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關羽用的兵器竟然不是青龍偃月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劇照

龍偃月刀是整個三國故事中最為著名的兵器,它幾乎與關羽融為一體,人們幾乎理所當然地認為關羽應當使用這把刀,關於它的傳說大家耳熟能詳:溫酒斬華雄、斬顏良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即便到今天,這種造型的刀仍被稱作「關刀」或「關王刀」。

可見其在百姓心目中的尊崇地位。


但歷史上,關羽使用的並非是青龍偃月刀,而是類似於矛一類的兵器。

《三國演義》中說關羽使用青龍偃月刀是一種附會,為的是使人物的英勇形象更加豐滿,其實偃月刀到宋代才出現,也叫「掩月刀」,偃月,即半月的意思。

宋代《武經總要》中就有這種刀的繪圖。

這種寬刃大刀的製造工藝在三國時還不成熟,很難造出。

三國時的刀為窄而直的刀,長度在1米左右,東吳的刀長60多公分,蜀國的刀則長1.2米以上,有堅厚的刀背和單側刃,不再有銳利尖鋒,而且一般都有環首,環首上的布條纏在手腕上,可以防止格殺時刀從手中脫落。


宋《武經總要》·偃月刀(左)

自西漢時起刀得到廣泛應用,而且傳到朝鮮、日本。

秦末農民起義經過楚漢相爭之後,騎兵日漸增多,由於馬速很快,想要斃傷敵人主要靠揮臂劈砍,而不是用劍向前突刺,快速衝殺的騎兵需要一種便於砍殺、不易折斷的短兵器,用以取代重量較輕、只宜刺殺不宜砍殺的劍。

這樣一來,尖長的劍鋒的作用不大了。

雖然劍兩側都有刃,但是劈砍時只能用其中一側的刃,另一側的刃不但不能發揮作用,而且使製造工藝更為複雜,劍的最厚部分在中脊,不但工藝要求高,劈砍時還容易折斷。

用劍刺殺還有一個缺點:因為當時馬鐙還沒發明,騎兵在馬上刺殺極容易把自己頂下馬來。

於是,自西漢時起就出現了環首的長刀,這是一種專門用於劈砍的短柄兵器,一側有刃,另一側做成厚實的刀脊,同時去掉了銳利的長劍鋒。

厚脊薄刃不但從力學角度看利於劈砍,而且刀脊無刃,可以加厚,因而不易折斷。

三國時環首刀已經普遍裝備軍隊,其在實戰中的地位超過了傳統上的劍。

當時的煉鋼技術也有了重大發展,在此之前,上等的鋼只有反覆鍛打而成的「百鍊鋼」。

「百鍊」是形容其多的意思。

西漢晚期以後,隨著煉爐的增大以及鼓風技術的改進,爐溫提高,可以將鐵熔化了。

生鐵可逐漸除碳變成熟鐵,造刀、劍時,用生鐵和熟鐵糅合在一起,反覆摺疊鍛打,乃是百鍊成鋼。

在由生鐵煉成熟鐵的過程中,如工藝不夠或原料較差,就煉成質量比較差的鋼,有的環首刀就乾脆是鐵制的。

百鍊鋼成本高,費時久。

曹操曾下令作百鍊刀5把,耗時3年才造成,自己留了兩把,另3把分給了3個兒子用來隨身佩帶。

東漢晚期,煉鋼技術出現決定性突破,發明了灌鋼法,這一技術水平在全世界一直領先到十七世紀。

所謂灌鋼法,就是把生鐵液淋灌在熟鐵板上,再加以鍛打,僅需幾個晝夜就可以煉成品質令人比較滿意的鋼。

這種鋼雖然品質比百鍊鋼要差一些,但成本比百鍊鋼低了數倍以上。

造刀技術的日趨精良使造刀業規模增大,一次造刀動輒上千。

蒲元為劉備造刀5000口,在斜谷為諸葛亮造刀3000口,其淬火技術已十分先進。

當甘寧百騎劫魏營歸來後,孫權一次賞給甘寧刀百口。

由於生產量大,鐵環刀基本取代長劍,成為軍中最主要的格鬥短武器。

雖然青龍偃月刀在三國並未出現,但帶有木柄的長刀卻是可能有的,《三國志·魏書·典韋傳》就稱:「韋好使大雙戟與長刀」。

不過這一時期帶柄長刀不是常見兵器,三國時將領使用的主要是長矛,如關羽、張飛、呂布等用的都是矛,取其突刺作用。

到了唐宋時期,長柄大刀已成為長兵中的重要武器之一,唐代有種被稱為「陌刀」的長刀就常被使用,這種刀兩面有刃,前邊帶尖,能刺能砍,極為兇悍。

唐代名將李嗣業就是著名的陌刀將。

宋代的長柄大刀形制多樣,有掉刀、屈刀、筆刀、眉尖刀、戟刀等五花八門的名稱和樣式,當然,也有掩月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打仗到底用的啥兵器?

青龍偃月刀是整個三國故事中最為著名的兵器,它幾乎與關羽融為一體,關於它的傳說人們耳熟能詳: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但歷史上,關羽使用的並非青龍偃月刀,而是類似於矛一類的兵器。

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可能是古人杜撰的?

三國時期人們主要使用的是窄而直的刀具,長1米左右,刀背堅厚,帶有不易分辨的少許內彎和血槽,尾部有整體鑄造的鐵環,環首可纏布條於手腕,防止刀從手中脫落。軍隊中大量使用的短兵器只有刀,步兵的常見裝備...

三國時期關羽張飛打仗到底用的什麼兵器?

青龍偃月刀是整個三國故事中最為著名的兵器,它幾乎與關羽融為一體,關於它的傳說人們耳熟能詳: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即便到今天,這種造型的刀仍被稱作「關刀」或「關王刀」。可見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