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霸西戎:秦穆公的東進與爭霸事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次小編要介紹的是秦穆公,主要分為兩個面向:

  1. 首先,秦穆公的決策與晉乃至於當時天下局勢的關係。

  2. 其次,秦人積極東進背後的動力可能有哪些。

(一)秦穆公與晉乃至於春秋中期的國際局勢

在秦武公鞏固秦國對於關中地區的控制後,他的弟弟德公繼位兩年後便過世,依序由其子宣公、成公繼位,但二位秦公皆英年早逝,最終由他們的弟弟穆公繼任。

這個時候的秦國已掃平關中地區的非華夏族群,觸手開始深入黃河西岸。

自秦德公以降,秦人爭戰的對手由以非華夏族群為主的諸戎,轉向屬於華夏族群的邦國,其中最為強勁的對手便是位於山西南部的晉國。

春秋列國形勢圖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至秦穆公即位時,秦、晉交手兩次,皆由秦取勝,但秦穆公仍然迎娶了晉獻公的女兒、大子申生之姊為妻。

秦、晉結親並不代表晉為弱國,晉獻公在位期間,晉國對外兼併驪山戎、虞國、虢國等鄰近華夏或非華夏諸國,由弱轉強;對內則盡滅公族,使得權力集中於公室。

同年,齊桓公已作為天下霸主,集合諸侯伐楚,「尊王攘夷」,替權威江河日下的周天子維繫封建秩序。


秦、晉接壤,兩國國內政局皆會對彼此造成深遠影響。

秦穆公面對強鄰晉,以及當時的天下局勢,他的目標非常單純,即是用盡一切手段東進,尋找通往中原之路。

然而,在秦穆公在位期間,秦、晉關係並不穩定,與此相應,秦穆公對於晉的策略也隨局勢遞嬗而有所變化。

在晉獻公時期,秦穆公娶了晉公主後,維持與晉友好的外交路線,是為穩定期,但在西元前 656 年,一場晉國宮廷內的風暴,不僅改變晉獻公諸子的命運,也影響了秦穆公向東發展規劃。

太子申生被父親晉獻公的寵妾驪姬栽贓下毒,他不願對抗自己的父親,自殺而死,公子重耳、公子夷吾出奔避禍。

晉獻公死後,由驪姬之子公子奚奇即位,但驪姬母子得不到大臣支持,不久便為晉臣里克所殺。

公子夷吾在秦穆公與里克的幫助下,返晉即位。

秦穆公原來希望透過支持公子夷吾換取晉的部分領土,晉惠公繼位後立刻毀棄承諾,至此秦、晉交惡,秦晉關係進入動盪階段。

在西元前651年秦、晉爆發激戰,秦穆公親自帶兵進攻晉國,於韓原擊敗晉軍,並俘虜晉惠公,但秦國沒把握能征服晉國,最終釋放晉惠公。

晉於西元前 643 年派遣太子幸至秦作為人質,穆公則將女兒(一說為宗女)嫁給太子幸。

然而在西元前 637 年晉惠公過世,太子幸自秦逃歸晉國即位,是為晉懷公。

秦穆公眼見對太子幸的投資失敗,乃轉向當時仍然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將原來太子幸之妻懷嬴嫁給公子重耳,並在西元前 636 年護送公子重耳返晉,擊殺晉懷公,公子重耳即位,是為晉文公。

此時雙方關係方恢復穩定,秦、晉始締結鞏固的盟友關係。

同時,南方的楚國在楚武王、楚文王兩代的銳意經營下,國勢蒸蒸日上,大有北向兼併諸夏、進窺中原之意。

這時,齊桓公已死了將近十年,列國諸侯無人能繼霸主之業。

晉文公有稱霸之意,亦欲挫強楚氣焰,尊王攘夷,但僅靠晉一國之力似乎仍然不足,故晉文公繼續與岳丈秦穆公維持友好關係,在此基礎上,於西元前 633-632 年間,先後援宋、與齊結盟,壯大自身實力,並且進攻與楚結盟之曹,迫使曹、衛放棄與楚之盟,尋求與楚開戰的機會,最終爆發城濮之戰,楚軍大敗。

晉文公在戰勝後以踐土之盟作為霸主,繼續藉由伐親楚之鄭,抑制楚國的力量。

行文至此,讀者一定有所疑惑,本文主角明明是秦穆公,為何文章大半都在講晉國的宮廷鬥爭、晉文公的霸業,秦穆公怎麽消失了?傳世文獻有關秦人歷史的記載鳳毛麟角,但從晉文公稱霸天下的歷程可知,秦穆公得到的好處相當有限。

就地理位置而論,晉位於秦的東面,且控制了崤函之固,封住了秦通向中原的道路,使得秦在春秋時代無緣與晉、楚爭霸中原。

換言之,秦國要稱霸天下就必須擊敗晉國,取得崤函之固,這就是戰國時代的事了。

秦穆公不是沒有努力嘗試,只是都沒有成功。

例如在晉文公成為霸主後,秦穆公助晉圍攻鄭時,穆公做了一件挑戰秦晉同盟底線的事,即單方面接受鄭人燭之武的勸說私自退兵,這令秦晉友好出現裂痕。

另一次則是在晉文公死時,秦穆公認為此時晉國必然忙於晉文公之喪,無暇顧及國外,乃良機天降,便圖謀攻鄭,令西乞術等率兵突襲滑國,通過崤函之固,然而至鄭郊為鄭的愛國商人弦高撞破。

