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中的曹、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里,劉備仁厚,曹操奸詐。

與歷史上的曹操、劉備,頗有出入。

當然,這是羅貫中文學創作的自由,也無可厚非。

但是,這樣臉譜化的人物塑造,實在難以道盡曾經叱吒風雲的兩位英雄。

所以,我想根據《三國志》中的材料,來寫寫歷史上的曹操、劉備。

雖然寫曹操、劉備的文章也很多了,但還少有把兩人傳記合在一起寫。

事實上,兩人事跡聯繫既多,英雄氣概又交相輝映。

所以合而作傳,也是頗為有趣的。

公元174年,東漢王朝已漸漸進入尾聲。

朝政腐敗,宦官當權。

但各種矛盾還沒有集中爆發,所以京城洛陽還維持著表面的平靜。

此時有一個剛當上洛陽北部尉的22歲的年輕人,一心想當個好官。

他秉公執法,不畏強權。

「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

」當時寵臣蹇碩的叔父,由於夜晚在外面亂走,違反了宵禁的規定,就被五色棒打死了。

這個22歲的年輕人,就是曹操。

曹操這種秉公執法的行為,在當時昏暗腐敗的洛陽官場上,顯得分外扎眼。

虧得他父親曹嵩久在官場,人脈廣泛,他替兒子從中斡旋,曹操才沒有被讒言陷害。

最後,那些寵臣們被曹操清正嚴明的行為攪得沒辦法,於是乾脆通過升官的方式,把曹操調離了洛陽。

曹操當上頓丘令以後,繼續著自己做一個好官的理想。

他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但這種理想主義的行為,在那個黑暗的年代註定處處碰壁。

公元178年時,曹操因為妹夫犯事,從坐免官。

劉備比曹操小七歲。

那時候的劉備,還只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

劉備從小就很有志氣,當曹操一心想當個好官的時候,劉備也許已經有了更大的念想。

他曾指著自家院子裡的大樹說道:「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意思是自己要當皇帝。

他叔父知道了這話後,趕緊來叮囑他:「汝勿妄語,滅吾門也!」

劉備當時家道中落。

他與母親販履織席為生。

多虧了族中長輩的資助,他才能在15歲時出外遊學,並且拜當時的名人盧植為師。

劉備並不能算是個好學生。

根據三國志中的描述,「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

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

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這形象放到今天,分明就是個道上混的古惑仔。

值得一提的是,176年時,盧植在洛陽當議郎。

此時劉備既然師從於他,自然也在洛陽。

也就是說,劉備、曹操、袁紹等人,這個階段都是呆在洛陽的。

至於此時的劉備和曹操、袁紹是否有交往,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我也不在此深究了。

