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剛出道,帶關羽張飛投奔此人,完爆敵軍為何卻分道揚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三國演義》里,在劉備從政道路上的開端,與自己人生導師劉焉產生了一段微妙關係,表面是叔侄關係實屬是利用和被利用的關係。

而這種微妙關係是不能明說,只能靠各自的理解。

而這種微妙關係,一來佐證劉備是個草根英雄,是個沒有根底的新人;二來讓劉備的漢室宗親的身份更加清晰,更加明朗。

不然劉備的漢室宗親身份都是靠自己的嘴巴叫出來的,沒有絲毫文字記載或劉氏家譜傳承;三來使劉焉的為官之道顯得更加精明,更加老道。

不然也不會給劉備上幾堂免費的政治課,以至劉備脫離劉焉後,在開創帝業的過程中都能見到劉焉對劉備的影響。

當劉焉接到青州太守龔景求救的牒文時,竟主動與劉備這個新兵蛋商議怎麼救援。

牒文,就是公文,文書。

古代用於書寫的較薄竹片稱為牒。

牒文一般是作為平行文,大多用於州與州之間的公文來往。

而商議是指為了對取得一致意見而進行討論或建議。

再說古代的牒文都是機密,只允許在州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中流轉或是各自師爺代擬代傳。

而劉焉這個幽州太守卻主動放下身份,虛心向白丁且還只是打人生第一戰的劉備商討青州救援。

才加入劉焉圈子的劉備,自然激情四溢,心中豪情高漲。

再說劉備與劉焉雖是叔侄,是沒有血緣關係的那種,這種叔侄關係是不牢靠的,只能靠自己不斷累積的戰功,才能在劉焉圈子裡站穩腳跟。

劉備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就主動請纓,提出願意帶兵前往青州解圍。

「備願往救之」,一句話就將劉備志存高遠及豪情一展無遺。

而劉焉也正等劉備的這句話。

「劉焉令鄒靖將兵五千,同玄德、關、張,投青州來。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去青州解圍的這五千士兵的指揮權在鄒靖手上,卻未讓劉備全權指揮,劉備只是個陪襯或只有衝鋒陷陣,賣苦力當炮灰的份。

劉備手頭能指揮得動的士兵也就自己原來的班底,就是在張飛桃園裡帶來那些鄉勇,充其量就是五百人,只是有些變化而已。

畢竟在大興山一戰,總有一些傷亡,而劉焉無非用投降的黃巾軍來補充劉備原來的五百鄉勇,只不過是戰鬥力提高許多,畢竟是經過大戰錘鍊過。

青州解圍後,龔景犒勞軍隊之後,鄒靖提出回軍涿郡。

而劉備卻說要去附近的廣宗郡營救自己以前的老師盧植。

「於是鄒靖引軍自回,玄德與關、張引本部五百人投廣宗來。

」這樣,打了兩戰,劉備本部士兵還只是五百人,不多不少。

鄒靖與劉備就在青州分道揚鑣,一個帶五千兵回涿郡,一個帶五百兵去廣宗,又是大比例之差,5000對500,10比1。

從這一比例,可看出劉焉這個官場中的老江湖是多麼精明,對兵權控制做到滴水不漏。

劉焉與劉備名義上是叔侄,可對劉備並不信任,甚至比鄒靖這個外人還不放心。

乍一看,鄒靖更像是劉焉的侄兒而劉備倒像是外來打工仔。

不然也不會把五千人的統治權牢牢掌握在鄒靖這個自己人手中。

再說劉焉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擔憂:一旦劉備掌握兵權,或許魯恭王一脈的復興就變成中山靖王一脈的興盛。

劉焉可不是那種會為他人做嫁衣裳的主。

青州分兵,正式宣布劉備的「跳槽」——不願繼續投身在劉焉門下,正是你走你的陽光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這也符合道不同不相為謀的道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焉哪裡不符合劉備的期望,以至於劉備離開

書生在上一篇講到了劉備三次借勢,成就了自己,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一個擅長借勢的人,不會屈尊於他人之下。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很多人會暫時留在強大的靠山身邊,以圖更好的時機自立。劉備胸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