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孟子的「民為貴」並非「民為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這方面的文化,大家很少搞清楚。

譬如封建是什麼?封建是分封諸侯建立各自的諸侯國,人民擁戴各個諸侯的政權,所有諸侯的中心共主叫做天子。

天子代表國家,分封那些有功勞的為諸侯,到各自的地方去自治,文化精神歸到中央,這個叫封建。

諸侯有諸侯的社稷壇,天子的社稷壇則代表全國;天子是代表諸侯共主的文化精神;而諸侯有諸侯的政權範圍,天子有天子的政權範圍。

所以,諸侯、天子、社稷、政權,不能混同在一起。

大家先要把這些內涵搞清楚,再來繼續研究孟子的這段內容。

大家都知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句話,這是孟子所提的一個政治哲學上的大原則。

在孫中山領導國民革命,推翻滿清君主制度,倡建民主政體的時候,一般的政論和宣傳文字,經常引用孟子這幾句話,指稱我國古代固有的政治思想,就是民主的。

這種說法,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其實孟子這幾句話,是中國固有的文化思想,如果一定以西方的民主文化來比擬,說這就是民主,我覺得大有商榷之處。

孟子說的「民為貴」,並不是「民為主」
,所以應該說,這不是西方的民主,因為它在精神和形態上,都與西方的民主不同,西方的民主思想是包含在「民為貴」的原則里,但不能因此就說「民為貴」等同於西方的民主思想。

實際上,孟子這一政治哲學思想,是以民主為基礎,而以君主制度,為實施民主精神的政治機構。

所以也可以說是一種民本制度
,我們只要看孟子在後面所作的解釋,就很清楚了。

國家政府的建立,是屬於全國國民的;民權的執行,是屬於中央政府的。

至於中央政府的制度,是帝王,是總統,或其他的名稱,則無嚴格的限制。

但必須「得乎丘民」,要獲得全國國民內心以及行為上的擁護。

所以,我們翻開七八十年前鼓吹革命的文章來看,有些人對孟子這幾句話,所作的任意解釋,產生了很大的流弊。

在將來,也許不出一百年,中國的文化史、政治史上,對於有關這方面的文化思想,一定會有所爭論的。

孟子的這一政治哲學原則,有三個層次,剛才簡要提出,現在繼續研究:

第一:「民為貴」。

貴」的意義,在這裡是「重要」,人民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好比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孟子在後面有所解釋。

孫中山先生所主張的三民主義思想,便和這個原則,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第二:「社稷次之」。

「社稷」是什麼呢?這是一個抽象的名辭,是國家的象徵。

上古堯舜禹是公天下,從夏商周的家天下起,中國古代政治就是君主制度,君權至高。

但是在帝王之上,還有一個精神的制約,可以叫做天,也可以叫做道,也可以叫做神,可以叫做祖宗,是宗法社會的中心精神。

而所有這些,統稱之為「社稷」


這一個抽象的名辭,也有實物作為表征,在北京則有「社稷壇」,人們對這個壇非常重視崇敬,連皇帝都要來跪拜,它代表了國家。

……

再如我們旅居國外,看到自己的國旗,就有無限的崇敬和情感,因為國旗代表了自己的祖國,也代替了古代「社稷」的精神。

但這也只是勉強的比擬,因為很難用現代事物或名稱,來作完全符合「社稷」的解釋。

假如說「社稷即國家」,也不符合「社稷」的原意,因為國家也不能「次之」。

抗戰時期,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陪都重慶,設有精神堡壘,就有相似的含義,但勝利後,又無形中廢除了,且從未訂為制度。

所以實在沒有一個現代名辭,可以來解釋社稷的準確含義。

第三:「君為輕」。

這裡要特別注意這個「君」字,並不一定代表中央政府的天子或帝王。

在中國文化的古意中,「君」就是「長老」,年高德劭可以領導群倫的人,則稱「君」。

在帝王制度中,帝王為大家長,自然也稱「君」。

例如稱自己的父親為「家君」,等於現在的家長、戶長等,稱已去世的父親則為「先君」。

……

至於孟子這裡所說「君為輕」的「君」,是指各國的諸侯。

因為春秋戰國時,各國諸侯也稱「國君」、「君主」,為一國之君。

只是那時的「國」,在政治體制上,還是中央政府天子的臣,是由天子冊封的,仍受天子的管束監督,相近於現代我國的省或美國的州。

——南懷瑾先生《孟子與盡心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