公元180年,26歲的曹操在閒居兩年後又被征為議郎。

他仍然奉行著自己做好官的理想,屢屢上書言事,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

但朝廷鮮有採納。

曹操知道朝政已積弊難返,也就不再獻言了。

公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

曹操加入平亂的隊伍,屢建軍功。

戰後被朝廷任命為濟南相。

當上地方官後,曹操不遺餘力地和地方豪強作鬥爭,替百姓興利除弊。

然而,奮發有為換來的結果就是曹操再一次被調走了。

曹操在中央時,上書言事不起作用;來到地方後,同樣被排擠。

他心灰意冷,乾脆稱病辭職了。

回到老家,過上了「春夏讀書,秋冬弋獵」的悠閒生活。

劉備也加入了黃巾之亂的平叛,平亂後也當上了一個小官。

但是,好景不長。

由於對上司不滿,劉備把上司綁在樹上打了一頓。

《三國演義》為了塑造劉備忠厚仁德的形象,把這事算在了張飛的頭上,還寫成了一回書的標題「張翼德怒鞭督郵」。

其實,這都是劉備乾的


劉備鞭打完督郵後,把自己的官印掛在督郵的脖子上,然後帶著一幫兄弟揚長而去。

此時鏡頭如果給這個風一般的男子一個特寫,背景音樂應響起陳小春的《亂世巨星》。

劉備的「兄弟連」成了一群散兵游勇,他們在下邳、高唐一帶遊蕩了一陣,沒有什麼建樹。

最後,劉備就去投奔他的老同學公孫瓚了。

此時,公孫瓚已混到了中郎將的位置,成了一方豪強。

公元188年,曹操34歲時,由於金城的邊章、韓遂造反,曹操又被朝廷起用為典軍校尉。

來到京城後,就遇到何進招董卓進京,謀誅宦官這齣戲。

曹操聽說何進的計劃後,嘲笑道:」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將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

果然,沒過多久,何進就被宦官們幹掉了。

隨後,董卓帶著西涼兵馬進了京,開始亂搞。

曹操看不慣董卓的行為,偷偷地逃離京城回老家。

在途中,發生了曹操殺故人呂伯奢一家的事。

這事的起因,史書上有兩種記載,一種是呂伯奢一家搶劫曹操,曹操正當防衛,就把他們殺了;一種是曹操懷疑呂伯奢一家有謀害自己的意圖,於是先下手為強,把他們一家殺了。

真相究竟如何,我也不知道。

但無論如何,曹操的雙手是沾滿了呂伯奢一家的鮮血。

在《三國演義》一書中,羅貫中也在這事上大加渲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也成了文學人物曹操的標誌性語言。

曹操回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189年12月時,正式起兵。

這也是曹操兵閥之路的起點。

公元190年,各路諸侯聯合起來,討伐董卓。

諸侯軍聲勢浩大,董卓就一把火燒了京城洛陽,然後帶著皇帝往長安去了。

曹操提議乘勝追擊,但諸侯們都心懷鬼胎,不肯出力。

只有曹操的好友張邈資助了曹操一些兵馬。

隨後,理想主義的曹操就帶著本部人馬,自行追趕董卓去了。

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

曹操遭遇董卓的伏兵,由於眾寡懸殊,被打得大敗而回。

曹操回到諸侯軍所在地酸棗,諸侯們正忙著開宴會呢。

曹操忍不住大義凜然地斥責道:」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但沒有人聽曹操的。

沒過多久,諸侯們還自己打了起來。

面對這群豬一般的隊友,曹操也只好自行引兵回去了。

討董之事,就此不了了之。

這段時間,劉備在公孫瓚的推薦下,當了平原相。

劉備也加入了討伐董卓的諸侯聯軍,但沒有什麼表現。

《三國演義》中,作者為了貫徹」尊劉貶曹「的主張,給蜀漢一方的人物加了很多戲份。

而根據正史,華雄是孫堅所殺,至於」三英戰呂布「,則純屬子虛烏有。

劉備當時本來也沒多少部隊,跟著大哥公孫瓚去討董,其實也就是去打個醬油,和諸侯們混個臉熟


曹操事業上的起步,多虧了他三個朋友的幫忙:袁紹、張邈和鮑信。

191年,剛出任冀州牧的袁紹推薦曹操當上了東郡太守。

曹操的兵馬終於有了合法的根據地。

192年,濟北相鮑信擁戴曹操出任袞州牧,曹操終於成為一方豪強。

那時候黃巾之亂雖然早已平息,但黃巾餘黨仍然為數不少。

曹操在袞州一帶打黃巾賊打得不亦樂乎,並且練出了一支勁旅」青州兵「。

(」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

「——《三國志·武帝紀第一》)

但不幸的是,好友鮑信在討伐黃巾時戰死。

亂軍之中沒找到鮑信的屍體,於是曹操命人用木頭刻出鮑信的人像,然後」祭而哭焉「。

考慮到此後曹操與張邈、袁紹的結局,曹操與鮑信的友誼,還算是善始善終了。

這期間,劉備仍當著他小小的平原相。

北海被黃巾餘黨圍困,北海相孔融派人向劉備求救。

孔融是當時的名士,劉備接到孔融的信後,驚訝地說道:」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間有劉備!「這感覺就像我們今天在微博上,忽然有位明星前來向你求助。

