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96年的光輝歷程中,我們黨已召開了19次全國代表大會。

每一次黨代會,都是黨的發展進程中的里程碑和標誌性事件,有的成為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轉折點,包涵著極其豐富的信息量。

行程萬里,不忘初心。

讓我們一起重溫近百年來黨所走過的偉大曆程。

召開情況1921年7月23日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現興業路76號)開幕,最後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舉行。

參會代表13名,平均年齡28歲,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

重要內容主要議程是成立中國共產黨,黨的綱領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採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鬥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所有制」,以及聯合第三國際。

歷史意義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召開情況1922年7月在上海召開。

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2人,代表全國195名黨員。

重要內容初步闡明現階段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策略、任務和目標,指明了中國革命的前途是走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歷史意義在全中國人民面前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召開情況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廣州召開。

出席代表30多人,代表全國420名黨員。

重要內容對國共合作的方針和辦法作出了正式決定,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

歷史意義使中國共產黨從比較狹小的圈子裡走出來,在更廣闊的革命鬥爭的天地中接受鍛鍊,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來。

召開情況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舉行。

出席大會的代表20人,代表全國994名黨員。

重要內容指出無產階級在民族運動中既要反對「左」的傾向,也要反對右的傾向;規定有三個黨員即可成立一個支部。

歷史意義提出了中國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對中國民主革命的內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規定。

召開情況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漢舉行。

出席代表82人,代表全國黨員57967人。

重要內容正式提出黨內實行民主集中制。

歷史意義選舉產生了黨的歷史上第一個中央紀律檢查監督機構中央監察委員會,在黨的建設史上有重要意義。

召開情況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近郊五一村召開。

出席大會的代表142人,其中有選舉權的代表84人。

重要內容分析了大革命失敗後中國的政治經濟狀況,明確指出中國仍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國革命現階段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

歷史意義對中國革命根本問題作出了基本正確的回答,大體上統一了全黨的思想,對中國革命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指出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這是黨的工作方針的一次重要轉變。

召開情況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楊家嶺開幕。

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著全國121萬名黨員。

重要內容 毛澤東向大會作題為《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劉少奇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周恩來作《論統一戰線》講話。

歷史意義總結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經驗,制定了正確的路線、綱領和策略,使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

以「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載入黨的史冊。

召開情況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補代表107人,黨員人數比七大時增加了8倍。

重要內容毛澤東致開幕詞,劉少奇代表中央委員會作政治報告,周恩來作關於國民經濟「二五」計劃建議的報告,鄧小平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

歷史意義宣告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和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定,並明確提出了黨在今後的根本任務。

召開情況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開。

出席大會的代表1512人,當時全國共有黨員約2200萬人。

主要內容 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等議案。

召開情況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大會的代表1249人,當時全國有黨員約2800萬名。

主要內容通過《關於修改黨的章程報告》《中國共產黨章程》等議案。

召開情況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大會的代表1510人,代表全國3500多萬名黨員。

重要內容通過《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關於修改黨的章程報告的決議》《中國共產黨章程》等議案。

歷史意義宣告「文化大革命」結束;重申在20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任務。

召開情況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

大會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補代表145人,代表全國3900多萬黨員。

重要內容鄧小平致開幕詞;通過《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報告;通過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

歷史意義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和小康戰略目標。

改革開放由此全面展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現新的局面。

召開情況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舉行。

大會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全國4600多萬黨員。

重要內容堅持和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加快和深化改革,進一步明確經濟建設、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大政方針,確定在改革開放中加強黨的建設的基本方針。

歷史意義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確定了「三步走」發展戰略。

召開情況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全國5100萬黨員。

重要內容 對加快經濟發展戰略作出戰略部署;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歷史意義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寫入黨章;標誌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召開情況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

大會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國5800多萬黨員。

重要內容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和公有制實現形式,以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重大問題作出新的闡述;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歷史意義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進一步闡明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徵和基本要求。

召開情況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代表全國6600多萬黨員。

重要內容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目標;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歷史意義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制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綱領。

召開情況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

大會正式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全國7300多萬黨員。

重要內容對舉什麼旗、走什麼路這一根本問題作出明確回答;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更高要求;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

歷史意義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提供了根本保證。

召開情況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

大會正式代表2268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著全國8200多萬黨員。

重要內容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深入闡述;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對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確定科學發展觀為黨的指導思想。

隨後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選舉習近平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習近平任中央軍委主席。

歷史意義黨的十八大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展現了更加廣闊的前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了更加壯麗的前景,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展現了更加燦爛的前景。

召開情況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

大會正式代表2280人,特邀代表74人,代表著全國8900多萬黨員。

大會主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重要內容大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變化,回顧和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論斷,深刻闡述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確定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目標,對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

10月25日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產生中央領導機構,習近平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任中央政治局常委。

偉大意義 黨的十九大最根本的政治意義,就在於旗幟鮮明地宣示了我們黨在新時代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等關乎旗幟、方向、道路、使命的根本性問題;最根本的歷史意義,就在於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清晰地指出了黨和國家事業所處的時代坐標,為明確下一階段的歷史任務、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最根本的理論意義,就在於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這是大會的重大歷史貢獻和重大理論貢獻;最根本的實踐意義,就在於順應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深刻闡明了黨和國家工作的行動綱領,清晰擘畫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步驟、大政方針和實踐路徑。

(選自《新湘評論》)

歡迎轉發點讚

轉載請聯繫授權

本周熱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次黨代會之「最」及若干「第一」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孫智英、馮開華 在中國共產黨九十六年的歷史中,已召開過18次黨代會。這些黨代會研究了重大而緊迫的問題,在黨的發展史上起過重要作用。黨代會召開的時間間隔,在黨的十二大後固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