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顧愷之、祖沖之,裴松之,此時為何最多「之」?原來如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古代,孩子起名是非常講究的,尤其是在避諱這方面,必須要避祖先的名諱。
但是,在歷史上,有一個家族卻非常奇怪,那就是書聖王羲之所屬的琅琊王氏,這一家人的名字後面幾乎都帶著一個「之」字,比如王羲之的七個兒子全帶,如王煥之、王徽之、王獻之,王羲之的胞兄叫王籍之,而王獻之的兒子叫王靖之。
一家人好幾代都帶著「之」字,難道是兩晉南北朝時期不注意避諱嗎?
當然不是,當時人們非常注意避諱。
《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桓溫之子桓玄曾設宴待客,有位賓客嫌酒太涼,要侍者「溫一溫」,桓玄一聽此「溫」字,馬上痛哭流涕,一直哭到不能出聲,只因為「溫」是自己父親的名字。
王家那是世家大族,起名的時候一定會避諱。
那這個之字是什麼意思呢?
這件事早就引起了史學家的注意,陳寅恪先生就曾經專門指出過。
陳寅恪先生在論文《崔浩與寇謙之》中指出,當時的人們起名一般起單名,比如王羲之的父親王曠,堂伯父王導、王敦。
但還有很多人,起的是兩個字的名,並且最後一個字是「之」字,比如南朝名將陳慶之、著名天文學家祖沖之、著名畫家顧愷之、注《三國志》的裴松之等等。
其實,最後一個「之」字,只是其身份標誌,標誌著他們都信仰一個宗教——天師道。
天師道,又稱「五斗米道」,道教早期流派之一,由道教祖天師張道陵所創立,後來張道陵的四代孫張盛,將傳教的地區從青城山遷至到江西龍虎山,從此道教開始向東南地區發展。
王氏家族以及其他很多大家族,都是天師道的信徒。
所以,這個「之」字,代表的是這個人是天師道信徒。
在魏書中記載有一個人叫做寇謙之,而在其他史書中則稱為「寇謙」,其實,兩人是一個人。
因此,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名字中都有「之」,並不犯諱。
還有一件事或許可做王家信道的佐證。
書聖王羲之很喜歡鵝,認為養鵝能陶冶情操,還能從觀察鵝的形態中悟到書理。
有一次,王羲之出外遊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鵝,便想買下。
一打聽知道這些鵝是附近一個道士養的,便找到那個道士商量。
道士聽說王羲之要買,便說:「只要王右軍能為我抄一部《黃庭經》,便將鵝送給他。
」王羲之欣然答應,這便是書成換白鵝的佳話。
這裡提到的《黃庭經》,這部經書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經典。
由此可見當時道教的影響力,而王家信奉道教也是很正常,甚至很主流的了。
王羲之與兒子王獻之,名字中都有之字,難道不要避諱嗎?原來如此
在古代,孩子起名是非常講究的,尤其是在避諱這方面,必須要避祖先的名諱。但是,在歷史上,有一個家族卻非常奇怪,那就是書聖王羲之所屬的琅琊王氏,這一家人的名字後面幾乎都帶著一個「之」字,比如王羲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