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自成最危險的時候,原來是多爾袞救了他的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為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曾經犯過致命的錯誤,竟然以陣地戰與大明對峙,輕視了大明正規軍,結果大敗,最後只剩下了17人,躲到了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
只剩下17人,對於大明王朝來說,只要圍山而剿,李自成很難再有出頭之日,更別提以後攻克北京城。
當大明部隊已經包圍商洛山的時候,一個人救了李自成,他就是大清攝政王多爾袞!
李自成慘敗逃入商洛山
李自成和張獻忠是一對歡喜冤家,亦敵亦友,曾經在一起合作過,好的像親兄弟一樣,但是因為爭奪鳳陽皇宮的俘虜小太監和鼓吹樂器,李自成與張獻忠結怨,導致起義軍內部出現分歧,不能協同作戰。
1637年,明朝開始了大力度剿匪。
兵部尚書楊嗣昌會兵10萬,增餉280萬,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策略,限制農民軍的流動性,各個擊破,最後殲滅。
此舉在二年內頗見成效。
這個時候,李自成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竟然用陣地戰對抗明軍。
李自成的部隊是農民軍,就是雜牌軍,沒有經過正規訓練,而明軍則不然,都是國家正規軍。
不用開戰,結果就知, 李自成帶著劉宗敏等殘部17人躲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
曾經的闖王,此時只剩下了17人。
明朝部隊包圍商洛山捉拿李自成,正乾的起勁的時候,突然一個人的意外出現,讓李自成活了下來,可以讓他在山中得以喘息。
後來,冬天李駐紮在富水關南的生龍寨,並娶妻生子。
多爾袞打光了大明最後一點家產
救李自成的整個人就是多爾袞。
此時的多爾袞已經是大清攝政王,內部紛爭已經平息,帶著八旗鐵騎開始襲擊山海關,覬覦中原大明王朝。
此時的大明朝官軍對農民軍的起義已經取得一定勝利,雖然沒有徹底根除,所以全部兵力調到遼東與清兵作戰,這就是歷史上的松錦之戰。
因為官兵都抽調了東北,才讓李自成有了機會喘息,所以說應該是多爾袞救了李自成一命。
松錦戰役陸續打了2年,從公元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清崇德五年)清軍圍困錦州城起,到公元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清崇德七年)松山城被清軍攻陷,明軍主帥洪承疇被俘止,以明軍慘敗告終,明朝傾盡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損失殆盡,只剩三萬殘軍跟隨吳三桂退守寧遠,之後明朝在關外的城池悉數陷落,僅剩孤城寧遠。
此役是明清雙方最後的關鍵戰役,以後明朝再也沒有能力組織起對清軍的有效反擊。
闖王東山再起
在大明主力部隊與清軍在遼東酣戰的時候,李自成衝出商洛山,振臂高呼,很快又招兵數萬。
同時,李自成也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即民歌之「迎闖王,不納糧。
」
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攻下承天,被舉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三月,李自成改襄陽為襄京,稱「新順王」,招撫流亡的貧苦農民,「給牛種,賑貧困,畜孽生,務農桑」,又「募民墾田,收其籽粒以餉軍」。
同月,殺與之合軍的農民領袖羅汝才和革左五營的賀一龍。
四月,殺叛將袁時中。
八月,督師孫傳庭擁兵10萬出關。
李自成聞訊,即率主力北上,九月,兩軍對壘於郟縣。
時值大雨滂沱,明軍糧運不繼。
李自成一面動員百姓堅壁清野,使明軍無法就地籌糧,一面派大將劉宗敏率萬餘輕騎出汝州,截斷明軍糧道。
孫傳庭聞訊大驚,不得已回師欲打通糧道。
李自成率師追擊400里,大敗明軍, 斬首四萬餘級。
李自成乘勝揮師西進。
十月,李自成攻破潼關,殺死孫傳庭,占領陝西全省。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以李繼遷為太祖,建國號「大順」, 改西安為西京,封功臣以五等爵。
之後攻克北京,結束大明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