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代魏過程中的血腥屠殺,少年天子曹髦早已看出司馬昭之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最終歸晉,晉王朝看似是一個新的政權,實際上是在曹魏政權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儘管司馬家建立晉王朝的方式跟曹丕建立曹魏政權的方式是相同的,但其實完全不是一回事。

從表面上來看,司馬炎跟曹丕一樣,取代舊王朝都是和平演變。

曹丕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政權的宣傳是漢獻帝禪讓,司馬炎取代曹魏建立晉王朝的宣傳也是曹魏禪讓,但是司馬炎取代曹魏與曹丕取代漢王朝有本質上的區別,根本就不能相提並論。

如果以此認定是曹丕的「篡逆」給司馬家做了榜樣,那就大錯特錯了!

司馬炎後來依樣畫葫蘆,也上演了一出「禪讓」的曲目,表面上看確實是有樣學樣,實際上曹魏的江山完全是曹操一手打下來的,而司馬家的建立的晉王朝其實是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從曹爽手上搶過來的,也就是說晉並不是另起爐灶的一個新興王朝,而是直接竊取了曹魏的政權。

因此後來稱三國及稍後的那段歷史為魏晉南北朝,而從來不說漢晉南北朝。

司馬懿在他的晚年為其子孫搶得了一座花花江山,他不同於曹魏是打下來的江山。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藉助漢朝這塊招牌為自己打天下,但是最後換下這塊招牌的時候還是需要一個階段的過渡時期,因此在曹操有生之年沒有稱帝,而是由他的兒子曹丕走這完道程序。

司馬懿跟曹操的情況完全不同,高平陵兵變後雖然從曹爽手裡奪得了大權,但是司馬代魏的時機還是遠遠沒有成熟,實際上司馬代魏也經過了較長一段時間的過渡期。

高平陵兵變之後,司馬家族掌控了曹魏的政權。

暮年的司馬懿大權在握,在奪取了曹魏的大權後,他又平定了兵變引起的連鎖反應——王凌之亂,他不斷地為子孫掃清了障礙,為子孫奠定基礎,也為子孫鞏固這個基礎。

老邁的司馬懿死掉了,他將大權移交到長子司馬師的手裡,此時已經進入了三國末期,北方政權完全進入了司馬氏專政時期。

司馬氏家族專政,曹魏政權進入了三少帝時期。

曹魏的三少帝時期其實就是司馬懿司馬師及司馬昭司馬炎父子三代人的專政時代,即司馬代魏的過渡時期。

三少帝就是司馬氏父子三代人把持曹魏政權時期的三個小皇帝,曹芳、曹髦、曹奐其實都是控制在司馬氏父子手裡的三個傀儡。

齊王曹芳是曹魏的第三任皇帝,繼位的時候還是個幼童,在高平陵之變的時候也沒有成年。

司馬懿專權的時候已經逐漸地長大,等到司馬師專權的時候曹芳已經成年了,成年的曹芳對司馬師的專權當然越來越不滿了,他不甘心做司馬家的傀儡。

朝中也有很多大臣是忠於曹魏的,為此曹芳暗中行動,聯合中書令李豐、皇丈光祿大夫張緝、黃門監蘇鑠、永寧署令樂敦秘密策劃兵變,企圖讓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馬師輔政。

此時,司馬家剛剛接手大權,知道這段時間最關鍵,新舊交替,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所以司馬師對朝政控制得很嚴密,朝廷重要的位置上都換上了司馬家的爪牙,耳目遍布朝野,朝中的一舉一動自然逃不過司馬師的眼睛。

司馬懿是陰謀專家,出身於這樣家庭的司馬師太清楚陰謀詭計這套東西了,曹芳跟他玩陰謀還嫩著呢。

曹芳與大臣打算搞掉司馬師的密謀很快泄露,司馬師以企圖「廢易大臣」為由將參與密謀的所有大臣,連同夏侯玄全部一網打盡,實行了旨在剷除異己,打擊反對派的大清洗,將他的敵人全部都滅了三族。

