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曹操麾下究竟有幾員猛將,稱為猛中雄威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和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

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

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

下面小編為您介紹一下:曹操麾下的幾員猛將?首先介紹一下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曹操在中國的影視劇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現,但在歷史上其實是一個頗有作為的帝王,毛澤東曾說「我的心與曹操是相通的」。

2013年11月,復旦大學通過研究發現曹操既非一些史學家認為的夏侯氏後人,也非漢代丞相曹參的後代。

猛將之第一:典韋

典韋(?-公元197年),陳留己吾縣(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

東漢末年曹操部將,相貌魁梧,臂力過人。

本屬張邈,後歸曹操。

曹操征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陳,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張繡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

曹操親自祭拜典韋,派遣部下將典韋歸葬襄邑(今商丘睢縣)。

後來曹操因思念典韋,將其子典滿留於府內,賜封為司馬,賜爵關內侯。

(典韋)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曹操征宛城張繡,張繡迎降。

曹操甚為歡悅,便邀請張繡及其將帥,一同置酒高會。

曹操行酒時,典韋持大斧立於其後,斧刃徑有尺余,曹操所至之人前,典韋都舉斧迫視。

酒宴至終,張繡及其將帥均不敢仰視。

十餘日後,張繡因曹操納其嬸,頗感恥辱,於是在賈詡的建議下,突然造反,奇襲曹操之營,曹操被殺的措手不及,出戰不利,於是率輕騎逃走。

典韋在門前奮戰,張繡軍不能得入。

張繡軍於是分散從其它門進營。

時典韋部下兵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惡戰,無不以一當十。

但張繡軍前後兼至益多,典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戟擊去,便將張繡軍十餘支矛摧斷。

後典韋左右死傷者略盡,典韋本身亦被數十創,雙方短兵接戰,賊兵往前搏鬥。

典韋便徒手挾著兩人擊殺之,其餘賊部眾不敢近前。

典韋復前衝突賊眾,又殺數人,然而傷創重發,典韋就此怒目大罵而死。

張繡軍方才敢於向前,取典韋之頭,互傳而觀,覆軍就看視其軀骸。

曹操退住舞陰,聞典韋已死,為之痛哭,招募間諜取回他的屍體,親自臨哭,遣其歸葬襄邑,拜其子典滿為郎中。

車駕每次經過,常祠以中牢。

曹操追思典韋,拜典滿為司馬,引為近侍。

曹丕即王位後,以典滿為都尉,賜爵關內侯。




(力戰身亡)

公元243年(正始四年),典韋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

典韋倚門而戰,掩護曹操逃命,寶劍砍壞,就用兩兵卒當兵刃掄動如飛,粘著就死,碰著則亡。

典韋後被亂箭亂槍殺死,屹立不倒,死後良久,無人敢從其身邊經過。

猛將之第二:許褚

許褚,字仲康,譙國譙縣(今安徽 亳州)人。

三國時期魏國武將。

自曹操平定淮、汝一帶時開始跟隨曹操,與典韋一起統領虎衛軍,負責曹操的護衛工作,對曹操忠心耿耿,數次在危難中救曹操脫險,很受信任。

因為他十分勇猛,所以有「虎痴」的綽號。

在《大皇帝》中,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是三國時期著名武將。

當曹操去世時許褚哭至吐血,曹丕其遷作武衛將軍,負責宮中安全。

曹叡繼位時封其為牟鄉侯,諡曰壯侯。

(許褚)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隨曹操征討韓遂、馬超於潼關。

曹操將要渡河,到了河邊,讓大軍先行,自己和許褚及虎士百餘人斷後。

這時馬超率步騎萬餘,來劫殺曹操,箭矢如雨。

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封許褚萬歲亭侯,升為武衛將軍,總督中軍禁兵。

許褚深得曹操家族的信任,曹操死後繼續負責曹丕的警衛工作。

許褚下屬的警衛部隊中,很多都是劍客,其中也有數十人官封將軍,數百人封都尉校尉。

(潼關之戰)

虎痴兵刃:鋸齒飛鐮刀座駕:銀色拳花馬;力大如牛,有萬夫不擋之勇。

曹操曾稱讚說:「此吾樊噲也。

」典韋死後許楮任曹操的近衛軍統領。

裸衣戰馬超,氣勢驚天動地,是曹操帳中唯一真正能與劉備的五虎上將一較高下的王牌。

猛將之第三:張遼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

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

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

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

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

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

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

後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

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

張遼為歷代推崇,並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曹丕登基後,仍令張遼守御孫權。

黃初二年(221年),張遼屯駐雍丘,染病。

張遼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

黃初三年(222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范。

同年在江都病逝,諡剛侯,享年五十四歲。

陳壽撰寫三國志時,稱他為「五子良將」。

(張遼)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那時候荊州尚未安定,曹操命張遼屯軍於長社。

軍隊臨出發之際,軍中忽有謀反者起事騷動,半夜驚亂起火,全軍盡受其擾。

此時張遼顧謂左右道:「不可驚動。

這一定不會是全營盡反,必然是引起叛變之人,想藉此惑亂他人而已。

於是傳令軍中,只要不是反亂者安坐勿動。

而張遼則帶領親兵數十人,守立於陣中。

不久情況穩定下來,軍中隨即擒獲首謀者,並將其殺除,動亂亦告平定。

赤壁之戰時曹操徙趙儼為都督護軍,護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

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廬江人陳蘭、梅成占據氐等六縣作叛,曹操於是遣于禁、臧霸等討伐梅成,又命張遼督領張郃、牛蓋等討伐梅蘭。

當時梅成詐降于禁,于禁引軍便還。

不料梅成趁機會帶其軍眾往投陳蘭,二人轉入灊山自守。

灊山中有天柱山,高峻約有二十餘里,道路險狹,陳蘭等眾避於其上,山下進軍難通。

張遼意欲登山進兵,諸將皆說:「此山道路險惡,我軍兵少,很難可以深入用兵。

」張遼卻說:「這正是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進)。

」於是進至山下安營,起兵上山攻擊,終於斬下陳蘭、梅成首級,盡虜其眾。

曹操論諸將功勞,說:「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蕩寇將軍張遼)功也。

」於是增其邑,假節。

當曹操征孫權無功而還時,任命張遼與樂進、李典等部領七千餘人馬屯守於合肥。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與臧霸同為征濡須口的前鋒,攻破孫權江西營,獲孫權都督公孫陽。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孫權大將呂蒙奇襲攻下廬江的皖城,張遼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無奈被迫退軍。

(平定叛亂)

威兵刃:綠沉槍座駕:獅子驄;文韜武略,隨呂布時就常常獨擋一面;投降曹操後屢立戰功,征伐昌豨、袁紹,斬殺單于蹋頓,曾在合肥以一旅勁師獨擋孫權傾國之兵,大戰甘興霸,威鎮逍遙津,東吳的小孩聽見張遼的名字,晚上都不敢哭,成為江東六郡的噩夢。

此「真將軍」也!

此乃曹操猛將只有三名為名將。

(歷史悠久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武力值最高的竟然是他們?

很多人都看過三國演義,每個人對裡面的武將與智將的強弱排名都有自己的理解,小編自己也排了一個,僅代表個人的一些見解。並且分SSS、SS、S、一流等級別,先排下武將。SSS級1人: 1:呂布(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