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坐擁臥龍鳳雛,最終還是沒能得天下?因為漏了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00年二月,曹操親自率精兵東擊劉備,迅速占領沛縣,轉而進攻下邳,迫降關羽。
劉備全軍潰敗,隻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紹。
只不過劉備看出袁紹也不是明主,於是主動投了劉表。
當時荊州豪傑得知劉備到來,都前往歸附劉備,這引起劉表的猜疑,因而劉表暗中對劉備多有提防,就這樣,寄人籬下的劉備過得並不舒心。
但機會總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就在劉備對未來一片迷茫之際,他得知了名士司馬徽就住在不遠處。
於是劉備親自拜訪司馬徽,雖然沒能將司馬徽請出山來輔佐他,但他卻從司馬徽口中得知了兩個不得了的人物,號稱「臥龍」與「鳳雛」,司馬徽更提及「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但讓人無奈的是,劉備得到了臥龍諸葛亮與鳳雛龐統後,為什麼最終依舊沒能獲得天下呢?
其實在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最為關鍵,那就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這裡提到的子初就是讓劉備與諸葛亮都十分敬重的劉巴,劉備為了讓劉巴輔佐自己,不惜多次邀請,而孝直則是在漢中之戰里出了大力氣的法正。
為什麼說這兩個人只要缺了其中一個,劉備復興漢室之路就難以成功呢?
首先我們來看來劉巴。
雖說劉巴一直不太看得起劉備,為了不在劉備手下做官,他不但逃到了曹操身邊,甚至最後跑到了交趾以避開劉備,但事實上,劉巴確實是有真才實學的,正因如此,諸葛亮才會對劉巴評價道:「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由此可見,劉巴對蜀漢內政的重要性。
而法正對於劉備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謀士。
夷陵之戰後,諸葛亮就曾感慨,如果法正在,或許能勸得劉備不東征,即便東征,也不會慘敗,可見法正在諸葛亮心中的地位。
而法正確實是有大才之人,漢中之戰時,正是法正出謀劃策,讓劉備贏得了漢中,為後續自立漢中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蜀漢在軍事上需要法正的扶持。
筆者認為,諸葛亮善謀內政,龐統善於軍事,因此得此二人能安天下。
只不過天下太大了些,他們兩個人不一定能全部把控得住,這個時候,劉巴與法正這兩人一內一外,與諸葛亮和龐統相輔相成,只有這樣,蜀漢才能興旺。
只可惜蜀漢最終只剩下諸葛亮一人,自然無法得天下了。
都知道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孰不知下一句才道出了蜀漢的悲劇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誇讚三國時期的臥龍鳳雛兩人的。此二人的才學堪稱顛絕,被世人稱之為三國時期的最牛的兩人。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倆為何沒得天下?因此話有後半句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話是司馬徽說的,我每次看三國演義都有一個疑問,既然諸葛亮和龐統只要得到一個就能得天下,為何劉備兩個都得了,可是卻沒得天下啊。
得到臥龍的劉備為什麼也沒有興復漢室?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存在「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說法,也即諸葛亮和龐統這兩位人才,任何一位諸侯只要得到其中的一位,就可以獲得一方天下。但是,就劉備來說,得到了孔明和龐統的共同輔佐,卻終究沒...
世人皆知「臥龍鳳雛,得其一者得天下」,但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
東漢末年水鏡先生司馬徽曾經說過一句話:「臥龍鳳雛,二人得其一,便可得天下」。其中「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則是說的龐統,從這句話不難看出司馬徽對於兩人才能的肯定。但是中國的一些腐儒總是喜歡...
「臥龍鳳雛得一安天下」原來只是半句話?千百萬三國迷都不知道!
三國時代有許多非常有名的預言,如影響袁術一生的「代漢者,當途高」、如曹操做夢時候的「三馬同槽」。對劉備來說,影響他最大的預言,莫過於當年匹馬躍檀溪,水鏡先生司馬徽對他說的:「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