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死前最後一計,為了自保設下一騙局,讓世人困擾1700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諸葛家出了三兄弟。

兄弟三人各侍一帝,後《太平御覽.人事部.品藻中》記載「吳得其虎,蜀得其龍,魏得其狗也」。

諸葛瑾報效東吳,做了孫權謀士,是虎;諸葛亮被劉備重用,做了蜀國丞相,是龍;諸葛誕投奔了曹丕,後來因犯罪被殺死了,是狗。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老二諸葛亮。

諸葛亮其字為孔明,其號為臥龍,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全能的丞相了,後來病逝於五丈原,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

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

諸葛亮臨死前最後一計,為了自保設下一騙局,讓世人困擾1700年!

在《三國演義》中有三絕,一是「智絕」諸葛亮,二是「義絕」關羽,三是「奸絕」曹操,這三個人都是非常極致,沒有任何缺點,就比如諸葛亮,料事如神,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半仙」了。

據說諸葛亮臨去世的時候,設了一個計謀,兩千多年來無人能解。

現在還是一個謎。

諸葛亮臨死前最後一計,為了自保設下一騙局,讓世人困擾1700年!

蜀漢開國後,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劉備白帝託孤後。

諸葛亮成為蜀漢權臣,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光復大漢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

公元234年,諸葛亮作好充分準備,發動十萬大軍進行最後一次北伐。

諸葛亮大軍出斜谷口,到渭水南岸的五丈原。

曹魏這邊則派去了司馬懿,司馬懿把魏軍兵分兩路於渭河以南、北,互為犄角嚴陣以待。

以至於諸葛亮找不到好的進攻機會,所以,就在五丈原屯田,跟當地老百姓夾雜在一起耕種。

諸葛亮臨死前最後一計,為了自保設下一騙局,讓世人困擾1700年!

諸葛亮一生功績無數,他輔佐劉備劉禪兩位君主,平五路。

六出祁山,七擒孟獲,造八陣圖,火燒赤壁時他求得東風,又氣死周瑜,讓孫權賠了夫人又折兵,又用空城計推掉魏軍,雖然最終勞累致死,但是在死後他用一座假的諸葛亮木雕像,嚇退了司馬懿,後世有「死諸葛能退活仲達」一說。

在我們的腦海中,魏延就是個大反派,諸葛亮下令讓其斷後,是諸葛亮為了更好的斬殺魏延。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通過一定時期的史料,我們不難發現,魏延實際上是個有勇有謀、志向高遠的人。

在劉備和諸葛亮心中是個值得依付的人。

所以在諸葛亮決定北下的時候,也十分重用魏延。

在諸葛亮因病去世之後,魏延自然而然地也就成為了支柱。

魏延的能力十分出眾,在軍中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諸葛亮的退軍之策,魏延事先竟毫不知情。

不僅如此,假如魏延堅持不撤退,那麼大軍可自行撤離。

諸葛亮信任魏延,但為什麼在關鍵時候,卻將魏延置之不顧,這的確令人費解。

諸葛亮是三國的一位奇人,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識非常淵博。

自然也會考慮到自己身後事的問題,要知道當年曹操袁紹等人都挖過別人的祖墳。

他身為蜀漢的丞相自然不希望這種事情出現。

而諸葛亮的身後事也比較的奇怪。

正史上記載,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享年54歲,命令自己的部下安葬在了,漢中定軍山下。

不過還有一種說法,諸葛亮知道自己大限已至,於是命人將自己的死訊放出去,說自己安葬在定軍山下。

給世人一個煙霧彈!做了一個衣冠冢。

不過,之所以沒有舉行葬禮,並不是因為劉禪對諸葛亮有任何的不滿,而是完全遵照諸葛亮生前的遺囑進行的。

諸葛亮臨終前告誡劉禪,自己死後不要為自己舉行葬禮,而是等自己死後,將自己的遺體放入棺材之中,然後將棺材上套入繩索,讓四個士卒扛著一路往南走,直到生子被磨斷,棺材落地在哪裡,就將自己葬在哪裡。

諸葛亮臨死前最後一計,為了自保設下一騙局,讓世人困擾1700年!

那麼謎題來了,諸葛亮到底是葬在了哪裡?只有當初運棺材的四個士卒知道,現在他們都被劉禪處死了,那還會有誰清楚諸葛亮的埋葬之處?其實這就是諸葛亮的高明之處,他洞徹人心,知道這四個士卒一定會因為太辛苦而把自己隨意埋葬,他也知道劉禪一定會察覺出這其中的問題,也會把四個士卒處死,這樣一來,僅有的四個知情者都死了,那麼就再也沒人知道自己的葬身之地了,而這一問題也困擾了世人兩千年。

諸葛亮為什麼要這麼做,風風光光的下葬不是更好嗎?】

們現在看到的定軍山諸葛武侯墓只是諸葛亮的衣冠冢而已,而諸葛亮的真實埋藏地歷經1700多年仍然無人找到。

滄海桑田,時間越久,諸葛亮的墓地越難找到。

此計的高明之處在於諸葛亮深諳士兵與劉禪的心思,因此這樣一個巧妙的局才能成功,不費一磚一石,成功的保護了自己的墓地不被盜墓賊打擾,比大興土木的皇陵不知高明多少倍,後人也因此事更加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孔明生前一計,無解兩千年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