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學英語這麼慢?那是你不懂「思維導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相信很多粑粑麻麻
在陪寶貝學習英語的道路上
都聽過「思維導圖」這個東東
但到底什麼是思維導圖呢?
我們能用它來做什麼呢?
思維導圖(Thinking Map)是David Hyerle博士在1988年開發的一種幫助學習的語言工具,是用來進行構建知識、發散思維、提高學習能力的一種可視化工具,共有八種類型。
八種思維導圖工具,分別對應人在思考時候的八種思維過程,可以培養閱讀、寫作、數學、邏輯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英語課堂一般都會採用思維導圖工具來教學,這樣能讓學生思維變得更有條理、更有邏輯、更具發散性。
▼
下面
小塾同學來給大家展示一下
思維導圖工具到底是如何運用的
梳理線索,總結觀點
氣泡圖主要用來培養描述、解釋和認知的能力,比如說我們學習了蘋果,我們會知道蘋果是圓的、紅色的、新鮮的、甜的、水果。
氣泡圖是非常基礎的思維導圖之一,它有一個中心主題,然後用線段發散出很多氣泡,每條線段是一個維度,每個氣泡是一個創意,都和中心點有關聯,不過也有不少人直接去掉氣泡,方便自己寫更多字。
圓圈圖主要用於把一個主題展開來聯想或者描述細節,還可以使用反向的圓圈圖來推斷、判斷主題是什麼。
抽絲剝繭,把書讀「薄」
複合流程圖也叫因果關係圖,用來幫助分析一個事情產生的原因和它導致的結果,主要可以培養分析、提綱、解構等思維技能。
也可以在故事閱讀時用來記錄一個事件起因和結果。
複合流程圖在美國小學課堂上運用得非常廣泛。
美國孩子在閱讀時,碰到了「解決問題」類的故事,都很愛用複合流程圖。
用時間來串聯一切
不少朋友把「複合流程圖」和「流程圖」弄混,雖然兩張圖的中文翻譯很相近,且都側重理解故事結構和內在邏輯,但後者更強調「時間」的推移。
流程圖主要用於引導從先後順序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培養列舉、分析、實施、創作的能力。
主題閱讀,跨界思考
雙氣泡圖主要是培養概括、舉例、對比的能力,就拿蘋果和南瓜來比較,它們的共同點是有皮、籽、莖、圓形的,但是蘋果比較輕、長在樹上、紅色的而且個頭小,而南瓜重、長在藤上、橙色、個頭大。
雙重氣泡圖就像兩個氣泡圖的結合版,它的妙處在於對比和類比兩個事物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在閱讀訓練中,可以用它對比書中不同人物和不同環境的特點。
當然,也可以用雙氣泡圖來比較兩個故事的異同。
思維導圖啟發思維的效果毋庸置疑,作為一種工具,一套方法,它是幫助孩子在有積累的前提下,去歸納整理,讓所積累的知識、思想變得可視化,然後再變得更清晰更有條理。
因此掌握英語的前提是要有積累,而積累越早開始越好,在一定積累的基礎上結合思維導圖工具的使用,掌握英語才會成為現實。
結構化思維方式的利器:思維導圖
也許你是一個愛讀書學習卻總也記不住多少內容的「健忘者」,也許你是一個常常需要靈感和點子的「吃腦人」,也許你是一個因數據龐雜而導致邏輯混亂的「職場煩人」,無論你是哪一類,平時一定總要思考著各種各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