無數人人頭落地,不知道多少無辜的人受到牽連!自此,曹魏的朝廷進入了恐怖高壓的司馬氏專權時代。

曹芳是司馬家的掌中玩物,勢單力薄,想要逃出司馬氏掌握的努力很快即告失敗,忠於曹家的大臣被司馬師屠戮殆盡。

曹芳幸免於難,但是他這個傀儡皇帝是無論如何也別想當了。

司馬師奏請郭太后廢曹芳,曹芳不是郭太后的親生兒子,司馬家族又是她的同盟,此時她這個太后也發揮不了多少影響了,擺設而已。

司馬師說廢皇帝,她當然也反對不了。

於是曹芳被遣返原籍,繼續當齊王,當然是受到嚴密的監控。

司馬師清洗了朝中的反對派,廢除了不聽話的皇帝曹芳。

一場旨在反對司馬家專政的宮廷政變雖然夭折了,但是司馬師也知道,雖然他實行的恐怖政策壓制住了那些圖謀他的人,但是朝中反對他的還大有人在。

說到底,反對派能鬧出動靜來,主要還是皇帝年長,如果找個不懂事的小孩子當皇帝那麼這個朝廷就容易控制的多了。

當然司馬師的奸詐虛偽也不再其父之下,這也是所有政治人物的通病,都喜歡裝模作樣,可以說作秀也是玩政治這一行人的職業病。

司馬師明明就是想要找個小孩子繼承帝位,嘴上偏說著「公忠體國」的話。

他說必須扶立曹操的兒子任城王曹據繼承皇位,所謂國有長君,社稷之福。

郭太后也是個「懂政治」的老太太,她很配合司馬師。

她說任城王是叔祖,且長輩不可繼承晚輩。

曹芳的位子應該由更小一輩的人來繼承,怎麼說也要是跟曹芳同輩的。

因此由郭太后出面主張,立魏明帝的一個侄兒與曹芳輩分相同的高貴鄉公曹髦,曹髦是曹操的嫡系曾孫,根紅苗正。

更主要的是年紀小,當時不過是十四歲的少年,相對好控制,因此司馬師扶立曹髦為新的皇帝。

司馬師恐怖高壓的政策奏效,他擅自廢立皇帝在朝內沒有人敢公開反對,但是地方有槍的軍人就有人跳出來反對。

在司馬師廢立皇帝三個月以後,鎮東將軍毋丘儉與揚州刺史文欽在壽春扯起了反旗,公開反對司馬師,申討司馬師擅自廢立皇帝的罪狀。

司馬師將毋丘氏與文氏兩家凡是留在洛陽的家人全部屠殺,然後親自率領軍隊去鎮壓。

司馬師在與反對派軍隊的作戰中,被文欽勇武的兒子文鴦打了個措手不及。

文鴦帶領軍隊一度沖入司馬師的大營,司馬師受到驚嚇,眼疾發作,眼睛痛得都震出了眼眶。

雖然這一戰司馬師殺了毋丘儉,但是他的眼疾也發作得更厲害了,自此一病不起,很快就一命嗚呼了。

司馬師死後,代替他執掌大權的是他的弟弟司馬昭。

曹髦是個早慧的孩子,加上這時候年歲漸長,他已經受夠了司馬師的專權,不希望繼續當司馬昭的傀儡。

司馬師病重於許昌之時,司馬昭從洛陽趕到許昌來。

在司馬師死後,曹髦下詔給司馬昭,叫他留鎮許昌,不必返回京城洛陽,而軍隊卻改由尚書傅嘏帶來。

很明顯,曹髦想藉機拿掉司馬昭的兵權。

司馬昭不理會曹髦的聖旨,他根本就不把這個皇帝放在眼裡,皇帝的聖旨對他來說就是一張廢紙,不起任何作用,他仍舊帶著軍隊,浩浩蕩蕩,從許昌開拔返回洛陽。

司馬昭比他哥哥更加囂張跋扈,目無君上。

曹髦對司馬昭很不滿,但是大權不在他手裡,也只能逆來順受,司馬家的這個傀儡皇帝還要當多久啊!

