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夷吾之母是兩姐妹?不小心就牽出晉文侯「啟於京師」的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史記·晉世家》記載:「太子申生,其母齊桓公女也,曰齊姜,早死。

申生同母女弟為秦穆公夫人。

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

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

獻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賢行。

這是太史公對晉獻公三位兒子身世的介紹。

然而,太史公說申生母親是齊桓公的女兒,這卻有些不太靠譜。

齊桓公在魯莊公九年繼位,而晉武公卻是在魯莊公十七年才去世,繼位不到十年的齊桓公還來得及生下這麼大女兒嫁給晉獻公?

在《左傳·莊公二十八年》中,卻是如此說:「晉獻公娶於賈,無子。

烝於齊姜,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

又娶二女於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

按《左傳》之說,太子申生之母是齊姜,晉獻公「烝」於齊姜,才生下了申生和秦穆姬。

所謂「烝」,「上淫曰『烝』」。

杜預說齊姜原為晉武公之妾,可晉獻公卻與庶母私通,這就是所謂的「上淫」。

如果齊姜是晉武公之妾,那她為齊桓公之女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史記·晉世家》中關於申生之母的記載不可信,關於重耳、夷吾之母的記載似乎也純屬空穴來風。


重耳母親,太史公記為翟之狐氏女。

《左傳》說「大戎狐姬生重耳」,可與《史記》相互印證。

重耳稱狐偃為「舅」,也間接證明重耳母親為狐氏。

所以,《國語·晉語四》也記載:「狐氏出自唐叔,狐伯行(即狐突)之子,實生重耳。

」不過,太史公沒有注意到的是,狐氏也是姬姓。

杜預註:「大戎,唐叔子別在戎狄者。

」狐姬不但是姬姓,祖上甚至與晉獻公同出一門,都是唐叔之後。

難怪,史書記載重耳有「重瞳駢脅」的生理畸形,原來重耳父母就有「近親結婚」的重大嫌疑!

狐氏大戎的活動範圍,也許現在已很難確切追溯。

但是,在今天山西省交城縣北六十五里的山上,有晉大夫狐突及其二子狐毛、狐偃的土冢,由此學者們推斷狐氏大戎在春秋時應該活躍在山西太原西南的呂梁山中。

如果夷吾之母與重耳之母是兩姐妹,那麼夷吾之母就應該也是狐姬。

可是,史書中夷吾卻沒有生理畸形的記載——難道偏偏重耳運氣不好,就陷入了父母親基因排列組合下那少數的不幸者中去了?


在《左傳》中,其實並沒有說夷吾母親與重耳母親是兩姐妹。

著名的杜預同志在註解時提到:「小戎,允姓之戎。

」大戎為唐叔之後,為姬姓,小戎卻是允姓,可見杜預認為兩人不是出於同族。

《史記》成書肯定在《左傳》之後,但是太史公卻是在杜預之前。

因而,從時間上看,似乎太史公所說更加可信。

然而,另一本史書的存在,卻證實了杜預所說也許更加真實。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為報復晉國背信棄義,帥帥入侵晉國,到達韓原(山西河津與萬榮之間)。

晉惠公見到秦軍氣勢盛,有些害怕,問大夫慶鄭:「秦兵深入國境線,該怎麼辦?」

前一年,秦國發生饑荒,曾向晉國請求購買糧食。

大夫虢射竭力阻止晉惠公賣糧食給秦國,慶鄭卻勸晉惠公一定要賣,說不然秦國一定會來攻打晉國。

如今,秦國果然打了過來。

慶鄭對晉惠公的背信棄義之舉也有氣,就回了一句:「您與秦人結怨太深,能不讓秦軍深入嗎?該怎麼應對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您還是去問虢射吧!」

晉惠公一聽這話,火氣就上來了:「舅父難道還短於軍事才能嗎?」(《國語·晉語三》)

晉惠公所言「舅父」,正是指虢射。

虢射曾經與里克同伐狄人,準確地預測到了狄人會再次伐晉,也是晉國一位有軍事才能的武將。

在此,晉惠公稱虢射為「舅父」,而虢射又不是狐氏家族成員,足以證實夷吾之母與重耳之母不是親姐妹。


那麼小戎既然是允姓之戎,那麼他們的棲息地又是在哪呢?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初,平王之東遷也,辛有(周王室大夫)適伊川(伊水流域),見被發(披髮)而祭於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

』秋,秦、晉遷陸渾戎於伊川。

」據此記載,公元前638年,秦、晉合力把陸渾戎遷徙到了洛陽平原的伊河流域。

陸渾戎又是何方神聖?他們又是從哪裡遷徙到洛陽平原?

