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打幾百年仗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總是缺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為獨當一面的軍事家,諸葛亮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存在。
可每每北伐,諸葛亮卻屢屢折戟,原因總是出在糧草補給一事上。
眾多人不解,諸葛亮打仗占據上風,卻總是由於糧草不濟而退兵,可戰國七雄打了幾百年了,也沒見過缺糧的啊。
戰國七雄
據史書記載,蜀國實行的是軍事優先體制,每六個人養一個人,一旦要打戰,國力消耗太大,供兵困難。
可既然如此,戰國七雄為何沒喊著缺糧呢?
在這個問題上,最核心的原因只在於一點——兵制。
戰國時期的兵制和三國時期大相逕庭,完全不同的制度從而也導致了國家走向的根本不同。
於戰國而言,國家實行全民兵役,即每每打仗,全國所有適齡的男人都必須出戰,無一例外;一旦沒有戰事了,除去一些守關人員,其他人統統回家種地,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
也就是說,這些人不但是士兵,也是普通人,國家需要他們上戰場,他們就丟掉農具披上戰甲,戰爭一結束,脫掉鎧甲,又老老實實成一個樸素農民。
戰國
於三國而言,蜀國的政策與戰國時期截然不同。
在三國時期,士兵已然是一個職業,軍隊的戰爭也演化為職業兵與職業兵的對抗,極具專業性,更加訓練有素。
然而,相對而言的,蜀國也需要耗費更大的財力去購買槍枝彈藥去武裝一個士兵,財力的消耗和農業生產人數的減少,也成為一大缺點。
在發現癥結後,聰明的曹操成為領頭羊,第一個開始屯田工程,從而奠定了堅實的國力基礎,而蜀國發現得太晚,直到第六次北伐,諸葛亮這才真正明白了致命要害,開始屯田。
可惜的是,這田還未收割,自己就病死了。
諸葛亮北伐
另外,蜀國十萬兵馬長期處於戰爭之中,沒有參與到農業耕作之中,更是拖垮了蜀國的經濟,在其他國家中逐步落後,令人遺憾。
為何諸葛亮總缺糧, 戰國七雄打了幾百年沒見缺糧, 原因只在1點
不知道你留意了沒有,看《三國》的時候,諸葛亮帶兵打仗的時候,似乎總是為一件事發愁,這件事是什麼呢?那就是糧草,因為在大家眼裡諸葛亮已經被神話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能,但是為何他就解決不了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