隨著司馬昭平定壽春之亂和對蜀吳的一系列軍事勝利,都為他在政治上加了分,司馬家的權力也隨之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與此同時,司馬昭加緊了篡權的步伐,野心急劇膨脹。

司馬昭以功臣自居,他令曹髦封他為「晉公」,以并州六個郡與「司州」(司隸校尉部)的兩個郡,作為他的封地,同時又自封為「相國」,並加「九錫」,走到這一步離篡位就差一步了。

曹髦雖然年僅二十歲,但是文武雙全,很有乃祖遺風。

司馬昭要求封他當晉公,群臣畏懼司馬昭的勢力,紛紛附和,一致表示司馬昭應該封公。

曹髦偏不表態,顯然是不願意下詔給司馬昭加官進爵。

司馬昭很生氣,你小子不過是我家立的傀儡,還真把自個當皇帝了!他冷笑著說,我司馬家對你們曹家有天大的功勞,加封我為晉公你還有什麼意見啊?曹髦也很生氣,他受夠了。

他也冷笑著說,你想要什麼還不是你自己說了算,誰敢有半句反對的意見?就這樣,在朝堂之上,曹髦跟司馬昭針鋒相對,互相怒目而視。

經過這番充滿火藥味的對話,司馬昭恐怕是容不下曹髦了,曹髦的忍耐也已經到了極限了。

曹髦畢竟年輕,很容易衝動,他對司馬昭專權跋扈已經忍無可忍了,當司馬家這個傀儡皇帝他當夠了。

與其天天受這樣的窩囊氣,不如豁出去。

他氣憤的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篡權已經很明顯了,他寧願戰死也不願意再受辱了。

年少氣盛的曹髦決定殊死一搏,當下召集殿中宿衛兵和蒼頭、官僮幾百人,敲鼓吶喊,衝出宮去。

曹髦手持寶劍,站在車上指揮,直奔司馬昭宅第。

司馬昭對曹魏朝廷的控制比司馬懿司馬師更嚴密,可以說,在三國時期,司馬昭是將高壓恐怖政策推向高潮的政治人物。

他的爪牙遍布朝野,曹髦討伐司馬昭簡直就是以卵擊石。

尚書王經跪在曹髦的皇輦前,哭著勸阻皇帝千萬不要衝動,你這點人馬討伐司馬昭是羊入虎口,不夠司馬昭墊牙縫呢!曹髦不聽勸,一定要跟司馬昭拚命。

曹髦氣憤之下,不聽大臣的勸阻,他勢單力薄,單槍匹馬要去討伐武裝到牙齒的司馬昭。

大臣攔不住,事情到了這一步,多半也是在皇帝身邊充當司馬昭耳目的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他們害怕受到連累,飛奔至大將軍府向司馬昭報告。

司馬昭當然不能親自出面阻擋皇帝,他派他的頭號心腹走狗中護軍賈充帶著二三百兵士趕到,擋住去路。

曹髦大怒,親自揮劍上陣,賈充手下兵士見皇上衝來,都畏縮不敢向前。

賈充的部下、太子舍人成濟問賈充該怎麼辦啊?賈充厲聲喝道,司馬公平日養你們是幹什麼吃的!只管動手,一切由我善後!成濟一聽,就驅馬挺矛,直衝到曹髦車前,曹髦怒斥逆賊,揮劍迎敵,成濟力氣大無比,曹髦抵擋不住,被成濟當胸一矛刺穿胸背,曹髦當場被殺死。

司馬昭弒君,朝野震動,儘管司馬昭企圖顛倒黑白,但是怎麼也說服不了天下人。

司馬昭以郭太后的名義對外宣傳說,皇帝曹髦年幼無知,性格暴躁,專挑大臣的刺,一言不合就要滅人滿門。

加之賞罰不明,對有功之臣司馬昭一再刁難,司馬昭忠心耿耿,忍辱負重,用極大的耐心規勸天子。

但是曹髦性子極壞,規勸無效,盡然大鬧宮廷。

車駕亂闖,中護軍賈充苦口婆心,前來勸阻,曹髦不但不聽,還對賈充又打又罵。

賈充忠心為主,明知道天子是無理取鬧,但是他也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曹髦得寸進尺,還要拔劍殺了賈充。

