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脈絡:北魏周齊以其更具活力的制度融合最終反超宋齊梁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為魏晉風度與華夏衣冠的直接繼承人,同樣是歷經內部嬗代、分裂與動盪,南朝的宋齊梁陳為什麼在版圖、軍力、世家吸引力上反而一代不如一代,到頭來,看似穩定的梁朝反而被分裂為兩半的「北朝」所全面壓制?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繼承了漢魏正統的南朝一步步走向滅亡的深淵?本文將從政治制度角度,試圖解釋北朝之所以能夠做到彎道超車的原因。
南朝雖然號稱繼承漢魏正統,但其所繼承的基本上是東漢中期以來的制度,其繼承表現為:將源自東漢豪族、經魏晉官方化的門閥等級制度發展得登峰造極。
門閥大族雖然經劉裕造宋而失卻了東晉時與皇權並駕齊驅的地位,但如下兩條措施仍舊維繫了門閥的政治地位,與元嘉草草一同抵消了劉宋皇權的崛起努力:
1.清濁官分別:高門大族清官起家,寒門庶族濁官起家,清濁之間在南朝政治社會別如天壤。
2.譜牒專家主管吏部:譜牒之學也即貴族位階與婚婭的情形,南朝吏部選官者多為譜牒專家,高門清官、寒門濁官的分配得到大體維持。
---------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十二講》
這種政治保障,既是曹魏代漢、晉代魏過程的結果,也是南朝宋齊梁三朝建立的依據。
質言之,晉、宋、齊、梁四朝皇室本身,不是世家大族的中上層,便是代表了世家大族整體利益的代言人。
取得了堅實政治地位的南朝世家把握著南朝的政治資源與經濟資源,並且趾高氣昂地以玄談、佛道的玄妙看不起儒經與軍事的務實,並進一步將這種「看不起」落實到行動中,以至於南朝的軍功豪族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很多軍功豪族、經學世家、寒微武人在發達了之後反而投奔到玄學的懷抱,妄圖粘一粘那一絲酸腐的文氣。
返觀南朝的對手,北朝則經過了五胡與北魏早期在各族部落制度與漢魏制度之間的嘗試、融合與嫁接。
來自內亞部落式的酋長軍政權力與華夏制度相融合,既為北朝皇權本身提供了強有力的「國人」支持,也為北韓卑貴族制約皇權提供了可能。
所以,北朝塢堡中的世家大族所面對的並不是一個南朝式的衰弱皇權與貴族集團,而是一個更具活力的皇權與貴族集團。
再加上政權的頻繁更替與戰火的洗禮也使得北朝的漢人世家並沒有好玄談、好風評的清高習慣,反而家家有世傳儒經之學與塢壁武力。
鮮卑皇權為了統治北方、反制貴族,便不斷向北朝漢人世家釋放好處,試圖以漢人世家的力量制約鮮卑貴族。
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博陵崔氏、趙郡李氏、聞喜裴氏、河東柳氏也便先後加入與北魏合作的行列。
所以,相比起南方占據一家獨大的政治經濟統治地位的世家大族,北方世家只能通過與北朝皇權的合作方能保障自身地位。
世代簪纓或者空好玄談的高門大族並沒法兒培養出能征慣戰的將領,政治高位的南朝高門也便不得不依靠倉荒晚渡的淮漢流域邊境豪族(青、齊、豫、雍)乃至吳地庶民出身的武將來抵抗與攻略北朝。
在劉裕召集的最後一波北府兵(義熙年至元嘉年間)相繼老去與損耗之後,南朝皇權的連東晉倉促湊了三回的軍事基石---「北府准中央軍」(郗鑒一回、謝玄一回、劉裕一回)也失去了,以至於元嘉草草之後的南朝皇室便不得不依靠某一地域的邊境豪族與個別寒微武人來支撐軍政大局,甚至新崛起的皇權還需要直接從邊豪(蘭陵蕭家)與寒武(陳霸先)中出身。
高門大族、皇室家族、邊豪寒武,三方的權宜式合作與常規性政鬥的本質是世家大族內部的鬥爭,這種鬥爭不以政治實力為準,而以文化地位為準,很容易造成世家大族內部的過分撕裂,是不符合政治學邏輯的。