劉備立刻點起兵馬去救援了孔融。

這大概是他這一期間唯一值得一寫的事跡。

公元193年,曹操和袁紹合作,先後擊敗袁術和陶謙。

公元194年,曹操的父親曹嵩在經過陶謙的徐州時被殺害。

曹操憤怒地發兵討伐陶謙,並且遷怒於老百姓,」所過多所殘戮「。

正當曹操決定一舉滅了陶謙時,後方出了亂子。

他的好友張邈率眾投降呂布了。

」郡縣皆應「,曹操忽然就失去了大半個袞州。

靠著荀彧、程昱才勉強保留住了幾個郡縣。

曹操只好回師攻打呂布。

和呂布苦戰了一年。

這可能是曹操軍旅生涯中最艱難的一段時期。

張邈為什麼會背叛曹操,投靠呂布?原來之前曹操和袁紹合作時,袁紹對張邈多有不滿,曾要求曹操殺掉張邈,曹操說:」我們幾個都是好哥們,不要自相殘殺。

「(「孟卓,親友也,是非當容之。

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

」——《三國志·魏書·呂布張邈臧洪傳》)曹操去征伐陶謙時,也囑咐自己的家人:」如果我出了事回不來,你們就去依靠孟卓(張邈,字孟卓)吧。

「曹操對待張邈,就是這樣的信任親厚。

但是,張邈始終擔心曹操會頂不住袁紹的壓力,最後對自己下手。

於是先下手為強,」叛迎呂布「。

這實在是個悲劇。

曹操年輕時原是個富有理想的熱血青年,但在他40歲時,父親橫遭慘死,朋友背後插刀。

也難怪曹操此後變得更加冷酷而多疑


我們評價人物時,容易根據對方後面的行為而質疑他前面的動機。

比如白居易的這首詩:

放言其一

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

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

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

一生真偽復誰知?

白居易認為,因為王莽最後篡了漢,所以他之前當官時的禮賢下士、兢兢業業就都是裝的。

這可未必如此。

要知道,世事的磨礪總是容易讓我們改變初心,就算前後的行為不一致,也不代表前面的行為就不是真心

在曹操身上,我們也能看到這樣前後的變化。

當曹操率大軍攻打陶謙時,陶謙趕緊向劉備求救。

當劉備趕到徐州時,曹操已經打算回軍收拾呂布。

於是,劉備的這次救援,就完成得愉快又輕鬆。

陶謙感激劉備,而且覺得劉備在身邊自己更有安全感,就上表推薦劉備為豫州刺史,駐軍小沛。

公元195年,陶謙病故前,把徐州讓給了劉備。

劉備當上了徐州太守,一下子擁有了一個富庶的州。

公元196年,曹操終於擊敗了呂布。

攻破雍丘後,對於背叛了他的張邈,曹操「夷邈三族」。

張邈本人,也在向袁術求救的途中被部下殺害。

曹操和張邈的故事,就是這樣的結局。

公元197年,曹操在荀彧的建議下,迎漢獻帝於洛陽。

後世稱之為「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話說得好像漢獻帝是塊香餑餑,曹操把漢獻帝搶到了手裡,就獲得了莫大的權力。

但事實是,漢獻帝剛從長安逃出來時,根本沒有諸侯理睬,大家都覺得皇帝已是個空架子了,何必奉迎他呢?
比如當時的袁紹,「圖(郭圖)還說紹迎天子都鄴,紹不從。

」(《三國志·魏書·董二袁劉傳》)如果曹操沒有去迎漢獻帝,漢獻帝多半早已死於非命。

等到曹操迎漢獻帝後,開始以中央的名義發布命令,諸侯們才感覺到奉迎獻帝的好處。

就紛紛眼紅起來,開始痛罵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世道人心,往往如此。

且說呂布被曹操打敗後,前去投靠正在徐州混得風生水起的劉備。

劉備接納了這位當世猛將。

似乎劉備將更加興旺發達了。

但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呂布就叛變了,趁著劉備出兵在外,襲取了徐州,還俘虜了劉備的妻子。

