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無犬子?不一定 史上的十一大「老子英雄兒子狗熊」人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史英雄人物一直都在我們心中有著美好的印象,事實上,父親才能過高,兒子就會坐享其成,不知奮鬥,這樣的現象在歷史上也是時有發生。
歷史英雄人物一直都在我們心中有著美好的印象,事實上,父親才能過高,兒子就會坐享其成,不知奮鬥,這樣的現象在歷史上也是時有發生。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歷史上老子英雄,兒子狗熊的人物,感興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喲!
歷史英雄
1、趙奢與趙括
兩個著名人物,可惜名聲有別。
一個較好的詮釋了什麼叫「狹路相逢勇者勝」,一個卻成為「紙上談兵」的笑談。
後秦伐韓,趙奢一戰成名,數破秦軍。
趙惠文王賜奢號為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同位。
趙括是將門之後,從小熟讀兵書戰策,談起軍事戰略是口若懸河,雖趙奢莫能辯。
就是這個只知高談闊論的人物,在長平之戰中讓趙國喪失了四十萬精銳軍隊,幾近亡國。
2、秦始皇與胡亥
這兩父子是我國眾多帝王中父子功績才能最為懸殊的一對。
單憑制服並滅掉一代梟雄呂不韋就可以看出嬴政的膽識和謀略。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他先 後滅掉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
雖然其後他大興暴政,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認他仍是一代之梟雄。
其子秦二世胡亥則是中國歷史上帝王兇殘暴政、智商低下且屬被權臣玩弄的典型代
表。
胡亥的悲劇就在於他沒有腦子,沒有權術謀略,以致養起趙高這個最大的禍患。
最終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的爆發。
胡亥自己也死於趙高之手,死時只有24歲,皇帝也僅僅當了3年。
3、劉備和劉禪
相對歷史長河中的人物,劉備不算一個太出名的梟雄,之所以將他們列入其中,就是因為劉禪太出名了。
昏聵昏庸無比,一句「此間樂,何思蜀」寫盡國土淪喪、 寄人籬下亡國之君的所有醜態。
就是這個阿斗劉禪,在諸葛亮六出祁山北進中原屢屢幾近獲勝的情況下,後院起火,以致功敗垂成。
諸葛亮等賢臣相繼去世後,劉禪
無力把持國政,宦官黃皓開始專權,蜀國逐漸衰敗。
後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舉家遷往洛陽,被封為安樂縣公。
4.諸葛亮和諸葛瞻
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遠,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南)人。
三國時期蜀漢大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
鄧艾伐蜀時,他與長子諸葛尚及蜀將張遵、李球、黃崇等人防禦綿竹(今四川德陽),後其不聽黃崇死守的建議出城與鄧艾決戰,在交戰時陣亡,綿竹也因此失守。
公元263年(景耀六年/炎興元年)冬天,魏國征西將軍鄧艾奇襲陰平,自景谷道攻入,諸葛瞻帶領尚書張遵(張飛之孫)、尚書郎黃崇(黃權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軍隊前往抵抗,到達涪縣後盤桓不前;尚書郎黃崇多次勸他迅速搶占險要地勢,不讓敵人進入平原,諸葛瞻猶豫不決,沒有採納他的意見,黃崇因為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
鄧艾長驅直入,蜀軍前鋒被打敗,諸葛瞻退守綿竹,鄧艾遣使送信誘降諸葛瞻:"你如果願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為琅邪王。
"諸葛瞻大怒,斬殺鄧艾使者,率軍出戰。
