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軍隊戰鬥力為何如強?看其砍人頭升遷的軍功爵位制就明白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秦·二十級軍功爵位制是獎勵軍功、鼓勵殺敵求勝的軍功爵祿制度,它是新興的地主階級為提高軍隊戰鬥力而採取一項措施,同時也是調整當時社會關係的途徑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幾百年分裂的局面。
秦滅六國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秦孝公商鞅變法。
變法之後,秦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制度等各個方面適應了歷史發展的需要,國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後期中華大地上實力最強的國家。
強大的軍事實力,讓秦國在統一戰爭中橫掃六合。
秦軍戰鬥力主要來源秦國一套先進的管理制度——據有秦國特色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其在鼓勵秦軍士氣、提高軍隊戰鬥力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各級爵位
秦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從低到高」:
1 公士
2 上造
3 簪裊
4 不更
5 大夫
6 官大夫
7 公大夫
8 公乘
9 五大夫
10 左庶長
11 右庶長
12 左更
13中更
14 右更
15 少上造(一稱少良造)
16 大上造(一稱大良造)
17 駟車庶長
18 大庶長
19 關內侯
20 徹侯(勇侯)
公士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制的第一級。
商鞅變法規定:秦國的士兵只要斬獲敵人「甲士」(軍官)一個首級,就可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
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證據是敵人的人頭(首級),也就是說在戰後把敵人的人頭砍下來帶回軍營,作為證據。
上造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制的第二級,高於公士。
《漢書·百官公卿表》顏師古註:造,成也,言有成命於上也。
此爵仍須服役。
簪裊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制的第三級,高於上造,仍須服役。
公元前186年漢代的《田律》和《戶律》規定受田數額為3頃(300畝),受宅數額為3宅(宅地的標準是以30步見方的土地為一「宅」)。
出土秦代竹簡表明:在軍中,每頓吃的飯菜因爵位不同而不同。
簪裊可以有精米一斗、醬半升、菜羹一盤、乾草半石。
不更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制的第四級。
不更者,即可免充更卒(輪流服役的兵卒)之意,但其他之役仍須照服。
大夫
大(da)夫:古代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因此為一般官員的通稱。
秦漢以後中央要職有御史大夫,備顧問者有諫議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
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諫議大夫之官,至明清廢。
又隋唐以後以大夫為高級官階之稱號。
清朝高級文職官階稱大夫,武職則稱將軍。
宋徽宗政和年間重訂官階時,在醫官中別置「大夫」以下官階,故今仍沿稱醫生為大夫。
官大夫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制第六級。
《漢書·百官公卿表》顏師古註:加官、公者(接第七級為公大夫),示稍尊也。
漢時,第八級公乘以下仍須服役。
漢代《田律》和《戶律》規定官大夫受田數額為7頃(700畝),宅地的標準是7宅(30步見方的土地為一「宅」)。
公大夫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制第七級,又名七大夫,高於大夫、官大夫。
秦時,民爵公大夫以上者,見縣令、丞揖而不拜。
漢高祖令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文帝後,第九級五大夫始為高爵,僅得免役,公大夫仍須服役。
公乘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制第八級,以得乘公家之車,故稱公乘。
