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滅燕:戰國百家思想的試驗田和小白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前222年,秦軍攻下遼東,俘虜了燕王喜,燕國滅亡。

司馬遷在《史記·燕召公世家第四》中說:「燕國迫近蠻貉等域外部族,疆土又和齊、晉等國交錯著,艱難地生存在強國之間,最為弱小,有許多次幾乎被滅掉。

然而國家延續了八、九百年之久,在姬姓的封國中只有它最後滅亡,這難道不是召公的功業嗎?」

司馬遷所說的召公,也稱召公奭。

召公奭與周王族同姓,姓姬,周武王滅掉商紂王以後,把召公封在北燕。

在周成王的時候,召公位居三公。

召公執政,頗受廣大民眾的擁戴。

他到鄉村城鎮去巡察,附近有一棵棠梨樹,於是就在樹下判斷官司,處理政事。

從侯爵、伯爵到平民都得到了適當的安置,沒有失業的。

召公去世後,民眾思念他的政績,愛屋及烏,捨不得砍伐那棵棠梨樹,還作了名為《甘常》的詩篇來歌頌他。

司馬遷認為,弱小的燕國之所以能夠國運長存,是燕召公實施仁德愛民的功勞。

實施仁德愛民之政,能得民心,而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是千古不破的真理。

所以,司馬遷的說辭不無道理。

在燕國歷史上,還有一位以實施仁德愛民之政而聞名的國君,他就是燕昭王。

公元前315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齊宣王趁機攻打燕國,幾乎把整個燕國吞併,後來由於趙武靈王等出面干預,齊宣王這才大肆搜刮一番後退出燕國。

燕昭王便是在這種背景下即位的。

他即位之後,弔祭死者,慰問孤兒,鼓勵農耕,和臣下們同甘共苦。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燕昭王還能以謙恭的態度和豐厚的禮物來招攬賢才。

他對郭隗說:「齊國趁我們的國內混亂沒有防備,攻破了燕國,我深知燕國國家小、力量弱,不足以報仇。

可是如果得到賢士一起來治理國家,雪洗先王的恥辱,這是我的願望。

先生看到有這樣合適的人才,我會親自侍奉他的。

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千金買馬骨的故事,接著說:「假若大王一定要招致賢士,那就先從我郭隗開始。

至於那些比我更賢能的人,難道還會以千里為遠而不來嗎?」

燕昭王於是給郭隗改建了華美的住宅,並像對待老師那樣用最高層次的待士禮節服侍他。

燕昭王還在沂水之濱,修築了一座高台,台上放置了幾千兩黃金,作為贈送給賢士的進見禮。

這座高台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黃金台"。

由於燕昭王能夠禮賢下士,所以許多賢士爭著奔赴燕國,樂毅從魏國而來,鄒衍從齊國而來,劇辛從趙國而來……

燕昭王實施仁德愛民之政,勵精圖治,使燕國逐步變得殷實富足,士兵們也都樂於出擊,不懼怕戰事。

於是,在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以及趙、魏、韓等國共同謀劃,發兵征討齊國,這就是歷史上的「五國劃齊」了。

五國劃齊,齊軍自然戰敗。

之後,燕軍在樂毅的統領下,單獨追擊敗逃的齊軍,攻入齊都臨淄,齊湣王逃亡被殺。

燕軍奪取了齊國所有的寶物,焚燒了齊國的宗廟宮室。

齊國城池只有莒和即墨沒有被攻下,其餘的七十餘座城池都被燕國攻占,時間長達六年之久。

如果燕國歷史上的所有國君都能如燕召公、燕昭王那樣實施仁德愛民之政,那麼,燕國就不可能輕易為秦國所滅。

但實際的情況是,在燕國歷史上,特別是進入戰國時期的燕國歷史上,除了燕昭王,就再也沒有一位稍微像樣的國君了。

戰國時期的燕國國君,總共有11位。

在燕昭王之前有厘公、桓公、文公、易王、燕王噲、子之;在燕昭王之後有惠王、武成王、考王、燕王喜。

這些國君,我們可以把他們歸四種類型。

一、無為

厘公在位30年、桓公在位11年,文公在位29年,時間都挺長,但奇怪的是,那時候的燕國似乎是在修煉隱身術,幾乎從歷史上銷聲匿跡了,史料中極少提及燕國。

燕國國君無所作為的情況直到公元前334年,即文公二十八年才有所改變。

當時,四處碰壁的蘇秦初次來到燕國,對文公進行遊說。

文公贈給他車輛、馬匹、黃金和絹帛,讓他去趙國遊說趙肅侯。

後來蘇秦成功遊說六國,組成抗秦的合縱聯盟,腰佩六國相印,成了合縱聯盟的領導者,這是後話。

燕國的無為國君除了上述兩位外,還有公元前278-公元前272年在位的燕惠王、公元前271-公元前258年在位的武成王以及公元前257-公元前255年在位的考王。

這三位老兄在位時間加在一起是24年,在這24年的時間裡,發生了一系列影響戰國局勢走向的重大事件,比如長平之戰,魏、楚救援趙國邯鄲等,而在此風起雲湧的時刻,燕國卻再次玩消失,偏安一隅,無所作為。