戰前,諸葛瞻悲憤地說道:"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麼面目回去呢?!"於是堅守陣地準備決戰。
這時,黃崇也激勵將士決一死戰,李球臨陣授命,於是漢魏最後一戰--綿竹之戰爆發。
諸葛瞻在綿竹擺好陣勢等待鄧艾,鄧艾派遣其子鄧忠從右包抄,又派遣師纂從左包抄,結果兩人都被諸葛瞻打敗退回,報告說:"敵人難以擊破!"鄧艾大怒說:"生死存亡,在此一舉,有什麼不可以的!"要將兩人斬首,於是兩人再次出戰,擊敗漢軍,諸葛瞻、張遵等人戰死。
諸葛瞻之子諸葛尚聽說軍敗後,嘆息說:"我們父子受了國家那麼多的恩惠,而沒有提早斬除黃皓,以致慘敗,還有什麼面目活下去呢?!"於是沖入陣內戰死
5、房玄齡和房遺愛
房玄齡是我國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學家,為唐王朝的建立和繁榮立下了赫赫功績,被史學家譽為一代良相。
當初李世民的軍隊每攻克一城,別人都忙於搜羅 奇珍異寶,而房玄齡比別的文臣武將更有政治眼光,看得遠,想得全面,獨先收羅人才,薦於幕府。
後世史學家在評論唐代宰相時,無不首推房玄齡,為唐代「十八學士」之首。
就是這個「十八學士」之首,他的
兒子卻極不爭氣。
房玄齡次子房遺愛,荒誕、率性而為、不學無術。
但有一把子力氣。
因為憑房玄齡的功勞,娶了高陽公主,做了右衛將軍。
公主傲氣並且脾氣古 怪,一直嫉妒房遺直作為長子繼承了房玄齡官爵。
遺直知道了此事,有些害怕,上書要求讓出爵位,但皇帝不允許,並開始對公主稍有冷淡。
鬱悶之下的高陽公主與 一個叫辯機的和尚亂來,皇帝斬了和尚,殺了公主身邊奴婢數十人。
6、杜如晦和杜荷
杜如晦,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國唐初名相。
如晦為相時,正值唐新建不久。
他與房玄齡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兩人所定。
時稱如晦長於斷,玄齡善於謀,兩 人配合默契,同心輔佐太宗,後世論唐代良相,首推房、杜。
杜如晦次子杜荷,《新唐書。
杜如晦傳》中說他,性情殘暴,不守法度。
娶了城陽公主,官
做到了尚乘奉御,封襄陽郡公。
承乾謀反時,杜荷說:「琅邪郡人顏利仁善於星相,說天上有變數,應該建立大事業,當今陛下應當做太上皇。
請你說有疾病,皇帝 必然來看你,可以乘機起事。
」及承乾事敗,杜荷也被殺。
不知晚年的李世民,是否因為三子選叛而傷透了心神,再也顧及不到這位功臣的後人了。
7、狄仁傑和狄景暉
狄仁傑,傑出的政治家。
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
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屆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狄仁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狄光嗣,小兒子叫狄景暉。
狄光嗣時任司府丞,為官廉正,恪盡職守,是個清官。
但是狄仁傑的小兒子就沒有這麼爭氣了。
狄景暉在升任并州魏功參軍之後,生活不儉,激起當地群眾的嚴重不滿。
狄仁傑斷然罷其官職,停其俸碌。
8、李泌和李繁
李泌是唐代中葉的大謀略家,出身於官宦之家,書香門第,七歲能文,被稱為奇童。
他生活於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為平定安史之亂、討伐李懷光、李 希烈叛亂,以及聯合回紇、南詔抗擊吐蕃入侵,在軍事、政治、外交諸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在治理國家上也頗多建樹。
他是中國歷史上又一位諸葛亮和劉伯溫似的 傳奇人物,而論智論功,似乎又在這兩位神話人物之上--
可他的兒子李繁,卻墮落為奸相裴延齡的一個內應外合的死黨。
陸贄彈劾這個無恥的佞臣,讓李繁起草奏書,然後陸贄親筆改定。
這小子將全文默記在心,然後通報裴延齡,使其得以先下手為強,甘願充當幫凶
9、龔自珍和龔半倫
龔自珍是我國近代思想家、文學家。
他是詩壇翹楚,是學界菁英,更是著名的愛國人士。
他的《已亥雜詩》,家喻戶曉,有口皆碑。
其著文、從政、思想都有讓人敬佩和學習之處。
出身於世代官宦學者家庭。
