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歷任魏郡太守考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魏郡作為曹操魏公、魏王,以及曹丕稱帝的根據地,在三國時期的政治地位及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試從魏郡的歷史沿革及三國時期的歷任太守分析三國魏的政治生態。

西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漢高祖劉邦設立魏郡,以原境內魏縣得名(原屬戰國魏國領土)。

西漢時轄18縣,因王莽為魏郡元城人,所以魏郡在西漢算是比較大的郡。

其地理位置位於今河北省南部及河南省東北部,大部分區域位於古黃河北部(註:黃河歷史上曾九次改道,西漢時黃河在今黃河北部)。

東漢時撤銷部分侯國,改轄15縣。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攻下袁紹的冀州後,一直將魏郡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並且在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稱魏公,將魏郡附近的四個郡(河內郡、東郡、巨鹿郡、趙郡)部分縣劃入魏郡,這樣魏郡成為全國最大的郡,共轄29個縣。

因魏郡過大,管理不便,其年十月,「分魏郡為東西部,置都尉」。

直到曹操的兒子曹丕稱魏帝後,才再次將魏郡分割為魏郡、廣平郡和陽平郡。

魏郡的鄴縣也作為曹魏帝國的五大首都之一,人稱鄴都。

最早的西門豹治鄴的故事即出於此。

曹操在此修建了大量的建築,比較有名的有銅雀台、金虎台、冰井台、玄武池等,由於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此後鄴都一直作為各個朝代的定都理想地,如南北朝時期的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均建都於此,直到北周末期因尉遲炯擁兵鄴城反叛,楊堅將其鎮壓後,將鄴城付之一炬,從此不再成為政治中心。

從東漢末年開始到晉代魏,都出現過哪些魏郡太守呢?

1、栗成[又名栗攀、賈攀](約191-193.3),袁紹為冀州牧時任命,被黑山軍所殺。

2、董昭(193.3-195),袁紹任命,繼賈攀為太守,後投靠河內太守張楊,任騎都尉。

3、高蕃(?-202),袁紹任命,屯兵河上阻礙曹軍用水道運糧,為李典與程昱渡河擊敗。

4、董昭(200.2-204),曹操任命,第二次擔任,攻下鄴城後,改任諫議大夫。

5、袁春卿(203-204),袁尚任命,袁紹族人。

被董昭勸降。

6、涼茂(約204-約206),曹操任命,後轉為甘陵相。

甘陵國於建安十一年(206年)撤銷為甘陵郡,改稱甘陵太守。

7、國淵(211-約212),曹操任命,遷太僕。

8、王修(約212-213.11),曹操任命,原為袁譚部將,後歸降曹操。

以廉潔著稱。

遷大司農。

也有可能王修的任期為(約206-211),因《王修傳》直接說曹操為魏公時遷大司農,因此任期為(約212-213.11)算比較合理的。

9、王朗(213.11-214),曹操任命,曹操稱魏公後第一任太守,後遷少府。

10、陳矯(214-214.7),曹操任命,曹操第二次東征孫權,入為丞相長史。

11、陳矯(214.10-215),曹操任命,第二次擔任,這是曹操第二次東征孫權回來後任命。

數月後轉西曹屬。

12、薛悌(215-216),曹操任命,陳矯好友,其受推薦接任,後遷尚書令。

13、徐奕(216-217),曹操任命,受西曹掾丁儀排擠,出任太守,後遷尚書令。

14、徐宣(217-220.3),曹操任命,魏丕稱帝後,遷御史中丞。

15、賈逵(220.3-220.6),曹丕任命,遷丞相主簿祭酒。

16、溫恢(約221-223),曹丕任命,魏帝國建立後第一任,遷涼州刺史,病卒於道。

17、鄭渾(223-約226),曹丕任命,明帝曹睿時入為將作大匠。

18、裴潛(文帝時),曹丕任命,曾任魏郡典農中郎將,職如太守,後遷荊州刺史。

19、鍾毓(244-249),受大將軍曹爽排擠外出為官,曹爽誅後,入為御史中丞。

20、吳瓘,任期不詳,出自《魏書·倉慈傳》。

因陳壽《三國志》無表和志,所以很多時間魏郡太守是無姓名記載的,以上魏郡太守全部為推測,如有異意,大家可在後面補充說明。

參考資料:

1、《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2、《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3、《三國志·魏書·董昭傳》

4、《三國志·魏書·涼茂傳》

5、《三國志·魏書·國淵傳》

6、《三國志·魏書·王修傳》

7、《三國志·魏書·王朗傳》

8、《三國志·魏書·陳矯傳》

9、《三國志·魏書·徐奕傳》

10、《三國志·魏書·徐宣傳》

11、《三國志·魏書·賈逵傳》

12、《三國志·魏書·溫恢傳》

13、《三國志·魏書·鄭渾傳》

14、《三國志·魏書·裴潛傳》

15、《三國志·魏書·鍾毓傳》

16、《三國志·魏書·倉慈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眼中的第一勇將是誰?

【導讀】曹操手下有個「五子良將」,這讓人會聯想到戲曲、演義當中的「五虎上將」,由於這些人的確是戰功赫赫,再加上話本小說給予他們的戲份要重一些,所以會讓人們誤認為,這「五子良將」就是曹操手下最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