以至於高門內部、新舊皇權、不同地域的邊豪頻頻選邊站隊,北朝拓跋家還沒被周齊篡奪呢,南朝皇權就換了四家,政治局面真真不穩定。
在南朝政治(晉宋齊梁為主)中,世家大族一家獨大,所有政治鬥爭都以「爭取更多的世家大族支持」為鬥爭路線,同質相煎,只會將自身的政治團結碎片化,並進一步影響政局的穩定。
在北朝政治中,皇權、鮮卑貴族、漢人世家三者構成一個互相利用與背叛的權力三角,政鬥再多,也只會集團化,不會碎片化。
劉宋中前期的皇權集中與軍事勝利正是被上述因素在宋末與齊末逐漸消耗殆盡,梁武帝雖然看似是一名實現南朝長治久安的君主,但梁武帝施政的實質就是不徹底解決問題的和稀泥,停留在表面禮製革新對於南北軍政格局並沒有什麼實質性作用。
侯景之亂的衝擊把南朝自元嘉草草以來的衰頹徹底激化了,衝破了梁武帝編織的遮羞布,國土淪陷、皇子內耗、江防單薄,敗局已定。
而北朝經過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宣武帝的鞏固,汲取了散落在河西、遼東、南朝宋齊的典章制度,直接把一個在4世紀還是草原原始部落聯盟的代公國,升格為5世紀的漢鮮兩族門閥社會與元魏帝國,再經北鎮之亂回爐洗牌與西魏北周的整文經武,實踐出了一條全新的軍政模式與社會風貌,打開了一條通往隋唐的亂世出口。
谷川道雄在其經典名作《隋唐帝國形成史論》中提出過一個名喚「中古社會共同體」的概念,並在其另一本代表作《中國中世社會與共同體》中予以詳細論述。
寒某借這個理論發揮一下:北朝鄉民共同體與鎮民共同體,經過北鎮之亂引發的東西分裂,最終融合為府兵共同體,這為北魏太和改制所確立的政治上層提供了一個政治基層的補充,使得北朝政治最終融合為一個上下都能接受的整體。
做一個可能不太恰當的比喻:南朝的軍事與政治就像是一個陷入死循環的東晉政治升級版,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空有幾個高齡開國之君的短期小治情懷與梁武帝的長期和稀泥精神就註定走不出亂世的低谷。
玄談得再精妙也無法打破大局的沉悶。
北朝的軍事與政治就像是不斷回爐重造的秦漢帝制破解優化版,從五胡亂華時期的血腥胡鬧,到符秦、慕容燕的漢化與統一嘗試乃至河西諸國的文化存留,再到北魏一朝的不斷進化,最終經由周齊兩國的軍政嘗試走向隋唐。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
------《韓非子·五蠹》
用韓非子的話概括本文,北朝之所以能夠反超南朝,走向隋唐,是因為其根據時代發展而因時制宜地進行制度創新所致,不論這種制度創新是對時代的主動迎合或被動處置。
這種不同向度的創製,使得北朝的風貌像戰國,是一個不斷通過集團化凝聚共同體、再造嶄新帝國的過程;而南朝的風貌則像東周,是一個不斷經由碎片化撕裂共同體、走向舊制度死胡同的過程。
相關書目推薦:
谷川道雄:隋唐帝國形成史論
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十二講
仇鹿鳴: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絡
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
韓樹峰:南北朝時期淮漢迤北的邊境豪族
李憑:北魏平城時代
呂春盛:關隴集團的權力結構演變 、陳朝的政治結構與族群問題
王怡辰:東魏北齊的統治集團
「國史脈絡」為頭條原創作者寒鯤圍繞某一時期、某一重大史實而展開分析相應時期歷史流變的系列寫作,該系列往期文章還有:
國史脈絡:晉朝歷史流變概述
國史脈絡:如何準確理解北朝隋唐時期的「關隴集團」
國史脈絡:侯景之亂與南北朝後期局勢
歡迎關注頭條號「寒鯤」或微信訂閱號「寒硯筆記」,獲得「國史脈絡」系列文章與其他歷史乾貨的及時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