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罵成小人的廉臣華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魚,東漢時期平原高唐(今 山東省禹城市 )人,漢末魏初時名士, 曹魏 重臣,是三國時期重要歷史人物。

曹操征討 孫權 ,「表歆為軍師」。

華歆是 漢獻帝 禪讓帝位給 曹丕 的過程主要參與者之一,在曹魏官至司徒、太尉。

魏明帝 即位,晉封博平侯,太和五年(232年)1月30日去世,諡敬侯。

華歆有《集》三十卷,今佚失,其餘見《 全三國文 》。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華歆被描寫成一個趨炎附勢、助紂為虐的政客。

但這都是小說的戲劇要求。

真實的華韶不僅見識過人、清正廉潔,還是一代能臣、曹魏三公。

漢靈帝時,被舉為孝廉,後任尚書郎。

漢獻帝時,任豫州太守。

官渡之戰時,曹操「表天子征華歆」,任為議郎,參司空軍事,入為尚書,轉為侍中,為尚書令。

曹操征討孫權時,「表歆為軍師」,後任為御史大夫。

曹丕即王位後,拜相國,封安樂侯。

後改任司徒。

魏明帝即位,封博平侯。

卒後諡敬侯。

在封建社會,無論是朝廷之上,還是朝野之外,都比較重視忠君這一思想,這從《三國演義》的演義就可以看得出來。

華歆雖然在為人處世上非常關注他人的的感受,但在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上是不畏他人的言論的。

比如他先是投降孫策,後迎娶江東族的遺孀,繼而說服孫權讓自己接受曹操的徵召,這在當時都是不容於輿論的。

而華歆卻坦然地而且是明顯地做了,其膽氣與勇氣可見一斑。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魏王,拜華歆為相國,安樂鄉侯。

同年12月,曹丕代漢稱帝後(華歆因主持受禪儀式時,沒有喜慶之色,所以只是官徙司徒,而並無進爵。

曹丕久不能釋懷,便問陳群道:「我應天受禪,諸侯群後,無不人人喜悅,其形盡現於聲色,惟獨相國(指華歆)和你臉有不豫,這是為了甚麼呢?」陳群便離席長跪道:「臣與相國曾為漢朝之臣,內心雖為陛下感到喜悅,但在義理上,臣等的神色實應畏懼、甚至憎恨陛下才對。

」曹丕聽後大悅,方知其意。

),改相國為司徒。

華歆歷來很清廉,祿米及皇帝賞賜都振濟了親戚熟人,家中沒有百斤,更沒有十斗糧食的儲存。

朝廷每每將罰沒為奴的青年女子賞賜給大臣,只有華歆不收留,而是將她們嫁人,曹丕為此嘆息不已,並下詔書說:「華司徒是國家難得的長者,其作為暗合天地之道,深得民眾之心呀。

大官們都有豐盛佳肴,只有他是簡單的蔬菜佐飯,而很不計較。

」故此,特別拿自己衣服賞賜華歆,並為他的妻子及家中男女做衣服。

管寧和華歆一起遊學時,與北海邴原合稱一龍。

特別是管寧和華歆二人關係甚密,曾同席讀書。

大家所熟悉的「割席絕交」的典故就是出自這個時候。

《世說新語》並沒有對此進行評價,在《世說新語》看來,嗜錢與嗜屐是沒有高低雅俗之別的。

割席絕交只是表明兩人的志趣不同,世人以此論斷管寧優於華歆其實是對原文的誤解。

事實上,從為人之道來看,管寧是缺乏納悅他人的氣度的。

華韶對於曾對他割席絕交的管寧也盡力舉薦,曹丕極位初期,下詔要求宮廷大臣向他舉薦獨行特立的隱士,華歆推舉了管寧,曹丕派車專門去迎接。

魏明帝即位,封華歆為博平候,增邑五百戶,與之前的累計為一千三百戶,並改任太尉。

孫盛:「夫大雅之處世也,必先審隱顯之期,以定出處之分,否則括囊以保其身,泰則行義以達其道。

歆既無夷、皓韜邈之風,又失王臣匪躬之操,故撓心於邪儒之說,交臂於陵肆之徒,位奪於一豎,節墮於當時。

昔許、蔡失位,不得列於諸侯;州公實來,魯人以為賤恥。

方之於歆,咎孰大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