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吳國滅亡後孫皓一句話言中司馬氏的命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烽煙四起、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的君王都可謂是一代梟雄,然而這些英雄人物的後人卻都沒有繼承他們祖先的雄才大略。
曹魏的曹奐、蜀漢的劉禪、孫吳的孫皓最終都敗給了司馬家,而在這三個亡國之君里爭議最大的就是阿斗劉禪,其次是孫皓。
公元242年孫皓出生在太子府,他的父親孫和是太子,孫皓出生後孫權十分疼愛他,為他起名為「彭祖」,八年後二宮之爭孫和遭罷黜,三年後被賜死,從此孫皓性情大變,父親的死、家道的落敗讓他痛定思痛、發奮讀書。
公元264年,在眾臣的推舉下孫皓登上了帝位,登基之後他大赦天下,改元為元興,一時被譽為令主,但好景不長,一段時間後治國有成的孫皓變得驕傲起來,開始好酒好色、暴虐治國,當初推舉孫皓為帝的張布暗地裡表示後悔曾今推舉孫皓為帝,孫皓知道後處死張布並霸占了他的女兒。
後來,西晉派出王濬討伐東吳,孫皓卻依舊沉浸在酒池肉林中,面對西晉大軍他絲毫不放在眼裡,結果王濬一口氣連吞江東八十一州,氣勢如虹,孫皓被嚇得舉國投降,孫皓被押到洛陽之後被封為歸命侯,一次司馬炎宴請眾臣,席間司馬炎指著一個座位對孫皓說我已經等你很久了,這個座位就是為你準備的,孫皓明知這是羞辱,還是假裝客氣地回了一句臣在南方也為陛下準備了座位。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孫皓的這句話竟無意中預言到了三十多年後司馬氏的那場悲劇,司馬炎去世後,傻皇帝司馬衷繼位,賈南風當政,之後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司馬家從此隕落,最終司馬睿帶著一家老小跑到江東建業,在晉朝貴族和江東大族的支持下稱帝,果然應了孫皓那句話「臣於南方,亦設此座以待陛下」。
魏蜀吳末代皇帝全部善終,兩晉的末代皇帝就沒這麼好運了
漢末天下群雄割據,中原大地陷入超過半個世紀的混亂。雖然這一段歷史的車輪僅僅滾動了幾十個春秋,卻得益於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而變得大紅大紫。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故事因此家喻戶曉,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
三國統一後,僅僅過了36年,為何天下變得更混亂了?
三國時期是東漢末年的亂世,也是中國歷史上人氣極高的時代。自從董卓入京後,漢帝國的權威就徹底淪喪了,各路諸侯為了爭奪地盤,相互攻伐廝殺,天下一片混亂。後來奸雄曹操統一了北方,孫權穩定了江南,劉備據...
司馬炎建立西晉後,如何處置三國的亡國之君?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新王朝的誕生,意味著一個甚至多箇舊王朝和國家的覆滅。作為新王朝創建者的開國皇帝自然風光無限,而舊王朝最後的君主卻被冠以「亡國之君」的稱呼。一般情況下,新王朝對於前朝的「亡國...
三國歸晉:司馬炎統一三國時,如何對待魏蜀吳的末代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普遍的歷史規律。就三國時期來說,雖然曹操、劉備、孫權三大豪傑爭鬥不休,不過,最後完成統一的,卻是司馬氏一家。公元280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出兵消滅東吳,...
三國歸晉:司馬炎統一三國時,如何對待魏蜀吳的末代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普遍的歷史規律。就三國時期來說,雖然曹操、劉備、孫權三大豪傑爭鬥不休,不過,最後完成統一的,卻是司馬氏一家。公元280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出兵消滅東吳,...
三國歸晉:司馬炎統一三國時,如何對待魏蜀吳的末代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普遍的歷史規律。就三國時期來說,雖然曹操、劉備、孫權三大豪傑爭鬥不休,不過,最後完成統一的,卻是司馬氏一家。公元280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出兵消滅東吳,...
司馬炎統一三國時,這樣對待魏蜀吳的末代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普遍的歷史規律。就三國時期來說,雖然曹操、劉備、孫權三大豪傑爭鬥不休,不過,最後完成統一的,卻是司馬氏一家。公元280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出兵消滅東吳,促...
司馬炎統一三國時,如何對待魏蜀吳的末代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普遍的歷史規律。就三國時期來說,雖然曹操、劉備、孫權三大豪傑爭鬥不休,不過,最後完成統一的,卻是司馬氏一家。公元280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出兵消滅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