祖父龔禔身,官至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
父麗正,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
母段馴,著名小學家段玉裁之女。
龔自珍為官能堅持原則,一心為民,始終沒有與庸俗官僚同流合污。
他開創了近代文學的新篇章,他說,「曰聖之時,以有用為主」,「求政事在斯,求言語在斯,求文學之美,豈不在斯」(《同年生吳侍御傑疏請唐陸宣公從祀瞽宗……》)。
在哲學思想上,他提出闡發佛教中天台宗的觀點,提出人性「無善無不善」,「善惡皆後起」的一家之談。
在史學上,發出「尊史」的呼籲,並潛心於西北歷史、地理的探討。
這個各方面都卓有建樹的傑出人物,在他的一生中給人最強烈的感覺仍是他的愛國憂國思想。
但是他絕對想不到,他的兒子竟然走向歷史的反面,成為一個可恥的賣國賊。
「定子孝拱,晚號半倫,半倫者,無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而尚嬖一妾,故曰半倫雲。
半倫少好學,天資絕人,顧性冷僻而寡言語,好為狹邪游。
中年益寥落,至以賣書為活。
英人威妥瑪方立招賢館於上海,與之語,大悅之,旅滬西人均呼為龔先生而不名,月致百金以為修脯。
庚申之役,英以師船入京,焚圓明園,半倫實與同往。
橙(龔半倫名橙——編者注)單騎先入,取金玉重器而歸。
」(《清朝野史大觀》卷一)。
咸豐十年八月癸亥之諭里,有這樣一段話:「該夷去國萬里,原為流通貨物而來,全由刁惡漢奸,百端唆使,以致如此決裂。
」
名父之子多敗德,但是象這種漢奸後代出現卻是少有出現。
開門揖盜,引狼入室,愛國志士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竟然導演了這可恥的一幕,將八國聯軍引向圓明園,將這個世界園林付之一炬。
僅此一條,就可以將他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拄上,永遠記載歷史的漢奸榜上。
10 、孫中山和孫科
孫中山這位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國家危亡時刻為抵禦外辱拯救中國奔走呼號,鞠躬盡瘁,耗盡一生,他贏得了國共兩黨的尊重。
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讚揚孫氏「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孫文被中國國民黨尊為「永遠的總理」,中國共產黨則稱他為「革命先行者」。
在我國他被稱為 「國父」。
孫科卻毫無其父才學和風範,典型的一個現代阿斗。
一生碌碌無為,風流享樂,估計他一輩子最出名的當是與張孝若、孫科、袁克定等人並稱民國四公子。
後來結交藍妮更是上演了一場醜劇。
那是在1948年副總統的選舉中,發生的一件導致孫科功敗垂成的所謂「藍妮事件」。
《救國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一篇報導,說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的中央信託局沒收了藍妮的一批德國進口的顏料,作為敵偽財產處理,可是孫科致函國民大會秘書長,說這批顏料為「敝眷」藍妮所有,要求發還。
《救國日報》報導出來後,孫科在選舉中大受影響,經過四輪選舉,最後李宗仁擊敗了孫科,當選為國民政府副總統。
11、梅汝璈和梅朝榮
此二人是祖孫關係,雖然不是父子,但是也符合選題主旨,都是後輩品學低劣,辱沒先賢。
這十對人物中,梅朝榮和龔半倫是一個德行,是我最為痛恨的一類,於社會無一益,典型的污染環境,城市垃圾。
(我寫此文主要是為了點評梅朝榮)
梅汝璈何許人也?他是中國的驕傲,是愛國的表率。
不象有些人在國家動盪時期四處投機和平時期卻八方搜尋材料證明自己的清潔和愛國。
作為東京審判中國法官,梅汝璈先生精通法學理論,善於雄辯而又頭腦冷靜。
是他在法庭上據理力爭,同某些庇護日本戰犯的勢力進行了堅決而卓有成效的鬥爭。
在歷時兩年半開庭818次的漫長過程中,梅先生始終堅持法律原則,有禮有節,在「法官席位之爭」、「起草判決書」和「堅持死刑處罰」等關鍵時刻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和人民的利益,贏得了世界的讚賞與尊重。
