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彭總六個字電報心情沉重 為抗美援朝這位元帥因勞累過度昏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近期,央視一套熱播的反映周總理故事的大型連續劇《海棠依舊》,多處出現聶榮臻元帥建國初期忙於國事的情景,使人們對於聶帥的神秘往事有了一些了解。
據史料,新中國成立之初,聶榮臻元帥任解放軍代總參謀長時,曾為抗美援朝事務日夜繁忙,才53歲的他一次竟因勞累過度昏倒在辦公室地上。
(聶榮臻元帥)
韓戰爆發後,聶榮臻既要主持總參的全面工作,又要負責志願軍出國作戰的兵力部署,還要管轄解放軍部隊繼續解放西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島嶼,肅清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等工作。
身兼數職的聶帥忙得焦頭爛額,恨不得分身有術。
有一天,他來到毛主席的住處,有些為難地說:「這樣多的職務,怎麼搞呀?」
(毛主席與聶榮臻元帥在一起)
毛主席揮了一下手乾脆地說:「你主要抓總參謀部的工作,抓抗美援朝。
其餘的事,你不要管。
」
從此,聶榮臻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集中精力擔負起組織志願軍出國作戰的任務。
從志願軍編組、訓練、集結、運送武器裝備、後勤供應、軍工生產、傷病員安置、兵員補充、部隊輪換、幹部上前線踐學等等,他都得運籌實施。
聶帥女兒聶力將軍回憶:「1952年秋天的一天中午,父親暈倒在辦公室里。
秘書范濟生把他攙到沙發上躺了一會。
素來身體無恙的父親沒當一回事,躺了一會又爬起來,繼續處理電文。
可是他總感到身體輕飄飄的,怎麼也站不穩。
他堅持到下班才請來衛生部副部長傅連暲診斷。
經檢查,傅連暲明確告訴父親,他得了多種疾病,主要有腦平衡神經失調、高血壓、心臟病。
傅連暲要父親立即住院治療。
父親仍然沒把自己的病當回事,執意不肯,想繼續堅持工作。
最後,在傅連暲的再三堅持下,才達成了在家中絕對臥床治療的方案。
」
當年跟隨聶榮臻元帥打仗的部下都知道,聶帥的身體一直不錯,很少聽說他生病,即便是在晉察冀最艱苦的歲月里,在接連不斷的反「掃蕩」中,也沒見他病倒。
但是,這一次,他真的頂不住了。
但雖說傅連暲部長囑咐絕對臥床,他卻是臥床未休息。
躺在床上,聶帥仍每天閱讀大量文電,不斷地接待來請示匯報的工作人員,口述意見。
曾在中南海作戰室工作過的參謀王亞志回憶那段歲月時說:「聶總常常晚飯顧不上吃,只嚼幾塊餅乾,繼續忙到深夜,這對他已是常事了」。
當時的警衛參謀李常海回憶說:「我作為一名工作人員,那時感到特別緊張。
但聶總作為一個領導人,從來沒有講過累,實際上他是非常累的……有一回坐汽車回家,他在車上就睡著了,叫都叫不醒,我都有點害怕。
這種情況不止一次……」當時總參謀部的工作人員後來談到聶帥,說得最多的就是他辛苦忙碌的情景。
聶帥在他的回憶錄中,用較大篇幅記述了抗美援朝時期的後勤保障工作,抗美援朝中,前線官兵吃飯難的問題給他的印象太深了。
他說:「嚴格地講,我們是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才充分認識到後勤工作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的。
打一場現代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力物力的競賽。
」
當時,軍委總後勤部剛剛成立,機構不夠健全,也沒有什麼家底。
抗美援朝作戰物資保障主要由東北軍區實施,華北軍區也承擔其中一部分。
由於朝鮮戰場戰線的不斷延長和美軍飛機的狂轟濫炸,志願軍的後勤保障問題一直十分突出,有時籌集好的東西也運不上去。