劉備也是能屈能伸,趕緊向呂布求和,呂布接受了劉備的請求,讓劉備駐軍小沛,也歸還了劉備的妻子。

本來劉備是主,呂布是客,現在雙方的身份調換了一下,劉備變成寄人籬下的一方了。

呂布此人,一向反覆無常。

他雖然接納了劉備,但想到劉備駐軍小沛,始終有點不舒服。

於是他又率兵攻打劉備。

劉備戰敗,就往西投靠了曹操。

曹操很看得起劉備,他推薦劉備為豫州牧,給劉備兵馬糧草,讓劉備再去討伐呂布。

呂布讓高順帶兵迎擊,高順的「陷陣營」,是三國中一等一的精銳部隊,劉備又被打敗,妻子又被俘虜了。

劉備逃回曹操這裡,這次曹操索性親自率大軍征討呂布,這回徹底殲滅了呂布勢力。

白門樓上,被俘的呂布向曹操乞降,曹操猶豫不決,呂布向旁邊的劉備遞眼色,希望劉備幫他求情。

結果劉備向曹操說道:「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於是曹操下定決心斬殺呂布。

臨死前,呂布指著劉備悲憤地喊道:「是兒最叵信者!」好像他是全世界最純良最無辜的人。

(事見《三國志·魏書·呂布張邈臧洪傳》)

公元198年,武勇蓋世的呂布被斬首白門樓。

打敗呂布後,劉備再一次拿回了自己的妻妾。

他和曹操一起回到許昌。

曹操對劉備愈發喜愛,他表劉備為左將軍,還和劉備「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此時,被曹操軟禁了幾年的傀儡皇帝漢獻帝打算有所行動。

他暗下衣帶詔,詔令幾個臣子合謀誅殺曹操,劉備也是受詔人之一。

暗殺曹操的行動還未展開時,一天劉備和曹操正在吃飯,曹操親昵地向劉備說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劉備一聽,嚇得筷子都掉在了地上。

我不知道曹操說這話時是怎樣的心態動機。

也許是聽聞了衣帶詔的風聲,打算敲山震虎;也許只是單純的推崇示好。

如果是後者,那只能說這是一次糟糕透頂的表白。

因為劉備聽了這話後,就決心跑路了。

機會來了。

曹操讓劉備帶兵出去打袁術,結果劉備還沒到目的地,袁術就自己死了。

劉備也不回去了,立刻叛變,占據下邳。

公元200年時,中原土地上只剩下曹操和袁紹這兩個大諸侯了。

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

但曹操卻不顧袁紹的兵鋒,先往東收拾劉備。

諸將都勸曹操,說袁紹才是大敵,劉備算什麼,如果此時去打劉備,袁紹從後方殺來,怎麼辦啊。

曹操說道:「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

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


」事實上,曹操的判斷極為正確。

袁紹的確沒能抓住這個大好機會。

當軍師田豐勸袁紹趁機出兵時,袁紹斷然拒絕。

拒絕的理由竟然是自己的小孩子生病了


劉備完全沒想到曹操和袁紹對峙時,還會親率大軍攻打自己。

劉備平生打過無數敗仗,但從未被俘虜過,都因為劉備逃跑時十分果斷。

這不,曹操還沒到,劉備已經跑了。

但自己的妻妾就顧不得了,於是她們第三次被俘虜了。

還守在下邳的關羽沒來得及跑,被曹操招降。

關羽投降曹操後,也為曹操立下了赫赫戰功:於萬軍之中發動奇襲,斬了袁紹的大將顏良。

(雖然關羽有很多英雄事跡是後人杜撰的,但這個是真的。

)之後沒過多久,關羽就護送著劉備妻小投奔劉備去了。

曹操很有肚量,也沒有留難。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來來往往打了幾個月。

最後曹操親自帶領幾千人馬奇襲烏巢,燒了袁紹的糧草,這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決定性勝利。