光是憑這麼一條簡單記載,後人根本無從追溯。

然而,歷史有趣的地方就在於,也許在這裡無法找到答案,答案卻在別處不經意間跳了出來。

《左傳·昭公九年》記載,公元前533年,成周甘地(河南洛陽西南)之人與晉國大夫閻嘉爭奪閻地的田土。

為此,晉國梁丙、張趯(音替)率領陰戎(陰地之戎,河南盧氏東北)來討伐潁地(河南登封東)。

周景王氣憤不已,派詹桓伯去指責晉國,說:「……先王把檮杌(音淘誤)等四凶流放到四裔,讓他們抵禦山中魑魅。

所以,允姓之戎居住在瓜州。

伯父惠公從秦回到晉國,將他們引誘前來,讓他們逼迫各姬姓國,侵入我們的土地。

戎人占有中國,究竟是誰之過錯?……」

詹桓伯提到的「允姓之戎」,就是陰戎的祖先,也就是秦、晉所遷徙的陸渾戎。

陸渾戎原本居住在瓜州,卻被秦、晉兩國合謀誘來,遷徙至洛陽平原的伊川。

春秋時代的瓜州,大約是在今天甘肅敦煌附近。

秦穆公因為要向西北擴張領土,所以希望陸渾戎能離開西北,減少異族威脅;晉惠公卻是希望藉助母家實力,來捍衛晉國利益。

所以,兩國一拍即合,讓晉惠公姬夷吾出面,勸說陸渾戎從遙遠的西北遷徙到了洛陽平原。


可是,這件事情中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疑惑——山西翼城與甘肅敦煌之間隔著千山萬水,晉獻公是如何與陸渾戎搭上關係,還娶了陸渾戎之女為妻的呢?

除非,晉國原本就距離陸渾戎很近!

這一結論看似荒謬透頂,卻也並非不可能。

清華簡《系年》第二章:「周幽王取妻於西申,生平王。

王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

褒姒嬖於王,王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

幽王起師,圍平王於西申,申人弗畀。

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

……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晉文侯乃逆平王於少鄂,立之於京師。

三年,乃東遷,止於成周,晉人焉始啟於京師,鄭武公亦正東方之諸侯。

……」

晉文侯從西申國少鄂接周平王,說明晉文侯加入了西申國陣營,也就意味著在那個時代晉國與西戎、犬戎有了來往。

此外,按《系年》記載,晉文侯姬仇先將周平王接到京師,三年後才東遷至成周洛邑。

京師,史學界大多認為是在山西夏縣,為晉國城邑。

但實際上,在涇河流域的陝西旬邑,原本就有一周人城邑——豳。

豳,也稱京師,是周人先祖的棲息地。

雖然目前西申國地理位置還未具體確定,但無疑豳邑距離西申國不遠。

晉文侯將周平王從西申國接出來,先把他安置在涇河流域,在當時政治環境下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貿然將周平王接入晉國,晉國周邊忠於周王室的諸侯國眾多,難保他們不會半路將周平王襲殺、替周幽王報仇!

因此從安全角度來說,京師肯定不會是山西某城邑,而應該是陝西旬邑的豳(京師)。


然而當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後,涇河流域的豳邑又怎樣了呢?

《系年》記載,「晉人焉始啟於京師」!周平王為感謝晉文侯的擁戴之功,就把身邊僅有的城邑京師賞賜給了晉文侯。

所以,晉文侯還沒有在晉國周邊擴張領地,就已經先在涇河流域先占有一塊土地了。

「啟於京師」,正是說晉國之強大,就是從京師開始。

周平王東遷成功之後,晉文侯又繼續在汾河流域打著「尊王」旗號清除異己,先後滅了楊國、韓國,占領了狐廚、昆都、鄂、採桑、屈地等等地域,讓晉國土地大大擴張。

正是因為京師的存在,晉國才有機會與陸渾戎近距離接觸。

西戎、犬戎的構成原本就極為複雜,在與西申國結盟的戎人中間,是不是也有陸渾戎的身影?如果有,那麼陸渾戎出入渭河平原也就是尋常之事了。

多次出入渭河平原的陸渾戎,當然會與坐擁京師的晉人多有往來。

晉獻公能娶陸渾戎之女為妻,也許就是因為這段淵源。

可是,陸渾戎能自由出入渭河平原,對秦國卻是一巨大威脅,所以秦穆公才想將他們遷走。

藉手下敗將晉惠公的親戚關係誘使陸渾戎和平遷徙,當然是秦穆公的最佳選擇。

於是,才有了魯僖公二十二年秦、晉合謀把陸渾戎遷徙伊川之事。


重耳與夷吾之母是不是親姐妹,居然能引出了晉文侯「啟於京師」之真相的話題,看起來似乎毫不相干,但也許這就是探討歷史的有趣之處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趙國四雄能稱霸晉國

提到趙國,不得不提四雄稱霸。這四家指的是韓趙魏知四家,掌門人分別是韓康子,趙襄子,魏宣子和知伯。他們同屬於晉國公卿,掌握著晉國大部分權力。可能有人會問了,晉國之前也是春秋時期強國,怎麼到了這個時...

春秋霸主秦穆公(一)

珵素「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參與爭霸的五位君主。這五人中,除了齊桓公、晉文公之外,其他三人具體指誰,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爭議。相對來說呼聲最高的是秦穆公和楚莊王。楚莊王作為楚國的國君,在繼位的前三年...

晉文公的傳奇人生(一)

晉都遷絳 晉獻公決定遷都,打發王子、官員四處選址。重耳遵父王之命至絳山以南百里之地考察,最終看中了涑水南岸「聚」這個地方。他回宮對獻公說:「故絳南端的中條山北麓,涑水河南岸有一個地方,那裡依山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