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水戰--朱元璋逆襲的關鍵一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雄踞江西、湖廣的陳友諒率領60萬水陸大軍圍攻洪都(今江西南昌),洪都城位於贛江下游,是連接鄱陽湖與長江的戰略要地,也是朱元璋控制下的軍事重鎮。

鄱陽湖水戰示意圖

而朱元璋的軍隊此時正在東線與張士誠作戰,無暇顧及後方,陳友諒趁虛而入,企圖拿下洪都,繼而順江東下,攻占朱元璋的大本營應天(今南京)。

朱元璋實力本就弱於陳友諒和張士誠,現在又東西兩線腹背受敵,稍有不慎就會被張、陳兩大勢力消滅,此時的朱元璋面對的是怎樣的形勢?

元末群雄勢力圖

北方地區基本由元朝蒙古人控制,南方地區則是群雄割據,各武裝集團之間時而結盟時而攻伐,關係盤根錯節,南方群雄的派系和出身各有不同,主要有紅巾軍系和非紅巾軍系。

紅巾軍是元末反抗蒙古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最初以韓山童、劉福通為首領,於1351年在安徽發動起義,南方各地雲集響應。

韓山童死後東支紅巾軍奉其子小明王為名義上的領袖,郭子興為主要的軍事力量,朱元璋於1352年加入郭子興的部隊,在郭子興死後成為東支紅巾軍的領袖。

西支紅巾軍以徐壽輝為首領,後被部下陳友諒殺掉取而代之,徐壽輝的另一部下明玉珍則割據四川。

非紅巾軍系以張士誠和方國珍為代表,割據東南沿海自立,在對抗元朝的同時,對紅巾軍系也保持敵對態度,雙方地盤互有爭奪。

堂堂大元,奸佞專權。

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

官法爛,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

賊做官,官做賊,混愚賢,哀哉可憐!

--元末《醉太平小令》

參加紅巾軍的基本是貧苦農民和城鄉遊民,他們不堪忍受元朝長期的壓迫,革命性最強,要徹底推翻元朝統治。

而以張士誠為代表的非紅巾軍系主要由中小地主和商販構成,他們割據一方,維護既得利益,因此與元朝關係曖昧,時而反抗時而投降,討價還價只為爭取更多眼前利益。

元末群雄中,張士誠、陳友諒最強大。

士誠地方富庶,友諒軍力雄厚,我都不如,友諒志驕,士誠器小,志驕的好生事,器小的沒有長遠打算,所以決定先攻友諒,鄱陽湖這一場決戰,士誠必不出平江一步。

--《明史·太祖本紀》

陳友諒(1320年-1363年)湖北沔陽人(今仙桃市),漁夫出身,加入紅巾軍徐壽輝麾下,成為西支紅巾軍領袖,占領了江西、湖廣大部分地區,地盤大、軍力強。

張士誠(1321年-1361年)泰州興化人(今江蘇鹽城),鹽商出身,後起兵對抗元朝,占領了最富庶的江浙地區,控制沿海貿易,錢糧足,軍心穩。

朱元璋對眼前的形勢洞若觀火,他很清楚此刻自己雖身處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夾縫之中,但張士誠正忙於經營自己的盤,不會冒險出兵,於是朱元璋決定先攻陳友諒,再打張士誠,避免腹背受敵。

朱元璋千里回師救援洪都,與陳友諒決戰鄱陽湖,這場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水戰即將拉開帷幕。

陳友諒水軍號稱60萬,戰艦又高又大,每艘戰艦可容納1000到3000人,連鎖布陣,幾千艘戰艦在湖面上展開十幾里,望之如山,氣勢奪人。

朱元璋率領的20萬水軍戰艦均是小船,載的人數少,論軍力和裝備,朱元璋都處於劣勢。

但船小操作靈活,進退自如,運動作戰有優勢,而且朱元璋的水軍千里赴援,士氣正盛。

朱元璋根據雙方的形勢,制定了作戰方案:

1. 派伏兵封鎖鄱陽湖到長江的出口,斷了陳友諒的退路。

2. 對陳友諒的大船使用火攻,所有的戰艦都配備火炮、火銃、大小火槍和神機箭,各船接近敵艦時,先發火器,次用弓弩,靠近敵艦時再用短兵器進行格鬥。

3. 抄截陳友諒軍的糧道,切斷後勤補給。

公元1363年7月20日,雙方在鄱陽湖上展開交鋒,戰鬥異常慘烈。

朱元璋的水軍主要用火攻焚毀陳友諒的戰艦。

大風起東北,乃命敢死士操七舟,實火藥蘆葦中,縱火焚友諒舟。

風烈火熾,煙焰漲天,湖水盡赤。

友諒兵大亂,諸將鼓譟乘之,斬首二千餘級,焚溺死者無算。

--《明史·卷一》

朱元璋身先士卒激勵將士戰鬥,好幾次坐艦被炮火擊沉,險些被俘,換了船繼續指揮。

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勝負,經過30多天的鏖戰,雙方都有幾萬人傷亡。

陳友諒軍隊由於人數眾多,後勤糧食逐漸供應不上,朱元璋水軍的進攻開始占據上風,不少陳友諒的將領也臨陣倒戈,投降朱元璋。

鄱陽湖水戰示意圖

戰爭進行到第37天,陳友諒軍隊已經絕糧,軍心渙散,戰鬥無法堅持下去,陳友諒決定退回武昌,旗艦衝出鄱陽湖口時,正中朱元璋的埋伏,兩方激戰中,陳友諒要看外面戰鬥情況,剛把頭伸出船艙,就被飛箭射死,全軍隨之潰敗,鄱陽湖大戰以朱元璋的全面勝利結束。

朱元璋與諸將領回顧此次大戰,諸將認為自古水戰必得天時地利乃可取勝,這一仗卻相反,陳友諒兵據鄱陽,先處上游而待我,他得了地利,而我千里赴援,我勞而他逸,為什麼反而我得勝利?

朱元璋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歸根結底,打仗的是人,陳友諒雖然兵強勢眾,但是內部不團結,人各一心,上下猜疑,用兵連年,總打敗仗,不會積蓄力量,抓住有利時機,勞而無功,軍心失望。

用兵要得時,時則威,威則勝,我軍得了時,將士一心,得了人和,所以成功。

-吳晗《朱元璋傳》

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28年-1398年)

鄱陽湖大戰的勝利讓朱元璋成為南方勢力最強大的軍事首領,為統一全國打下了基礎。

這一戰也是朱元璋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在這之前他只是一個地方割據武裝首領,在這之後,他正式踏上了建立明朝的帝王之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鄱陽湖水戰朱元璋與陳友諒的終極對決

鄱陽湖之戰又稱鄱陽湖水戰、鄱陽湖大戰,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此戰,朱元璋乘陳友諒軍久攻...

解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鄱陽湖之戰

元朝末年,社會腐敗,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但是在打垮了元軍主力後,戰爭卻並未結束。因為最終的勝利者只能有一個,不同勢力的起義軍還需要一決勝負。在這其中,遊方和尚出身的朱元璋領導的隊伍與漁民之子陳...

歷史上的陳友諒

在元末的時代,很多豪傑騰空出世,在華夏大地上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故事。在元末的各路勢力之中,最大的就屬三家: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大家都很熟悉,明太祖嘛,建立了276年的大明王朝。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