官渡之戰,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

官渡之戰時,曹操是不被看好的一方。

曹操軍中也有很多將領向袁紹方寫信,暗通款曲,這樣即便最後曹操方戰敗,自己也留了後路,可以在袁紹那裡繼續做官。

現在曹操擊敗袁紹後,在袁紹軍營中搜出了這些信。

這些將領犯了通敵大罪,如果嚴查,很多會被斬首。

但曹操看也沒看這些信,直接一把火全部燒了。

並且寬容地說道:「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見《魏氏春秋》)

只是,曹操在燒這些信時,心情大概是複雜的。

年輕時的夥伴如今大多反目成仇,自己麾下的將領又有多少是可以完全信任的?但是不能回頭,這一條王者霸途,也只能寂寞地走下去。

劉備被曹操擊敗後,去投靠了袁紹。

沒過多久,袁紹就派劉備去曹操敵後打游擊。

劉備率軍來到汝南一帶。

不久關羽也回來了。

這也就是《三國演義》中古城相會的一齣戲。

悲歡離合雖然感人,但還有更現實的問題需要面對。

曹操在官渡擊敗袁紹後,回頭收拾劉備。

此時曹操兵勢正盛,劉備如何能夠抵擋?

劉備只能帶著部隊繼續逃跑。

中原已經混不下去了,劉備只好去投奔荊州的劉表。

可憐劉備在中原奮鬥了近二十年,最後什麼都沒撈到,被曹操硬生生攆到了江北。

劉表對待前來投靠的劉備,表面上禮遇甚重,暗地裡卻頗為防備。

他讓劉備駐軍在襄陽以北的新野小城,幫自己防禦北方的曹操。

公元202年,劉備火燒博望,打敗夏侯惇率領的曹軍,取得了一場局部戰役的勝利。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火燒博望的戰績安在諸葛亮名下,使其成為諸葛亮「初出茅廬第一功」。

要知道諸葛亮207年才出仕,火燒博望發生在202年,與諸葛亮自然全無干係


接下來的幾年,劉備就一直呆在新野小城。

曹操北征烏丸時,劉備曾建議劉表奇襲許昌,事後看來,這是條好計策,但劉表沒有採納。

劉備此時已是四十好幾的人了,卻可以算是一無所成:倚靠劉表,呆在新野孤城,隨時可能被曹操大軍壓境。

劉表對自己又不十分信任,完全無法一展胸中抱負,只能就這樣任歲月蹉跎。

換成別的人,很可能就意志消沉、得過且過了。

但劉備前半生雖經歷了無數挫折,鬥志卻從未被消磨掉。

當時,由於好幾年沒打仗,劉備大腿上的肥肉也長了出來,他為此居然哭了起來,感嘆「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這件事情,也是成語「髀肉復生」的由來。

多年以後,劉備被追諡為「漢昭烈帝」。

在我看來,對於這個一腔斗魂的人而言,「昭烈」二字,實在是極中肯的評價。

當劉備呆在新野感嘆光陰虛度時,曹操卻在緊鑼密鼓地完成自己統一中原的霸業。

雖然公元200年時曹操就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大勝,但袁紹勢力根深葉茂,曹操此後用了7年時間才徹底肅清北方。

公元202年,袁紹重病去世。

曹操打下鄴城後,來到袁紹墓前祭祀,期間痛哭流涕。

對於這位故人,曹操的感情是複雜的。

雖然兩人最後兵戎相見,但早年間袁紹對曹操多有提攜,這是曹操難於忘懷的。

曹操對袁紹雖有故舊之情,對袁紹的幾個兒子卻也毫不留情。

公元207年時,曹操平定北方,徹底肅清袁紹殘餘勢力。

曹操統一中原後,看到了不久之後統一天下的可能。

心中一股慷慨豪邁之情油然而生。

在他北征後的回師途中,於碣石山畔寫下千古名篇《觀滄海》。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一千多年後,另一位雄才偉略的詩人追思魏武英風,也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詞,與魏武帝的詩遙相應和。