秦與漢初,從第七級的公大夫(七大夫)起,即為高爵,漢高祖規定: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文帝後第九級五大夫以上始為高爵,五大夫的侍遇不過免役,公乘以下仍須服役,東漢明帝規定:賜民爵不得超過公乘。
五大夫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制第九等。
漢初以第七級公大夫以上為高爵,都有食邑。
漢文帝以後,改五大夫以上為高爵,僅得免役。
左庶長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制第十級。
商鞅變法之前秦國有四種庶長:大庶長、右庶長、左庶長、駟車庶長。
四種庶長都是職爵一體,既是爵位又是官職。
大庶長贊襄國君,大體相當於早期丞相;右庶長為王族大臣領政,左庶長為非王族大臣領政,駟車庶長則是專門執掌王族事務;四種庶長之中,除了左庶長可由非王族大臣擔任,其餘全部是王族專職。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官制仿效中原變革,行開府丞相總攝政務,各庶長便虛化為軍功爵位,不再有實職權力。
大庶長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制第十八級,僅次於列侯、關內侯。
據《史記·秦本紀》,寧公(前716-704年在位)時已有此官。
商鞅變法之前是職爵一體,既是爵位又是官職。
大庶長贊襄國君,大體相當於早期丞相。
關內侯
關內侯,爵位名。
秦漢時置,為二十等級之第十九級,位於徹(列)侯之次。
有其號,無國邑。
一般系對立有軍功之將的獎勵,封有食邑多少戶,有按規定戶數徵收租稅之權,可世襲。
南北朝時沿用,僅成為爵位的一種品級。
徹侯
爵位名。
秦漢二十等爵制最高級。
漢武帝時因避帝名諱(漢武帝名徹),改名通侯,亦稱列侯。
漢初列侯封邑,大者萬戶,小者五六百戶。
封邑一般為縣,東漢初有封四縣者,小者為鄉或亭。
漢初戶口稀少,歷年既久,人口增加,蕭何、曹參、周勃、灌嬰等的封地,戶數最多者達四萬戶。
列侯得徵收封地租稅,地方行政由中央政府所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預聞。
後又有僅賜名號不給封邑者,加霍去病封冠軍侯,另行指定地方為封邑。
列侯多居京師,與所封之地關係淡薄,奉命「就國」(回到封邑居住)者,反似貶逐。
列侯
爵位名,秦漢以二十等爵制賞有功者,其最高級叫徹侯。
後因避漢武帝諱,改為通侯,後又改列侯。
金印紫綬,有封邑,得食租稅。
魏初如漢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目的:
秦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是在商鞅變法中由商鞅設立,目的在於提高秦軍的戰鬥力。
為獎勵軍功,商鞅規定,凡行伍中人,不論出身門第,一律按照其所立軍功的大小接受賞賜。
即便是秦國的宗室也是這樣。
宗室未立軍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不得擁有爵位。
禁止私鬥。
商鞅認為,在戰場上士兵 為國家而戰奮勇殺敵,是應當的;鄉里打鬥,為私而斗於國無力。
禁止私鬥,違反規定者將受到十分嚴厲的處罰。
秦二十級軍功爵位製作用在於使秦軍的作戰能力大為提高,建立了一支所向無敵、橫行天下的虎狼之師。
作為榮譽,軍功爵位基本具備現代軍銜的特點。
待遇標準:
在軍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頓吃的飯菜甚至都不一樣。
三級爵(簪裊)有精米一斗、醬半升、菜羹一盤。
兩級爵位「上造」的只能吃粗米,沒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
軍功爵是可以傳子的。
如果父親戰死疆場,他的功勞可以記在兒子頭上。
一人獲得軍功,全家都可以受益。
當爵位到五大夫時可衣食300戶的租稅。
如果軍功傑出,衣食600戶的,可以養士(自己的家臣與武士)。
俸祿,以實物的形式向各級官吏發放俸祿。
主要是粟米,可兌換布匹。
還有的時候國君會發給官吏以錢幣、黃金,但數量較少,不屬於正常俸祿。
俸祿發放的時間單位,秦國以年為單位發放俸祿,叫歲俸。
俸祿主要是粟米,其記量單位是「石」。
秦1石=30.75公斤
等級 | 爵位 | 歲俸(石) |
---|---|---|
1 | 公士 | 50 |
2 | 上造 | 100 |
3 | 簪裊 | 150 |
4 | 不更 | 200 |
5 | 大夫 | 250 |
6 | 官大夫 | 300 |
7 | 公大夫 | 350 |
8 | 公乘 | 400 |
9 | 五大夫 | 450 |
10 | 左庶長 | 500 |
11 | 右庶長 | 550 |
12 | 左更 | 600 |
13 | 中更 | 650 |
14 | 右更 | 700 |
15 | 少上造 | 750 |
16 | 大上造 | 800 |
17 | 駟車庶長 | 850 |
18 | 大庶長 | 900 |
19 | 關內侯 | 950 |
20 | 徹侯 | 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