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不救關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為什麼不救關羽

依本人拙見:關羽是成也義氣,敗也義氣。

他最後「兵敗身死」的下場並不是沒有預兆的,且聽我來慢慢分析。

最初,關羽追隨劉備,有兄弟義氣,但是更重要的是為了心中大義重振漢室,在歷史上留個好名聲。

這點咱們有跡可循:當初關羽被曹操俘獲後,曹操惜才,特地派了張遼作為說客來勸降關羽。

一番好說歹說,關羽向曹操約定了三件事:1、強調自己是投降給漢獻帝而不是曹操;2、一定不能虧待自己的兩位嫂嫂;3、一有兄長劉備的消息,千山萬水必去追尋。

之後曹操更是各種好吃好喝的招待著,做俘虜做到這份兒上,可見關二爺的確是個人才。

再之後曹操又借漢獻帝的名義封關羽為「漢壽亭侯」。

這個稱號關羽十分看重,不管怎麼說,這代表著自己是漢朝的一名官員了。

即使是在之後,關羽重回劉備身邊,依然很珍惜這份榮譽,高調自稱「漢壽亭侯」,這明顯是在刺激大哥劉備,並且在大哥眼裡這就是關羽要背叛的徵兆。

還有華容道之戰,在關羽眼裡可能是還曹操當初善待的情義,但劉備的心也著實是涼了半截啊。

直到劉備收了西川不敢稱帝,自封為漢中王,接著為了照顧到關羽的心情,還特地封了他上將之首,然而關羽並不接受,在他眼裡,大哥劉備的這種行為就是僭越。

而此時關羽守著軍事要地荊州,這也讓他成了魏蜀吳三家老大的眼中釘肉中刺。

緊接著就是讓關雲長兵敗身死的戰役。

此戰開始,關羽節節勝利,一路過關斬將。

直到徐晃,吳家呂蒙出戰,關羽大意失荊州。

而此時的軍情難以傳到諸葛亮那邊,再者諸葛亮派兵救援也來不及。

考慮當時的環境,這種理由完全可以接受。

但是廖化前往上庸求援,劉備的乾兒子劉封竟然拒絕救援,這可真是詭異。

不管從哪方面來說,如果沒有上頭的明示暗示,劉封應該不會如此。

關於「關雲長的死因之謎」有幾家說法,且不論是不是諸葛亮的「謀殺」,光是這一點「看不清形勢且居功狂傲」,就已經決定了他這亂世中的結局。

解析諸葛亮多少歲出山的

看過《三國演義》,或者說了解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是被劉備三顧茅廬請下山的,在此之前,諸葛亮都是「躬耕於南陽」,過著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

那麼諸葛亮是在什麼時候出山的呢?

諸葛亮劇照

據相關的史書記載,諸葛亮是在他二十七歲的時候出山的。

在此之前,諸葛亮都是過的隱居生活,好不愜意。

諸葛亮年輕的時候儀表堂堂、有很有才華,在藝術、書法、文學、道德方面都很有修養,所以,諸葛亮也有很多朋友,在隱居的時候,諸葛亮就是和朋友一起喝喝酒,吟吟詩、彈彈琴,雖然諸葛亮也是一名憤世嫉俗的有志之士,但是諸葛亮卻能飄然世外,隱居那麼多年,這是很難得的。

諸葛亮年輕的時候,在隆中度過了十個春秋,他積累了許多的良師益友,以自己超凡的個人魅力贏得了許多人的尊敬,這也為諸葛亮以後的好的人際關係創造了合適的社會條件。

劉備是經人介紹才知道諸葛亮的,當時正值劉備廣泛納賢之時,所以,劉備便到處招攬賢臣,遇到諸葛亮肯定不會放棄,便三次前往隆中,想要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諸葛亮也確實都拒絕了,但是後來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諸葛亮還是被劉備的真誠所感動,最後一起分享了諸葛亮自己對當前局勢的想法,最後決定出山幫助劉備,一起共同的闖天下。

諸葛亮對後世的影響有什麼

在中國,提起「諸葛亮」,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諸葛亮就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

不管是在影視劇中,還是文學作品中,諸葛亮永遠都是啟明燈,在激勵指引著人們,前往正確的道路。

諸葛亮劇照

有許多關於諸葛亮的書籍,包括陳壽的《三國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這些資料都詳細的記錄了諸葛亮的一生。

尤其是《三國演義》,將諸葛亮完全塑造成一位似神非神的大人物,不僅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能夠呼風喚雨。

不僅在軍事上能夠運籌帷幄,在文學上更是如魚得水。

不僅能夠在朝堂之外淡然的隱居,出山後,更是能夠為了漢室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然而,諸葛亮給我們帶來的並不僅僅是他的優秀,他更讓我們看到了如何去做一位優秀的人才。

首先,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才請下山的,在此之前,諸葛亮都「躬耕於南陽」,是個隱居之人,能夠「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在閒暇時間喝喝茶,彈彈琴,好不愜意,但是並不代表諸葛亮就完全沒有關注天下之事——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便拿出《隆中對》,巧妙的分析了當時的局勢。

所以,現在的我們更是要做到,心中有大局,但是又能夠置身事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個「快活」的人。

在諸葛亮出山之後,便真正的用心在為劉備負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並且,諸葛亮兩袖清風,戎馬半生,那精彩卓絕的戰績,是很多人都比不上的。

所以,我們後人更要做到,勤苦奮鬥,清廉節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到底是誰謀殺的關羽?是三國合謀嗎?

看《三國演義》,每每讀到關羽被殺時都會感到悲涼、惋惜。但是也總會覺得奇怪,北上伐曹,東有孫吳,孤軍深入,萬一失敗被斷後路,腹背受敵不是找死嗎?關羽貴為一代武神,雖驕橫但不愚,為什麼還是一意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