浪淘沙·北戴河

毛澤東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

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

諸葛亮的隆中對,讓劉備一下子看清了未來的戰略方向。

劉備與諸葛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妒忌起來,劉備開解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願諸君勿復言。

」(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劉備得到諸葛亮後,看到了未來的奔頭。

但眼前還有迫在眉睫的問題需要解決。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恰好此時劉表又生病死了。

劉表次子劉琮繼任荊州主。

劉備正準備著和子侄劉琮聯合抗魏,結果劉琮已經暗暗投降了曹操。

劉備到最後才知道,不由地大驚失色:「卿諸人做事如此,不早相語,今禍至方告我,不亦太劇乎!」曹操已大軍壓境,劉備沒有辦法,只好又干起老本行——逃跑。

劉備帶領諸將,從新野逃到了江夏。

逃竄過程中劉備再一次拋妻棄子,幸而趙雲去把劉備兒子阿斗救了回來。

徐庶的老母被曹軍抓獲,徐庶就向劉備灑淚拜別,去投靠曹操了。

劉備在江夏收拾殘餘軍馬,聚得兩萬餘人。

打算和曹操作最後的決一死戰。

諸葛亮奉命出使東吳,孫權、魯肅、周瑜等人本來就有抗曹的打算,和諸葛亮一拍即合。

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打敗了曹軍。

同時荊州一帶爆發了瘟疫,曹操軍隊中很多北方人,由於水土不服免疫力下降,很多人都感染了疾病。

於是曹操只好引軍回許昌。

曹操大軍一走,劉備趕緊搶奪荊州的地盤,不久就擁有了大半個荊州。

至此,顛沛流離大半生的劉備,終於有了像樣的根據地。

孫權打算攻取劉璋的西蜀,要從劉備的荊州借道。

要知道西蜀是諸葛亮隆中戰略規劃的關鍵,劉備怎能容他人染指?於是劉備派兵占據荊州要津,不讓孫權軍隊過去。

孫權只好放棄襲蜀的打算。

十一

公元210年,56歲的曹操借著退還封邑的因由,寫了篇自傳性質的文章《讓縣自明本志令》,曹操在文章中簡要回顧了自己的一生。

他說自己起兵討董時,只是想為國家建功立業,最後去世時,如果自己的墓碑上能刻上「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就很滿足了。

後來天下紛亂,自己四處平亂,「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曹操在文中反覆剖白,說自己沒有不臣之心,之所以擁兵自重,只是時勢相逼。