周總理的高度評價:「他為人民辦了一件大好事,為國家爭了光,全國人民都應當感謝他。
」
可惜他也和龔自珍一樣,後代出現一個素質卑劣徹頭徹尾的小人。
可惜沒有生在民族存亡的亂世無法驗證其賣國行徑,現代社會也無法給他提供製造政治文字獄的場所和舞台。
如果身置一樣環境,他也是另一個龔半倫。
作為經濟學學士兼法學碩士,同時身背暢銷書作家、歷史和社會評論家等一系列頭銜的圖書經理人的他,寫出一部《中國最虛偽的男人:梅朝榮品諸葛亮》。
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據有關人士閱讀統計,書中的許多章節的確沒有多少筆墨用在諸葛先生身上,而是大耍節外生枝題外循環的把戲。
例如,「宣傳言語」一節稀稀拉拉了6頁,僅「二桃殺三仕」的過程就占了2頁多,鬧不清此節是誰的「主場」。
另外,梅朝榮搜集羅列的證據資料也少得可憐,有的章節靠旁敲側擊指著虛偽言別事,例如在「言不由衷」篇章中,梅朝榮便以諸葛亮在《誡子篇》曾寫「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來進行反問,「難道諸葛亮真對世俗沒有好感?難道他真能視名利如糞土嗎?」而列舉的古人習鑿齒在「揮淚斬馬謖」一節中評諸葛亮,「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節任,隨器付業;知之大過,則違明主之誡,裁之失中,即殺有益之人,難乎其可與言智者也」等史料也完全撐不起該書關於虛偽的主題。
關於該書的創作初衷,梅朝榮在該書的序言中寫道,「我只是從另一個角度去審視諸葛亮的才華、智慧、為人等,因為我認為《三國演義》裡面有許多東西都經過了再加工,骨子裡有作者自己個人觀點取捨,羅貫中其實是演義了諸葛亮,美化了諸葛亮。
」看到這本書,通文透露出作者陰暗的心理、拙劣的構思、混亂的邏輯和卑鄙的靈魂。
諸葛亮是一個歷史人物,現在的諸葛亮形象有一半歷史,一半虛構,虛構的故事與其說是在美化他,不如說他體現我們一代代國人對名人的尊崇,對賢哲的敬愛,也是自身的精神寄託,就好比仇恨秦檜、汪精衛等賣國賊一樣對其加大醜化。
對他們形象誇大和縮小都是歷史的規律,是正義的呼喚,是群眾的心理訴求,這也是他們應有的價值,必然的歸宿。
對品行高尚的優秀人物我們當然要不惜筆墨大唱讚歌,高度頌揚,讓他流芳百世。
是賣國賊奸臣我們就要永遠醜化他,漫畫他,將他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對此,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三國蜀漢文化研究專家梅錚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些人都是在靠古人譁眾取寵。
」梅錚錚認為,現代人在知道歷史結果後才來指責歷史人物當時的過失難免顯得有些苛求。
「如果要把所有的歷史人物都拿來批判一次,那麼我們的歷史不就成了偽君子歷史了嗎?任何評判都不能脫離歷史環境。
而梅朝榮這些人根本是在譁眾取寵,只要讀者不去理睬,不久它們就會自行消失。
<三國>諸葛亮死後,他兒子竟然出賣了蜀國!
在三國中,諸葛亮在234年逝世。在29年後,公元263年魏國派遣鄧艾、鍾會率兵進攻蜀國。姜維得到消息後,立刻上表劉禪請求派遣精兵良將駐守險要,但宦官黃皓讒言告訴劉禪魏國不會打來,其他大臣也不知道...
諸葛亮的兒子還不如阿斗呢,更扶不起。
熟悉正史的人都知道諸葛亮並非經天緯地之才,《三國演義》中的好多仗都是羅貫中幫他「打贏」的。比如草船借箭是抄襲孫權的,空城計是抄襲曹操的,就連火燒新野都是抄襲劉備在博望放的一把火。羅貫中可謂一代...
作為諸葛亮的後人,諸葛亮兒子們又如何呢?
大家知道諸葛亮作為三國之一的蜀國的軍師,可謂是人人皆知的奇才.但我更好奇他的私生活,愛誰,與誰結婚,生了多少孩子,今天我就為大家講講諸葛亮的私生活以及他的兒子們.
蜀漢政權中的「官二代」:平庸卻不失氣節的諸葛瞻
公元234年10月,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享年五十四歲。諸葛亮去世後,蔣琬、費禕成為其主要的繼承者,這一時期,蜀漢政權內部人才調零,之前隨先主劉備創業的文臣武將大部分已經去世,剩下健在的如廖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