沒完成,玩也玩得不痛快。

只有儘快認真地完成作業,才有可能痛痛快快地玩,玩的時間才能多一點。

這一點要講給孩子聽,也要在行動上約束他。

規定不完成作業就不能玩,而且堅持不動搖。

緊張、認真的習慣遷移到學習上就是專心致志,而懶懶散散、敷敷衍衍的孩子,不僅事情做不好,學習也學不好。

第二,養成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做一個好學生必須有學習責任感,而按時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定學習責任感的具體表現.一個好學生到了該學習的時候就應該放下一切主動地去學習,應該自己完成的作業決不讓別人代替。

但是,由於孩子剛入學,自制力差,還沒養成習慣,一時難以做到,這就要求父母給以督促和指導。

不管孩子提出什麼理由和藉口,當天的作業必須當天完成,決不允許拖到第二天。

如果孩子做作業中遇到困難,父母只能給以講解和啟發誘導,鼓勵他自己去克服困難,找到答案,決不能包辦代替。

因為孩子要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不怕困難的堅毅精神,只有通過獨立思考、獨立工作才能

做到。

第三,養成以正確的姿勢進行書寫的習慣。

字是人的門面。

小時候就練得一筆好字,會使人受益終生。

如今,不少成人甚至文化水平很高的大學生字寫得不成樣子,讓人覺得跟他的身份很不相稱。

主要是因為在小學剛學寫字時沒有受到嚴格的訓練,從握筆到書寫都不正確,還養成了胡亂塗抹的壞習慣,想改也難改了。

因此,我們要汲取教訓,在孩子剛剛學寫字時,就要協助老師認真地手把手地教,並隨時提醒他:「握筆的姿勢對嗎 ? 」「頭擺正了嗎 ? 」「身體坐直了嗎 ? 」「眼和練習本的距離夠一尺了嗎 ? 」剛開始練習寫字時,不要讓孩子每次寫很多字,也不要求快,更不能督促孩子:「快寫,寫不完不能睡覺 ! 」練習寫字的初期主要應強調正確,讓孩子沉住氣,靜下心來寫,寧可寫得慢些、少些,一定要寫好。

第四,養成課後複習和課前預習的習慣。

首先,複習是為了防止遺忘,使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

其次,通過複習可以加深理解,做到「溫故而知新」。

另外通過系統複習可以使知識系統化,把先後學得的知識連貫起來,形成知識體系。

指導孩子複習,就要把握住這三個方面,引導孩於掌握正確的複習方法,形成良好的複習習慣。

第五,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

孩子有了一定閱讀能力,就得讓孩子廣泛閱讀課外書了。

孩子不讀科普讀物、文學作品、歷史故事等各種書籍,不讀各種兒童讀物和報刊,就談不上對知識的興趣。

如果孩子除了教科書什麼書也沒讀過,那麼他的學習會越來越槽,最後變成個落後生。

有人說:「正課還學不好呢,去讀那些雜書豈不是耽誤功夫 ? 」好像只有學有餘力的孩子才能看課外書,這種看法是不對的。

孩子越是感到學習困難,就越是應該多讀各類書籍。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孩子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再閱讀。

」學習需要一個廣泛的基礎,孩子讀的書越多,他的知識面就越廣,思維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躍,學習新知識就會變得越容易。

因此,做父母的要儘自己的能力給孩子買些課外書,引導孩子認真閱讀,養成他廣泛閱讀的習慣,這將是一輩子的財富。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最重要的是有系統、不間斷地嚴格要求,決不允許任何一次例外。

孩子偶爾一次沒認真學習,僅因特殊原因抄了別人一次作業,字寫累了暫時歪歪身子,為了看一部好電視劇而沒有及時複習和預習,這常常是不良學習習慣的開始,父母決不能等閒視之。

同樣,對於孩子表現出來的良好學習習慣的苗頭,也不能視而不見,要及時給予讚揚,鼓勵孩子堅持下去,形成習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