我認為,曹操在這篇文章中抒發的感情基本是真實的。

但是,儘管曹操的初心是做個漢室忠臣,形勢的發展卻讓他與自己的理想漸行漸遠。

曹操是聰明人,不可能意識不到這一點。

所以,曹操這篇文章,懇切中帶著幾分惶恐,他恐怕也意識到了,自己正背叛著當初的自己。

公元211年,關中韓遂、馬超等人叛亂,曹操親征定之。

曹操去平定關中,卻驚嚇了西蜀的劉璋。

劉璋感到曹操下一步就是攻打漢中的張魯,隨後入侵西蜀。

劉璋的謀士張松建議劉璋去請劉備來幫著防禦西蜀,劉璋居然採納了這個建議。

世人皆稱劉璋「暗弱」,也不算冤枉他。

劉璋引狼入室,劉備率領數萬軍隊入蜀,駐軍葭萌關,廣樹恩德,以收眾心,劉璋的很多將領,如張松、法正等人都暗中投靠了劉備。

公元212年,張松投靠劉備的事情敗露,劉璋收斬張松。

劉備大怒,發兵攻打劉璋。

一路勢如破竹,打到成都近郊。

劉備志得意滿,在軍中開起了宴會。

席間劉備向龐統道:「今日之會,可謂樂矣。

」龐統回答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

」此時劉備正喝酒喝得高興,龐統這話很掃興,於是劉備喝令龐統退席。

過了一會兒,劉備覺得自己這樣對待龐統欠妥,又派人去把龐統請了回來。

劉備問龐統:「向者之論,阿誰為失?」龐統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君臣俱失。

」劉備大笑,宴樂如初。

(事見《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

此後不久,龐統就在攻打雒縣時為流矢所中,不幸身亡。

劉備十分痛惜,「言則流涕」。

在劉備的幾個謀士里,劉備對諸葛亮更多的是敬重,但最親昵喜愛的是龐統和法正。

平定西蜀後,劉備讓法正當蜀郡太守。

法正是一個報復心很重的人,如今掌權了,就「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劉備也任其所為。

正如當年的曹操寵愛縱容郭嘉。

十二

這邊劉備和法正情好日密,那邊曹操卻和自己的首席謀士荀彧漸漸離心。

原來荀彧一直希望曹操恪守漢臣本分,反對曹操當魏王。

但曹操或許是因為權力欲的滋長,或許是因為周圍人的慫恿,也漸漸有了建立魏國的想法。

曹操和荀彧間的矛盾衝突日益加劇,終於在公元212年,曹操賜給荀彧一個裝食物的盒子,荀彧打開一看,發現裡面是空的。

雙方都是聰明人,荀彧自然明白曹操的暗示。

於是荀彧自殺。

(歷史上也有一說認為荀彧是病死的。

公元215年,曹操攻漢中,降張魯,隨後派大將夏侯淵留守漢中。

公元216年,曹操稱魏王。

公元218年,劉備聽從法正的建議,駐軍陽平關,打算進攻漢中。

公元219年,在法正的授計下,劉備派黃忠發動奇襲,斬了夏侯淵。

《三國志》一般不描寫戰鬥,但關於黃忠斬夏侯淵,有這樣一段簡潔傳神的描寫:

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

夏侯淵被斬後,曹操親自率軍來漢中與劉備相爭。

劉備此前與曹操戰鬥,往往苦於兵微將寡,一直被曹操壓制。

現在劉備擁有益州和荊州,雄兵十萬,戰將千員,終於有了足夠的本錢和曹操爭雄於陣前。

這也是漢昭烈帝和魏武帝的最後一次交鋒。

此時的劉備也是快六十歲的人了,但英烈之氣,不減壯年。

戰況不利時,他還想親冒矢石,上陣衝殺,諸將都攔不住,法正苦勸方止。

對此,史書中有一段很生動的描寫:

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

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云:「孝直(法正,字孝直)避箭。

」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

」遂退。

這段文字短短數行,劉備的草莽氣、法正的書生氣、劉備對法正的愛護全部躍然紙上。

劉備和曹操相持月余,曹操久攻不克,師老兵疲,士兵有很多逃跑的。

於是曹操就引軍回去了。

劉備占領漢中,隨後進位為漢中王。

此時荊州的關羽也率兵進攻曹魏的樊城,斬龐德,降于禁,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此時蜀國聲勢之盛,似乎興復漢室,指日可期。

但不久吳國背盟,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

劉備一下子折了大將關羽,還痛失荊州。

成敗興衰,變化就這麼快。

十三

英雄的落幕來得很快。

公元220年,就在關羽敗亡的後一年,曹操病逝於洛陽。

公元222年,揚言要為關羽報仇的劉備與東吳陸遜大戰於夷陵,最後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劉備大敗而回。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永安。

臨終前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現在有觀點認為,劉備這一番話,是惺惺作態,用來試探諸葛亮的。

