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篡改了誰的功勞?單刀赴會的主人公竟是個「老實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單刀赴會」的故事耳熟能詳,漢壽亭侯關羽也因「單刀赴會」而名垂青史,不過,關羽「單刀赴會」只是小說《三國演義》裡面描寫的情節,而歷史上「單刀赴會」的真正主人公並不是大名鼎鼎的關羽,而是魯肅。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人。
小說中的魯肅被描寫成一個為人忠厚、有點老好人的形象,而歷史上的魯肅卻是一位忠厚大度、有勇有謀、德才兼備的文武全才,他的有些戰略思維和謀略藝術甚至超過了諸葛亮。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記載,「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
治軍整齊,禁令必行,雖在軍陣,手不釋卷。
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魯肅少年學擊劍騎射,招聚少年,講武習兵,後率眾投周瑜。
赤壁之戰時,魯肅已經是贊軍校尉。
周瑜死後,魯肅升任奮武校尉,成為東吳的三軍統帥。
歷史上確實有「單刀赴會」一事。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孫劉兩家因為荊州之爭,在邊界地區屢起摩擦,先是孫權派呂蒙攻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後是劉備親臨公安督戰,派關羽正面迎擊。
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
為了維持孫劉兩家聯盟,免得讓曹操漁翁得利,魯肅便主動邀請關羽到約定地點進行談判,談判前,魯肅的部下擔心對方會設下「鴻門宴」,不同意他前去冒險,但是魯肅從大局出發,毅然決然地帶著幾個部將,佩掛單刀赴會。
在談判過程中,魯肅不顧危險,據理力爭,駁的關羽面紅耳赤(本來就是紅的),理屈詞窮。
尤其是魯肅的一番慷慨陳詞,讓關羽啞口無言:「當初劉備在長坂坡時,兵馬不足,計窮慮竭,吳主同情劉備沒有棲身之地,才割愛借荊州,使有所庇蔭,但劉備矯飾私情,已取得益州,還想兼并荊州,這種行為連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去做,更何況是有頭面的領袖人物呢!你我都是重任在身的人,如果不能明白道理,做不到以義輔主,反而袒護其短,哪裡會有什麼幫助呢?」
最後,孫劉兩家達成協議,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
」至此,魯肅不但贏得了這場談判的勝利,還維護了孫劉聯盟的局面。
「單刀赴會」的主人公明明是魯肅,結果卻被按在了關羽身上,《三國演義》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有很高的文學地位的,但是小說最重要的是要使人物角色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所以難免會發生張冠李戴的現象。
每天中午12:00;下午6:00準時更新,方便上班族閱讀,請關注持續更新。
他向孫權說了一句話,嚇得曹操連筆都握不住了
一提起魯肅,人們總想起那句歇後語:魯肅上了孔明船——盡辦糊塗事。無論是在小說《三國演義》還是《赤壁》等諸多影視作品中,魯肅都給人一種忠厚老實、毫無主見,跟在周喻和諸葛亮後面唯唯諾諾甚至被他們戲弄...
我們被羅貫中誤導:單刀赴會這場「鴻門宴」,主角並非關羽?
談到單刀赴會,讀過三國演義,就肯定知道是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荊州鴻門宴,將關羽描繪成一個有智有謀的大英雄,而將另一主角魯肅描繪成一個,膽小怕事,鼠目寸光的侏儒。而歷史上真如此事嗎?
被篡改的真相:單刀赴會的不是關羽那是誰
長期以來,「關雲長單刀赴會」已是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它在宋元時期便廣為流傳,《三國志平話》和宋元戲曲都有此內容,元曲大家關漢卿還著有《關大王單刀赴會》一劇。《三國演義》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工演...
羅貫中誤導矇騙了多少讀者?被貶低的魯肅和被神化的關羽 單刀赴會秘密
關羽單刀赴會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不過,故事歸故事,小說家的藝術加工,常常難免偏離歷史的原貌基礎之上。《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寫作誤導,卻不知道矇騙了多少吃瓜群眾。
單刀赴會非關羽:關羽篡改了誰的角色?
「好江風,將這輕舟催送,波翻浪涌,添幾分壯志豪情。龍潭虎穴何足懼,劍戟叢中久鏖兵。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銘記。義不負心泰山重,忠不顧死何言輕。桃園金蘭誓,弟兄山海盟。早把這九尺身軀青龍偃月,付與...
單刀赴會的非關羽:關羽篡改了誰的角色?
「好江風,將這輕舟催送,波翻浪涌,添幾分壯志豪情。龍潭虎穴何足懼,劍戟叢中久鏖兵。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銘記。義不負心泰山重,忠不顧死何言輕。桃園金蘭誓,弟兄山海盟。早把這九尺身軀青龍偃月,付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