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車兒趁典韋酩酊大醉盜其雙戟,為什麼不直接刺殺典韋?原因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86期 文/無常奉天玉)

《三國演義》是一部以歷史為原型,創作的經典小說,成書數百年來,一直廣為流傳,甚至成為了四大名著之一。

它之所以在文學界有如此地位,並非是因為完全還原了那段歷史的精彩,畢竟它並非史書。

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它的精髓在於文字,在於作者巧妙設計的小細節,例如,宛城之戰時,曹操的侄子曹安民,在正史上僅是一個打醬油的小角色,存在感很突兀,羅貫中老先生,為他增加了一句台詞,讓他多做了一件事情,便瞬間使他捲入了這個漩渦之中,成為了引發宛城之戰的關鍵人物之一,這便是文學的精彩之處。

不過小說中也有令人費解的情節,例如同樣是宛城之戰中,張繡的偏將胡車兒,在張繡發動夜襲之前,趁典韋爛醉如泥,混入了典韋的營中,偷走了其雙戟。

既然他有能力,盜走典韋的兵器,那麼他為什麼不直接結果掉典韋的性命呢?那豈不是更省事?小說第十六回中寫道,張繡得知曹操強占了自己的寡嬸之後,覺得曹操欺人太甚,想要發動夜襲復叛。

可是他又忌憚典韋的威猛,於是與自己的屬下胡車兒商議。

胡車兒獻計說:「典韋之可畏者,雙鐵戟耳。

主公明日可請他來吃酒,使盡醉而歸。

那時某便混入他跟來軍士數內,偷入帳房,先盜其戟,此人不足畏也。

張繡聽取了胡車兒的建議,胡車兒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韋方醉臥,睡夢中聽得金鼓喊殺之聲,便跳起身來,卻尋不見了雙戟。

」既然胡車兒真的能夠混入典韋的營帳中,並盜走了典韋的兵器,那麼他為什麼不直接殺掉典韋呢?是因為他陷入了思維定勢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胡車兒這個計劃不僅得到了張繡的認可,還得到賈詡的認可,試想,有毒士之稱的賈詡,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嗎?答案是否定的。

那麼胡車兒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刺殺典韋很難成功

典韋是曹操的貼身保鏢,而且是一個稱職的保鏢,這就註定了,他就算沉醉,也不可能睡的太死。

再加上他武藝高強,如果胡車兒想要刺殺他,很可能會被發現,從而被反殺。

由此可見,這一計劃風險極大。

再說了,典韋並非隻身一人,他手下還有一隊士兵,而且這隊士兵,屬於曹操的中衛隊。

這等情況下,不說胡車兒能否殺得了典韋,他能夠找到動手的機會嗎?

二、容易暴露,得不償失

拋開其他不談,就算胡車兒找到了機會,也殺死了典韋,他能夠輕易走脫嗎?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他一旦殺害典韋,自己勢必也會暴露。

如果他暴露了,搭上的不僅是自己的性命,還有張繡的計劃。

要知道張繡雖然忌憚典韋的勇武,但他最終的目標卻是曹操。

如果為了殺害典韋,而使計劃暴露,從而讓曹操有了防備,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

因此胡車兒在行動的時候,勢必以求穩為主,而不肯犯險。

三、更好的塑造典韋的形象

《三國演義》雖然是小說,不完全符合史料,但是小說想要精彩,必須要把每一個人物形象塑造好。

真實歷史上的典韋,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人物,他一向以驍勇著稱,濮陽之戰殺退呂布;宛城之戰力戰身亡,等等。

演義中,他的這一特點,不但被保留,反而還略有誇張,如果這樣一個英雄人物,僅是因為中計被灌醉,便遭到了刺殺,從而沒有了後面精彩的表現,是否太過虎頭蛇尾,從而影響藝術效果呢?單是這一原因,就算胡車兒刺殺典韋是合情合理的,羅貫中也不會這樣安排。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最猛的漢子!

雖然典韋在三國中出場不多,但是我認為他是三國中最出色的一位將軍。論武藝,他不輸呂布;論忠誠,他不輸關羽。論勇猛,不輸張飛。典韋到底有多勇猛?試舉三個例子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