我認為,這種看法是完全沒搞清楚劉備的性格和說這話時的背景。

要知道劉備豪傑之士,諸葛亮亦智慧之人,彼此肝膽相見,劉備又怎會在自己臨終前還玩這種虛偽試探的無聊伎倆?何況當時蜀國失了荊州,劉備又新遭大敗,形勢已到了風雨飄搖、危急存亡的關頭了。

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的話,與其說是君主對臣子的期望,不如說更像一位大哥對自己創業夥伴的囑託與期待

陳壽在《三國志》中也這樣評價道:「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十四

回顧曹操的一生,是令人感慨的。

他年輕時一心想著匡扶漢室,最終卻建立了魏國;對好友張邈信任親厚,最後卻遭遇背叛;詩文中深切關心百姓的疾苦,卻又率兵犯過屠城的惡行;既有政治家的冷酷和權謀,又有詩人的天真和浪漫。

可以說,曹操的一生,就是這樣在矛盾和掙扎中前行的。

與他相比,劉備的一生就顯得單純得多。

小時候就想當皇帝,最後也當了皇帝;年輕時是在道上混的,晚年時仍有豪傑之氣;對兄弟們很講義氣,和關羽、張飛等人也都善始善終;早年遭遇了無數挫折,卻能矢志不渝,終成大業。

和曹操相比,劉備大概是更幸福的那位。

讓時光回到公元219年,當時的曹操,在洛陽做了件小事,史書上只是這樣淡淡的一筆:「王更修治北部尉廨,令過於舊。

」洛陽北部尉廨,也就是曹操最早當官的地方。

當命人修治這個他最早的辦公場所時,權傾天下的曹操,是否懷念起了當初那個不畏強權、一腔熱血的自己?

那時候,曹操20歲,劉備15歲。

一心想當好官的曹操把犯事權貴們治得鬼哭狼嚎,而一心想當皇帝的劉備在「喜狗馬、音樂、美衣服」之餘,開始結交豪俠慢慢培養自己的勢力。

那時候,兩個年輕人的前方還有著各種可能,他們還沒有經歷人生的許多變故和滄桑。

東漢王朝也還沒有徹底衰敗,似乎還有被挽救的機會。

這時候的洛陽,就是兩位英雄的起點,夢開始的地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簡史:劉備一生

背景:每次看三國演義電視劇的時候都很懵逼,有些戰鬥莫名其妙的就打響了;三國演義文字版又是半文半白的(哎呀,裝逼了,不過我的真是文言文版本的),很容易就繞圈裡了,所以準備從人物的生平來寫個簡史,這...

三國大事件,黃巾之亂到官渡之戰

184年2月,河北巨鹿人張角,太平道創建人,發動起義。因起義軍戴著黃巾,史稱黃巾起義。184年10月,張角病死,其弟張寶指揮十萬大軍,與漢朝大將皇甫嵩在曲陽決戰,戰敗而死,黃巾軍主力被消滅,餘黨...

劉備的中年危機

讓我們穿過歷史的彌霧,再次回顧一位白手起家,名震天下的偉大創業者。他的偉大並不是一手創業出三分天下,稱王立帝的成功。而是成功之前面對無數次的失敗仍然堅定不移的信念。即使人到中年仍然一事無成,46...

為什麼劉備要叫做諸侯收割機

劉備有一個外號叫諸侯收割機你知道是為什麼嗎—,早年投同學公孫瓚劉備起家的時候,他投靠的是他同學公孫瓚,公孫瓚讓他當別部司馬和袁紹打,幾年下來打了很多勝仗。後來曹操—,早年投同學公孫瓚劉備起家的時...

三國志之昭烈帝劉備

三國志之昭烈劉備(一)公元一百六十一年,幽州涿郡涿縣,孝廉劉弘家中誕下一子,被取名劉備!公元一百六十六年,劉備之父劉弘準備接任父親劉雄東郡范令一職,但卻在赴任的途中病死!註:劉備祖父劉雄曾被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