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在宋朝時真的存在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傳統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里,水泊梁山的扛把子從王倫換到晃蓋再換到宋江,終於換到了泊滅山倒的地步,賺足了讀者的惋惜和嘆息。

但筆者翻起史書,才發現其實水泊跟宋江是沒什麼聯繫的,難免讓人感到莫可名狀的錯愕。

《水滸傳》雖然對史實頗多修飾,但大體上還是尊重歷史,宋江等人,也是真有其人的。

如《宋史•徽宗本紀》記載,「方臘陷處州,淮南次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討之」,又如《宋史•侯蒙傳》記載,「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其才必過人……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

』」由上可見,即使沒有梁山泊的支持,宋江及其從屬人物在宋代仍然混得很開,可敵數萬官軍的威勢,其實已經對宋朝的統治造成了一定的威脅。

不過,這威脅看起來並不算大,宋徽宗在招安還是打擊上,仍有選擇的餘地。

據《宋史•張叔夜傳》記載,「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

賊聞之,皆無鬥志。

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

」由是,可以看出宋江在宋代的影響雖大,卻還未達到攻城略地的地步,其實力,大約與隋代時的翟讓相當,為盜一方而已(瓦崗攻金堤關,實乃李密加盟,實力大壯之故)。

現在來看看宋代的梁山泊。

梁山泊又叫梁山濼,初為小湖,大約從晉開始不斷地匯聚,合汴、曹、單、濮、鄆、澶、齊、徐等州水利,漸成涵蓋八百里的大型湖泊。

當代是看不到梁山泊,實乃黃河改道,引發水利變化,八百里梁山泊,多數地方已經乾涸。

韓琦在《過梁山泊》詩中寫道,「巨澤渺無際,齋船度日撐。

……蒲密遮如港,山遙勢似彭」,由是,可見梁山泊水勢浩瀚,因其水勢複雜,若時逢動盪之世,可說是為亂者壯大勢力的搖籃。

眾所周知,宋代外患嚴重,多數時期疲於應付,又屢次「賠償」巨款,雖然是中原歷史上最為富庶的王朝,卻也因此苦了百姓。

自北宋神宗後,梁山泊便成為反叛的樂園,如《宋史•許幾傳》記載,「許幾知鄆州。

梁山濼多盜,皆漁者窟穴……」——梁山泊因其地勢複雜,可說堪比重鎮,易守難攻,歷來受到當權者的重點「照顧」,雖然在此發展勢力,占盡了地利之便,卻失去天時,總是應對朝廷的打壓,想做大難於登天,宋江不選擇此地發展勢力,也是明智之舉。

梁山泊雖借宋江之勢,在後人眼中可說大名鼎鼎,但在朝廷的照顧之下,少出大盜,沒養出幾個豪強來。

靖康之後,因金兵南下之故,梁山泊歸於金兵統治範圍內,反而成了抵抗金兵的根據地。

金兵鐵騎對八百里大澤無可奈何,卻漸漸成就梁山泊英雄鄉之名,至後世發展成為一百零八把交椅的故事,恐怕就算宋江也難以預見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