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將相真有種——扒一扒司馬懿家族3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我們說的是司馬鈞,這位司馬懿先輩中的最後一名武將,因惱恨部下不聽調度拒絕施救,落得個兵敗自殺的下場,從此後司馬家族就開始棄武從文了。

他的兒子司馬量(杜佑《通典》作司馬景)官至豫章太守,於史無傳,所以不知道是何等人物。

今天小編來說說他的孫子司馬儁。

司馬儁,字元異,司馬量之子。

儁音義皆同俊,古人說才智卓絕超出「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傑,千人者曰俊,萬人者曰英」,「儁」安在這位官三代身上可以說是名副其實。

史書載他「博學好古,倜儻大度。

身高八尺三寸,腰帶十圍,儀態魁岸,與眾不同。

漢代時,一尺在21.35到23.75厘米之間,按中間值算,他也近一米九了,算得上儀態魁偉。

至於圍,是指兩手拇指和食指合攏的長度,這個值實在有點不好衡量,因此,「腰帶十圍」便成了儀態偉岸男子的泛話,如《北齊書》中形容孝昭帝高演「身長八尺,腰帶十圍」,而《水滸傳》形容魯智深也是「身長八尺,腰闊十圍」。

以魯智深的身材兼有蘇軾的學識,這應當是身體和大腦最強的組合吧。

司馬儁官至潁川太守,這比他父親司馬量又進了一步。

如果豫章算三四線城市,那潁川就屬於二線城市了。

當時下轄2郡4國和九十七個縣,想要獨立為王都不是難事。

而且,潁川自古是黃帝誕生地,又是夏禹建都所在,自建郡後就是經濟、文化的繁盛之地,物阜民豐自然人傑輩出,早期如呂不韋、韓非子、張良等,三國時代更有郭嘉、荀彧、荀攸、陳群等,都是一等一的謀士智者。

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就是貓也會學老虎叫了。

司馬儁史載匆匆,只見於司馬懿侄孫司馬彪所著的《續漢書》中,文中除上文所述儀表偉岸外,還提到他「鄉黨宗族咸景附焉。

」應當是一位頗有人望的長者。

如此人物,自然為司馬家族興旺發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司馬儁生於公元113年,卒於公元197年,壽享八十四歲。

也就是說,他兩歲時祖父兵敗自殺,卒時漢末天下大亂,彼時曹操征討張繡,袁術稱帝。

一生從漢安帝到漢獻帝,經歷了八帝,正是東漢王朝外戚宦官輪番上台,風雨飄搖的時候。

期間羌族接連起義、外戚梁冀毒殺幼帝、黨錮之禍、黃巾軍起義、十常侍作亂,實在不是君子安身立命的清平世界。

不知他在此期間作為如何。

朝政混亂,要麼混同流俗與奸佞為伍;要麼挺身抗爭,血薦軒轅;或者就是大隱於朝野,明哲保身。

司馬家族自來服膺儒教,估計不會阿附權奸。

而血薦軒轅者,後世的文人和子孫自然會大書特書,但史書中未有記載,因此,他選擇第三者的可能性比較大。

他去世時,長孫司馬朗二十六歲,次孫司馬懿十八歲,想像一下祖孫同聚,討論國家大事,點評歷史時人,未嘗不是一件美事,可惜,外面的世界已然不是能讓他們安然太平的世界了。

明日小編來說道司馬懿的父親,敬請期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最後為何是司馬家族奪取了天下?

三國,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歷史。最後統一三國的司馬家族的司馬炎。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咸寧五年(279年)他又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

揭秘三國 | 為啥司馬家族是最終的勝利者?

在漢末三國的舞台上,司馬家族孤注一擲,全部出仕於曹魏,並成為了三國最終的勝利者。由於司馬懿的名氣太大,司馬家族其他人物的形象似乎只是作為他的附庸和延續,但事實上他們各有各的人格,也各有各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