軍委幾乎每天都能接到前線供應困難的電報,有時一天接到一大疊。
有一些電報聶帥印象很深。
比如,有的部隊第一次戰役中餓飯3天。
有的部隊只能喝稀飯打仗。
有的部隊一邊打仗,一邊派人挖土豆充飢。
最讓他難忘的是第二次戰役,當時正處於朝鮮最寒冷的季節。
此役我軍殲敵3.6萬人,自己傷亡3萬餘人,卻有5.1萬多人凍傷,失去戰鬥力。
彭德懷有次來電報,電文只有6個字:「飢無食,寒無衣。
」聶帥看了,心情沉重。
那段時間,他和總後勤部部長楊立三、鐵道兵司令員呂正操打交道最多。
為了把東西送上去,他們絞盡腦汁。
前線不斷有各種消息傳到後方,一般都是先匯總到總參,由聶帥再去抓落實。
根據前方需要落實了很多的措施:增派汽車團,突擊培訓司機,增派工程兵修路,籌調搶修鐵路的人力和器材,抽調大批醫護人員入朝,裝備組訓高射炮部隊儘快出國參戰,責成總後勤部改進服裝裝具,改善熟食供應……
聶帥後來回憶:「第5次戰役結束以後,戰線逐步趨向穩定。
由於國內組織工作的加強、廣大後勤戰線同志的努力,後勤的運輸供應有了改善,吃飯問題隨著有了好轉。
到後來志願軍能吃上餅乾、雞蛋粉、油炸花生米等,有時還有一些罐頭……生活越來越好,戰士們就很高興了。
」
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在勞累中堅持工作的聶帥在毛主席一再催促下,才去外地休養治療。
(1981年5月1日,聶榮臻元帥穿上軍裝與夫人張瑞華在家中合影)
1954年,聶榮臻任中央軍委員副主席,主管軍工生產和軍隊的裝備工作。
1956年又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國防科委主任。
經報中央批准,聶榮臻上任後首先主持制定了十二年科學規劃。
1959年7月,中央決定用八年的時間製造出原子彈,接著又提出國防工業應以抓尖端為主,「兩彈為主,飛彈第一」。
毛主席當時戲稱,造原子彈是造一個「大炮仗」。
在蘇聯撤走專家,國內又遇經濟上的天災人禍時,原子彈研製工作是上馬還是下馬也出現了爭執。
聶榮臻先後兩次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周總理等領導人寫報告,明確提出「兩彈一星」必須堅持攻關,強調堅持「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成果為輔」的方針。
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的贊同和支持,並得以實施。
一次,聶榮臻操勞過度住院,陳毅元帥來看望聶榮臻時說:「我這個外交部長,現在腰杆子還不硬,你們把飛彈、原子彈搞出來了,我的腰杆子就硬了。
」他望著聶帥,看到了他眼中堅定地目光。
1964年10月,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世界為之震動。
(1960年底,聶榮臻元帥在某基地視察。
從左至右:聶榮臻、孫繼先、栗在山)
聶帥晚年,十分懷念自己追隨一生的毛澤東主席。
1992年1月,他叫秘書設法在他辦公室里掛一張放大的毛主席像,說:「現在眼睛視力不行,小了看不清.」
秘書選了兩張,一張是毛主席單獨辦公的;一張是他、賀龍、羅榮桓等元帥陪同毛主席看空軍飛行表演的。
秘書們傾向選後一張。
他沉思了好一會兒,說:「還是掛毛主席單獨辦公的那張好,如果要掛集體像,那毛主席一定要在顯眼突出的位置,因為他是我們老帥的核心嘛。
」最後就選了毛主席單獨辦公的那一張。
後來,身邊工作人員注意到,他躺在躺椅上,經常偏過頭去,凝視牆上那張大幅的毛主席像。
他一定又在回想毛主席當年領著他們征戰的往事……
1992年5月14日,聶榮臻生命走到了盡頭,享年93歲。
他是最後一位去世的開國元帥,也是高壽的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