二、詭詐

前面提到,燕文公臨了臨了才資助蘇秦前去各國遊說。

燕文公之後,是燕易王,燕易王繼續重用蘇秦。

蘇秦是縱橫家,所擅長的是遊說與詭詐,這顯然無法讓燕國真正強大起來。

蘇秦在燕國幹了兩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一是憑藉其三寸不爛之舌,為燕國從齊宣王手裡「遊說」回被齊國奪去的十座城池;二是與燕文公的夫人通姦。

蘇秦與燕文公夫人通姦的事,後來被燕易王發現了,蘇秦感到害怕,於是遊說燕易王讓他去齊國搞反間活動,藉以擾亂齊國。

蘇秦之後,燕國丞相子之繼續搞詭詐。

與蘇秦的詭詐有所不同的是,子之的詭詐用在燕國本身,他聯合蘇代、鹿毛壽等燕王噲的近臣,把燕王噲的王位給忽悠走了。

三、腐儒

說到子之的詭詐,我們就不能不說燕王噲的腐儒,因為子之的詭詐之術之所以能夠得逞,實際上與燕王噲的腐儒有莫大的關係。

燕王噲是燕易王的兒子,在位僅三年(前320-前318),當時燕國的國相是子之,國家大事幾乎都由他主決,可謂位尊權重。

但子之的野心還不在於此,而在於燕國的王位。

於是子之與蘇代聯姻,拉攏蘇代共同忽悠燕王噲。

蘇代做為齊國的使臣出使到燕國,便借與燕王噲談論齊王之機,規勸燕王噲應該更加信任子之。

燕王噲問蘇代說:「齊王這個人怎麼樣?」蘇代回答:「肯定不能稱霸。

」燕王噲又問:「為什麼呢?」蘇代回答說:「不信任他的大臣。

蘇代如此回答,無非是想用這些話刺激燕王,使他更加信任子之、尊重子之,為子之的進一步陰謀做鋪墊。

而燕王噲居然沒有任何察覺,果然更加信任、尊重子之。

之後,鹿毛壽等人又以學習堯舜禹禪讓,做名垂千古明君等說辭忽悠燕王噲。

在子之等人的聯合忽悠之下,燕王噲終於被忽悠瘸了。

他不僅把燕國國政大權交給子之,還真學習起上古聖賢堯舜禹搞禪讓,把燕國王位禪讓給了子之,他自己則不再處理政務,反而成了臣子,國家一切政務都由子之裁決。

子之以詭詐之術當上了燕國國王,但子之當國三年,燕國大亂,百官人人恐懼。

因此,將軍市被與太子平謀劃攻打子之,加之齊王趁機慫恿,於是燕國發生了政亂。

這次燕國政亂延續了幾個月,死去了好幾萬人,民眾惶恐不安,百官離心離德。

更為嚴重的是,在燕國國內政亂之際,齊王以幫助燕國平定政亂為名,趁機對燕國發動攻擊,討伐燕國。

燕國的士兵不迎戰,城門也不關閉,齊軍因此大勝,燕王噲死,子之被剁成肉醬,燕國幾乎亡國 。

燕王噲腐儒治國和子之詭詐竊國,禍國殃民,由此可見一斑。

四、小格局

燕王喜是燕國的最後一任國君,公元前254年-公元前222年在位,在位時間達33年之久,但在他執政的這33年里,燕國所乾的三件事,件件體現了小格局。

1、攻打趙國

燕王喜四年(前251),燕王喜假意派國相栗腹和趙國訂立友好盟約,送上五百鎰黃金給趙王置酒祝壽,實際上是想探聽趙國的虛實。

栗腹回國後,報告說:「趙國國內年輕力壯的人都戰死在長平了,他們的孩子還沒有長大,可以進攻趙國。

」燕王喜聽完賈腹的報告,認為有機可乘,便準備攻打趙國。

燕國的昌國君樂間(名將樂毅的兒子)和大夫將渠都明確表示反對,若得燕王喜大發雷霆,甚至一腳把大夫將渠踢倒在地,群臣因此沒人敢再反對,都說可以進攻。

於是,燕國派出兵車二千輛,兵分兩路進攻趙國:一路由栗腹率領,攻打鄗;一路由卿秦率領攻打代。

燕王喜自己則率領側翼部隊隨軍出發坐鎮後方。

燕王喜原本以為有機可乘,不料結果卻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趙國派廉頗率兵,在鄗打敗了栗腹,樂乘也在代打敗了卿秦。

