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十六國國君之一,憑藉手中的「矛」和「盾」,成功打出一片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赫連勃勃,原名劉勃勃,匈奴鐵弗部人,十六國時期胡夏國的創建者。

他的盾是啥呢?就是他一手打造的國都統萬城(今陝西靖邊北)。

公元413年,赫連勃勃自稱大夏天王、大單于,並讓他的哥哥叱干阿利擔任將作大將,徵發「嶺北夷、夏十萬人」,在朔方水之北和黑水之南,修建一座城池。

公元418年,這座城池終於完工,因其城牆為白色,所以當地人又稱其為白城子,不過當年赫連勃勃可是親自為其取名為「統萬」。


赫連勃勃發出的豪言壯語是:「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宜名新城曰統萬。

」雖說其統治的地區還沒有天下的幾十分之一,但仍顯示出了他的凌雲壯志,當然多少又有些不切實際。

據史料的記載,新建成的統萬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廣十步,宮牆高五仞,其堅可以厲刀斧。

台榭壯大,皆雕鏤圖畫,被以綺繡,窮極文采。

」而且還是「蒸土築成」的。

對此很多人就認為是將將士蒸熟之後再夯築為城,也有人考證是將白石灰和白黏土攪拌後灌注而成,但不管是哪種說法,總之其建築過程是充滿了艱辛和血腥的。

從開始到結束,整整耗費了十萬人近六年時間才完成,而且隨時都有監工檢查,一旦發現有問題就嚴懲不貸,比如「錐入一寸,即殺作者而並築之」,就是說如果鐵錐能夠刺入一寸的話,那就殺掉建築這道牆的人,並且將其屍體築入牆體內。

所以,如今的統萬城遺址,也成了匈奴族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是我國北方較早的都城。


當然了,光有如此固若金湯的城池肯定是不夠的,防禦的策略還需要得當,不然再牛逼的城池也毫無作用。

這點上,赫連勃勃同樣擁有大智慧。

當年劉裕率軍北伐攻打後秦時,赫連勃勃就斷定,後秦末帝姚泓肯定不是劉裕對手,關中定會被劉裕攻破;但是劉裕也肯定不會在關中長久逗留,也定會南歸;等劉裕南歸後,留下子弟及諸將留守時,自己再去取關中,就如同撿麥穗那般容易。

於是,他厲兵秣馬,隨時做好準備。

後來一切果然如他所料,赫連勃勃大敗劉裕次子劉義真,一舉拿下關中,隨後就登基稱帝了。

公元419年,大臣們都建議選長安為都城,可赫連勃勃卻說:「朕難道不知道長安是歷朝古都,有著山河環繞的穩固!但是荊、吳偏遠,勢必不能成為大患,東邊北魏和我們有共同的邊境,離北都城才數百里,如果定都長安,北都城恐怕會有守不住的憂患。

朕在統萬,他們不敢渡過黃河,你們沒有看到這一點!」

說完了他的盾,那赫連勃勃的矛又是啥呢?其實就是他手中馳騁疆場,大開殺戒的長矛,當然了,這杆矛也時常會濫殺無辜。

當年他在投奔後秦的一開始,就受到了後秦高平公沒弈乾的賞識,後來沒弈干更是將自己女兒嫁給他,可是當沒弈干對他沒用了,或者說是成了他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時,他竟然毫不猶豫地襲殺了岳父,并吞並其部署。

他在攻占了後秦的杏城時,一怒之下「坑士卒二萬人」。

後來大敗東晉軍隊時,更是將敵軍的屍首築成「京觀」。

他視人命如草芥,但凡是所打造的兵器被呈上時,就肯定會有工匠被殺,「射甲不入則斬弓人,入則斬甲匠」。

他還時常將弓劍等武器隨身攜帶,只要看某人不順眼,必隨手殺之。

大臣們有面對面看他的,就戳瞎眼睛,有敢發笑的,就割掉嘴唇,把進諫的人說成是誹謗,先割下其舌頭,然後殺死。


其殘暴的本性也被他兒子們很好地繼承了。

公元424年,赫連勃勃想廢太子赫連璝,立小兒子赫連倫為太子。

赫連璝一聽肯定不樂意啊,於是就率兵七萬北伐赫連倫,赫連璝則率騎兵三萬抵抗,但最終還是失敗被殺死了。

然後赫連倫的哥哥赫連昌又率一萬騎兵偷襲了赫連璝,將其殺死後直接吞併了他的八萬五千名部眾,回到了統萬。

對於兒子間的這種互相殘殺,赫連勃勃不但沒有任何的傷心,反而十分高興,隨後就立赫連昌為太子了。

次年,赫連勃勃就病逝了,終年也不過才45歲。


赫連勃勃有勇有謀,可卻又異常兇殘。

當他持盾防守時,顯示出了超人的智慧,不但建造了堅固的統萬城,而且對當時複雜的「國際形勢」做出了準確的判斷。

可是當他揮舞著長矛時,其殘暴的一面也顯露出來了。


本文為周松松原創,歡迎轉發、收藏、評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