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客開侃:自幼聰慧過人的楊修到底因何被孟德斬了又示眾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正文1110字,閱讀全文約4分鐘)
楊修,字德祖,是魏王曹操的主簿,也就是掌管文書的官吏。
楊修按現代人的話說是屬於"高幹子弟",其家族自高祖楊震到父楊彪曾歷任司空、司徒、太尉的三公之位。
楊修自幼就飽讀詩書、才思敏捷,他的聰智程度在三國鼎立時期,也應是排在前三之內,按常理來說其有過人之處,且又輔佐曹操最偏愛的兒子曹植,在仕途上應該是平步青雲,誰曾想事事難料,正值壯年的他卻慘死在曹操的軍法之下。
高看自己
楊修智慧過人,是眾的周知的事,如果他能謙虛謹慎做人,可能會贏得更多人的心。
小編個人認為,楊修自幼就應該是個天才,出口即可成章,遇事應變能力強,人前人後總是被誇,也就讓他對自己有了一種錯誤的看法,從自己內心深處有了一種自己比別人聰明的想法。
特別是曹操在與其解答曹娥碑字謎時,誇了他一句,說自己的智慧比楊修慢了整整三十里,自此讓楊修迷失了自己,漸漸的有了膨脹感,凡事也就總覺得自己強,遇事也就總愛拔尖,切記!"槍打出頭鳥"!有的時候"第二"往往比"第一"更容易笑到最後。
爭欲過強
楊修和司馬懿在奪嫡大戰中是對立的,修的主子是曹植,司馬的是曹丕。
在智的較量中,二人採取的謀略又正好相反,司馬勸曹丕"以不爭為爭",小編認為也就是"欲擒故縱",明明想要的東西,卻故意裝出不喜。
而楊修因性格的原因,他給曹植的意見,就是不但要爭,還要不擇手段、不惜一切地去爭。
其實,楊修從爭位伊始也許就已經註定了敗局,世間的萬物往往你想要的慾望越強,就越無法得到,比如曹操一統天下有著多深的念,但最終還是只得一分天下,再比如朱元璋最初不過是為了能吃飽飯而起義,誰知最後得了天下。
再看看司馬懿在每次因不爭獲勝後,都會告訴曹丕只是離世子位更近了一步,而楊修則每次都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他的強爭理論導致了曹植在奪嫡大戰中的敗局,正是曹操看到自己心愛的兒子沒有得到世子,而遷怒於楊修,也許才讓他有了如此悲慘的結局。
自作聰明
楊修耍小聰明的故事比比皆是,先是曹操隨手在自己吃的酥餅盒提了"一合酥"三個字,他為了顯擺自己的才智,就解答成"一人一口酥",並將酥餅與眾人分食了,曹操看在他輔佐曹植的面上忍了。
接著,他看見曹操在剛建的亭門上提了"活"字,就自認為曹操閒門寬了,讓人把門改了。
最後,他在曹操將"雞肋"二字作為口令後,就與眾官兵說曹操想撤了,讓大家收拾行囊。
他是聰明,可是有點聰明過頭了,要知道曹操的疑心有多大,楊修三番二次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比曹操強,已經讓曹操一忍再忍了,他仍不思悔改,終釀成大錯,讓曹操徹底怒了,將他砍了。
楊修無論文采還是才智都可稱得百年難遇之人,可有些時候聰明是不可以拿出顯擺的,正如杜月笙先生曾經說過:"看穿但不說穿",而楊修也正是犯了此大忌,才讓其壯年便逝去了!
楊修之死是因為小聰明?錯了,曹植才是罪魁禍首!
800年以來,由於受《後漢書》、《三國演義》的影響,後世人一直以為,楊修死於小聰明,並且言之鑿鑿地舉出多個實例加以註解。諸如曹操在新修的相府大門寫下個「活」字,楊修令將門改小;曹操在酥餅盒子上...
你以為楊修是自作聰明被曹操所殺嗎?其實非也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都知道楊修,楊修作為輔佐曹植的忠臣,所以大家一直認為楊修死於小聰明,並且言之鑿鑿地舉出多個實例加以註解。例如諸如曹操在新修的相府大門寫下個「活」字,楊修令將門改小;曹操在酥餅...
楊修和司馬懿不分仲伯,就因站錯隊,淘汰出局
說到三國,一千個人中,有一千個不同的看法。首先歡迎大家在百忙之中,來聽小月對三國的一些淺談,不到之處萬望包涵一下。最近一部《軍師聯盟》把司馬懿和楊修炒上了熱點,楊修不管是在劇中還是正在的歷史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