廉頗乘勝追趕燕軍,追出五百多里,包圍了燕國的都城。

燕國人請求議和,趙國人不答應,一定要讓將渠出面主持議和。

燕國只好任命將渠為國相,前去主持議和,趙國這才解除了對燕國的包圍。

但燕王喜仍然沒有從這次慘敗中吸取教訓。

公元前243年,他看到趙國屢次被秦兵圍困,而且廉頗離開了趙國,又讓劇辛領兵攻打趙國。

趙國派龐煖迎戰,結果俘獲了燕軍兩萬人,殺掉了劇辛。

燕王喜在秦國咄咄逼人、試圖兼并六國的情況下,看不清形勢,不思聯合起來共同抗秦,反而一再攻打趙國,互相內耗,其格局之小一覽無遺。

2、荊軻刺秦

公元前232年,在秦國做人質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國。

太子丹小時還曾在趙國做過人質,而秦王嬴政幼年時也曾在趙國,所以,太子丹與秦王嬴政自小認識。

但當太子丹來到秦國做人質時,秦王嬴政並不念舊情,對太子丹沒有什麼好臉色。

太子丹因此怨恨秦王嬴政。

另外,在當時秦國兼并六國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燕國君臣終於看到了這種情況,為此憂心忡忡。

於是太子丹暗地裡供養刺客荊軻,準備行刺秦王嬴政。

對於太子丹這種短見而冒失的舉動,太子丹的老師鞠武一再反對,他建議太子丹西與韓、趙、魏三晉訂約,南與齊、楚聯合,北與匈奴媾和,賴此共同圖謀秦國。

太子丹卻說:「太傅的計略雖好,但要實現它卻是曠日持久的事情,令人內心煩悶、焦躁,恐怕不能再等待了。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公元前227年,荊軻在易水與太子丹、高漸離等人訣別,前往秦國行刺秦王嬴政。

荊軻刺秦的結果是大家所熟知的,我們就不再贅述,這裡只想說一點,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其格局實在太小了。

當年秦昭襄王扣留楚懷王,想以此要挾楚國割讓國土做交換,楚國都沒有答應。

秦國的大政方針,又豈會因為秦王嬴政被刺殺而改變?何況刺殺還未必成功。

太子丹錯誤地將燕國的命運完全寄托在荊軻一人身上,誘使荊軻充當犧牲品,而荊軻卻樂於效法古人,鋌而走險,終於喪命,這既是歷史的悲劇,也是小格局的體現。

其實,荊軻即使能殺死秦王,又怎能迫使秦國退還侵占各國的土地,從而挽救大勢已去,行將滅亡的六國?

3、殺太子丹

燕王喜與太子丹的小格局,終於引來了秦國的萬丈怒火,加速了燕國的滅亡。

燕王喜二十九年(前226),秦軍攻下燕國都城薊,燕王喜與太子丹逃往遼東。

就在此時,燕王喜又做出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當時,趙國已經滅亡,趙國公子嘉在代自立為王。

在燕王喜逃到遼東後,公子嘉給燕王喜寫了一封信,建議燕王喜殺了太子丹,用太子丹的項上人頭換取秦國的寬恕。

公子嘉的這個建議是一個極度荒唐、極度天真幼稚的餿主意,然而燕王喜居然信了,他居然真的殺掉了自己的兒子太子丹,並把太子丹的頭顱獻給秦國,請求秦國饒恕自己。

但致力於兼并六國的秦王嬴政怎麼可能饒恕燕國呢?公元前222年,秦軍最終還是攻下遼東,俘虜了燕王喜,滅掉了燕國。

縱觀燕國歷史,簡直就是戰國百家思想的試驗田和小白鼠。

道家的無為、縱橫家的詭詐、腐儒的復古、墨家的小格局,在燕國這片土地上粉墨登場,一一試驗。

而試驗的結果是,燕國滅亡了。

(文/至簡 「至簡點評」讀懂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燕王噲為什麼把王位禪讓給子之

1.燕王噲讓位於子之噲繼位後,蘇秦在齊國被殺。當初,蘇秦在燕國時,與燕國國相子之是兒女親家,而且蘇秦的弟弟蘇代也和子之有密切往來。子之是燕國的相國,在燕國位高權重。有一次蘇代正好做為齊國使臣出使...

燕國國王為什麼禪讓給相國之子?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起國君或皇帝在世時退位傳給下一任的禪讓事件,傳說中的有堯讓舜舜讓禹,歷史記載的有,漢獻帝讓魏文帝,唐高祖讓唐太宗,近一點有乾隆讓嘉慶……等等。

古人那點事兒:蘇秦和張儀的關係怎麼樣

蘇秦,主張合縱;張儀,主張連橫。按照《史記》和《戰國策》的記載,蘇秦和張儀是師兄弟。蘇秦被自己的家人看不起,於是找到《陰符》,進行研究。一年後,揣摩出合縱連橫之術。蘇秦首先將目標定在洛陽,求見周...

秦國崛起風雲人物——魏冉(六)

抓住時機削弱齊國。(二)蘇秦到齊國任官,並不是為了實現人生理想而來,而是肩負著另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這件事還要從燕國說起。燕王噲時期,燕國國相是子之。子之這個人工作能力很強,又善於鑽營權術。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