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萬人敵關羽的真正死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三國演義之中,關羽人稱萬人敵,自從追隨劉備開始,一直穩坐劉備陣營的第二把交椅,聲威震懾天下,一直是敵對陣營害怕的對象。
只要劉備分兵布局,關羽勢必自領一軍,可見關羽軍事上面的特長。
關羽這人,沒事喜歡讀春秋講大義,他追隨劉備固然為了兄弟義氣,但最根本的還是為了自己匡扶漢室,留名千古的理想。
曹操俘獲關羽後,封他「漢壽亭侯」一職,關羽十分看重這個封號,因為自己從此就算是漢朝的官員了。
雖然封號名義上是漢獻帝所封,但實際上是曹操封的,所以離開曹操,按理說關羽應該避免再提
「漢壽亭侯」,可是,關羽依然高調自稱「漢壽亭侯」,大旗上繡著「漢壽亭侯關」,在他看來這是榮譽。
正因為關羽的目標是匡扶漢室,所以後面也才會有私放曹操一事,假如劉備殺了曹操,那麼劉備很可能就會是下一個曹操,這是關羽不願意看到的。
劉備取西川以後,大家極力勸說他稱帝,劉備拒絕了,自封漢中王,關羽對此心中不滿,怒道:沒經過漢獻帝批准,這就是僭越,漢中王封我何爵?這裡面明顯帶著憤怒和不屑,因為作為王,劉備是沒有資格封爵的。
所以,劉備封關羽為五虎上將之首,關羽也是斷然不肯受命。
雖然最後關羽勉強接受,其不滿已經昭然若揭。
關羽生氣,劉備就難做人了,讓關羽去四川吧,保不准今後就鬧翻了,讓關羽繼續鎮守荊州吧,也有投降曹操的危險。
孫權這邊也頭疼,關羽占據荊州,隨時可以順流而下,攻打吳國,對他是致命威脅,對曹操而言,荊州為戰略要衝,關羽隨時能夠北上中原,攻擊許昌。
一時之間,關羽成了燙手的山芋。
關羽這邊,堅持跟著劉備干,後面指不定就是漢賊,如果投降曹操,恐怕也是漢賊,投降孫權,那也是漢賊,自立為王,那還是漢賊。
出於匡扶漢室的理想,關羽最不想當的就是漢賊,可是條條道路都寫著漢賊兩個大字。
說起來,諸葛亮是看透了關羽,讓劉備拜關羽為前將軍,起兵取襄陽。
起兵取襄陽就等於攻打曹操,而身後是孫權在虎視眈眈,而劉備也沒有派更多援軍,等於關羽勢單力薄,以一己之力對付曹操和孫權。
關羽不是傻瓜,自然考慮過這個問題。
在北伐之前,關羽其實做好了兩手準備,如果能一路順利剿滅曹操,扶持漢室一統天下那是最好,如果戰敗而死,也不用背負漢賊的罵名,所以,關羽欣然北上。
結局基本是可想而知的,正面曹操,背面孫權,劉備不救,關羽縱有三頭六臂也不能不敗了。
但是關羽之死,成就了一直以來自己匡扶漢室的理想,也許正因為如此,關羽形象總是忠義清高,所以唯有關羽,被後人視作神人武財神,文武黑白官商百姓,皆拜之。
關羽必須死,諸葛亮謀殺,劉備、曹操、孫權做幫凶?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覺得關羽死的有點蹊蹺,後來明白了,整個《三國演義》,核心就是關羽要死,該怎麼死!關羽熟讀《春秋》,他因兄弟義氣追隨劉備,最終的目的還是想要匡扶漢室。
白馬斬顏良,襄樊敗於禁 為何最後敗走麥城?
從小看《三國演義》,心裡一直隨著三國英雄們的命運跌宕起伏,特別是看到關羽之死的時候,總有一種淒涼和憤恨,但是長大後在此研讀,淒涼憤恨少了,更多的是覺得有些蹊蹺。關於駐守荊州,是為一支插在魏吳兩國...
關羽其實是死於謀殺,三大的勢力將他置於死地!
看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時候,覺得關羽死的好窩囊,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關羽孤軍北上,身後沒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麼?關羽又不傻,諸葛亮也不傻。為什麼關羽必死?關羽一聲忠義,沒事喜歡讀《春秋》,講大義...
隱藏了千年的秘密:當年是誰謀殺了關羽
從小看三國,看到關羽之死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些蹊蹺。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關羽孤軍北上,身後沒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麼?就算關羽看不明白,劉備看不明白,諸葛亮也看不明白?後來總算明白了,其實劉備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