太子舍人成濟實在看不下去,前來阻攔,曹髦轉過來殺成濟,成濟只招架不敢還手,並且邊招架邊勸說皇帝。

曹髦頓時神經病發作,跌下車駕,當場跌死。

賈充成濟百般救護,都沒能挽救回來天子的生命,現在賈充成濟都感到很遺憾,他們一直自責並因此悲痛不已。

但是不管怎麼樣洗白,大家都知道皇帝是死於誰手,只是司馬昭權傾朝野,無人敢公開指責司馬昭弒君,只能將矛頭指向司馬昭的走狗賈充。

朝中一片聲討,國人皆曰賈充可殺,不少賈充不足以平民憤。

賈充是司馬昭最得力的走狗,他捨不得殺。

為了推卸責任,平息眾怒,司馬昭讓成濟承擔所有的罪責。

當狗腿子真是冤呢,隨時都會被主子拋出來當替罪羊。

成濟知道弒君大逆不道,肯定要身受千刀萬剮的恐怖的刑罰,而騙他弒君的賈充反而什麼事也沒有,還升官進爵。

成濟至死都不服,他跟他的兄弟光著身子跑到屋頂,大罵司馬昭卸磨殺驢,過河拆橋,被司馬昭派人亂箭射死,以便殺人滅口。

於是司馬昭再次發動輿論的攻勢,大肆宣傳成濟大逆不道,死不足惜,並逮捕成濟家屬,宣判結果下來,成濟全家及其親戚全受株連,被滅了三族。

成濟確實冤啊,但是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叫他是奴才的奴才呢!

不夠馴良曹髦被弒,司馬昭迎立了燕王曹宇的兒子曹奐接曹髦的班。

司馬昭在曹髦在位的時候沒有當成晉公,在曹奐繼位後正式受封,並再度自封為「相國」。

當然還是少不了上演一二再而三辭讓的把戲,少帝曹奐遠比曹髦聽話,他很配合演出,非要司馬昭受封不可,司馬昭才裝出「勉為其難」的樣子接受。

在司馬昭受封晉公的一個月以後,魏國大將鄧艾突破蜀道的險阻,進兵蜀地,打破綿竹,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殉國,魏軍包圍成都,後主劉阿斗出城投降。

此時三國中實際上魏蜀兩國都已經都被滅了。

魏國其實是被司馬懿所滅,蜀國是被司馬昭所滅。

司馬昭以滅蜀之功,令少帝曹奐再進封他為晉王,封地由十郡增加為二十郡。

此時司馬昭當皇帝的時機已經成熟,但是他沒福消受,當了五個月的晉王就一命嗚呼了,這道程序還是由他的兒子司馬炎走完。

曹奐成為曹魏的最後一任皇帝,不久司馬炎學曹丕當年受漢禪讓,也逼著曹奐禪位給他,改國號為大晉,封廢帝曹奐為陳留王,三國最終在司馬炎手裡統一。

司馬炎其實是個荷花大少,除了享樂沒有特別突出的才能,他之所以能完成三國的統一,實在是他的對手跟他相比更差勁。

司馬炎已經夠爛的了,孫吳的末代皇帝孫皓更是爛中之爛。

孫皓嗜殺殘暴,是個十足的惡棍,在他統治孫吳的最後歲月里,不斷上演末日的瘋狂。

他用令人恐怖的刑法統治吳國,使得在他統治的地區內人人自危,同時人人盼望敵國打過來。

可以說孫皓此時人心盡失,所以晉軍才勢如破竹,江東很快被拿下,不可一世的暴君孫皓只好投降,自此三國歸晉。

那麼,司馬代魏和三國歸晉帶來安定與統一了嗎?後來歷史的發展表明,司馬代魏和三國歸晉帶來的是更大的動亂與分裂!晉王朝的開國皇帝司馬炎儘管沒有孫皓那樣殘暴,但是也不過是個花花公子,他名義上是開國之君,其實已經是第三代了,除了享樂也沒有什麼出息。

他所建立的那個晉朝在歷史上稱西晉,西晉也是個比較短命的王朝,因此三國歸晉後的統一也是暫時的,很快又陷入了更大的動亂。

中國的歷史進入了遠比三國更亂更黑暗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繼而是長期分裂的南北朝時期。

可見司馬代魏和三國歸晉帶來的不是安定與統一,而是長期的分裂和動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小人物之弒君者成濟

公元226年6月29日,40歲的魏文帝曹丕駕崩,大權落在了以司馬懿為代表的司馬家族和以曹真為代表的皇族手中,這兩位共同輔佐魏明帝曹睿,同時兩大家族的明爭暗鬥愈演愈烈。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

三國時期曹魏及曹魏五帝簡述

魏國(220年—266年)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