鄭商弦高眼見大軍來勢洶洶,急中生智,聲稱代表鄭公以牛羊犒賞秦軍,秦師信以為真,判斷鄭人有備,決定撤退。

撤退途中,這支秦人的部隊在崤函之固遭受晉襄公與姜戎的聯軍奇襲,即崤函之戰(前 627 年),秦全軍覆沒,主帥百里孟明、西乞術、白乙丙等更為晉人所俘,至此秦、晉決裂,自晉文公即位以來的秦晉同盟徹底瓦解。

前 625 年,秦又在彭衙為晉所敗。

前 624 年,秦穆公親自率兵渡過黃河,焚燒舟船,攻下王官、郊(山西聞喜一帶)。

這次秦穆公做足準備,軍容壯盛,晉人不敢迎戰,《左傳》文公三年雲秦穆公「遂自茅津濟,封殽屍而還,遂霸西戎」,即替戰死於崤函之戰、曝屍野外的士卒收屍,建封土而返回秦國。

此役雖取得優勢,但沒有任何跡象顯示至秦穆公過世前,秦突破了晉的箝制。

(二)秦人積極東進的歷史脈絡

何以秦自文公、靜公、憲公、武公以降,皆銳意東進,尤其到了秦穆公,更是處心積慮的希望進入中原?這中間的可能性非常多,本文在這裡僅舉其中一種可能性,即此或許與秦複雜的族群組成有關。

秦人一方面作為諸夏諸侯,受周人禮樂文明影響,採用青銅禮器標誌身分等級、執行祭典儀式;另一方面,又受到戎狄的風俗影響,而被東方的諸夏列國視為戎狄。

這種文化上的矛盾實際上並不衝突,秦人文化性質的兩種面貌,反映的是不同階級間的文化差異。

在這兩種文化面貌中,秦人似乎仍然偏好東方的禮樂文明。

關於秦的上層階級傳世文獻記載較多,可知其明顯受華夏影響深。

從出土資料而論,秦上層之文化面貌亦受禮樂影響,但狀況複雜,難以一概而論。

這個現象一方面反映秦社會在文化方面的複雜性,也突顯秦上層階級雖受草原文化影響,亦愛好中原禮樂文明,無論是按規範或不按規範使用禮器。

是故或可推測秦人對於東進的執著,或許與上層貴族對於象徵文明與權力的禮樂文化有高度的喜好有關(見圖一、圖二)。

春秋時期秦墓葬所見的物質文化面貌。

資料來源:滕銘予,〈中國古代從封國到帝國的考古學觀察──以秦文化的研究為中心〉,頁 450。

收錄於黃銘崇主編,《中國史新論──古代文明的形成分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2016)。


春秋時期秦墓所見的周文化因素與北方文化因素。

資料來源:滕銘予,〈中國古代從封國到帝國的考古學觀察──以秦文化的研究為中心〉,頁 450。

收錄於黃銘崇主編,《中國史新論──古代文明的形成分冊》。

(三)輿論

在秦穆公死後,春秋中、晚期繼任的秦公皆未能突破晉的壓制,與東方的中原無緣;晉則益加強大,與南方之楚呈對峙態勢,晉占上風時即為霸主,楚則與秦結盟,試圖削弱晉的氣焰。

此時秦無法對晉造成威脅,晉也沒有能力一舉打垮掌握關中地區的秦。

在進入戰國時代之前,秦、晉之間的僵局皆未能打破,誰也無法將另一方徹底擊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秦晉之好,到底是晉好還是秦好?

當年的秦國和晉國,到底是怎麼個好法。秦晉之好,釋義:春秋時,秦晉兩國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兩家聯姻。「秦晉之好」這個詞指的是兩家聯姻,也可以稱為「互結秦晉」或者「秦晉之盟」,總之是個非常喜慶的詞...

秦晉之好,到底是怎麼個好法

「秦晉之好」這個詞指的是兩家聯姻,也可以稱為「互結秦晉」或者「秦晉之盟」,總之是個非常喜慶的詞兒。仔細研究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這個詞代表的並不是某一個特定的事件,而是至少包含了秦和晉這兩個國家在二...

晉文公 重耳

女色亂國,爭庶奪嫡始終是中國歷史上宮廷權利鬥爭的一個主題。晉獻公的祖上原來是晉國宗室的旁支,在近七十年的宗室傾軋中他的祖父、父親共殺逐了五代國君才終於在晉國奪得了統治地位,在爭嫡奪庶中長大的晉獻...

「秦晉之好」背後的政治交易

1在一些文章中,時常會出現「秦晉之好」一詞,來形容兩戶人家幾代結親,親上加親。看上去「秦晉之好」備顯親密,其實不過是政治婚姻的幌子。政治婚姻是建立在「互為所用」的基礎上,所以其中很難排除陰謀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