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麾下的大將,擒殺關羽,敗曹真,墓中出土文物,讓日本人吃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受《三國演義》影響,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三國鼎立時期,東吳僅是個打醬油的存在,其擁有的名將更是少之又少。

其實不然,江東之地人傑地靈,孫氏父子帳下,有不少名將,例如文武雙全的大都督周瑜;火燒曹軍戰船的黃蓋;白衣渡江的呂蒙;百騎劫魏營的甘寧等。

到了三國後期,吳國的大將也不少,如雪奮短兵的丁奉;截擊關羽的潘幛。

今天我們要提到的這位主人公,也是三國後期的東吳名將。

他生前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東吳作出了巨大貢獻;去世之後,其墓中出土的文物,則證明了中華民族的偉大。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熟讀漢末三國史的人,對這位東吳名將可能都不陌生,他就是朱然。

朱然字義封,他原本名為施然,後因他的舅舅朱治沒有子嗣,被過繼到朱家,改名為朱然。

朱然到江東的時候,年僅十三歲,還需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當時的孫權,也還在上學,於是兩個人成為了同窗好友,相交甚篤。

後來孫策去世,孫權接過了重任,已經長大成人的朱然,先被任命為餘姚長,後改任山陰令,也開始為江東效力。

他任山陰令的時候,督領五個縣,依舊遊刃有餘,其才能讓孫權驚訝。

於是本著能者多勞的原則,孫權分丹楊為臨川郡,任命朱然為太守。

丹楊鄰近山越,民風非常剽悍,山賊四起是常態,朱然上任之後,卻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禍亂,穩住了局勢。

除了平亂有功之外,朱然在三國角逐中,也立下了不少功勞。

公元219年,呂蒙白衣渡江,拿下荊州,並擒殺關羽等人,朱然就曾隨軍出征,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後來夷陵之戰爆發,他又與陸遜合力破敵,使劉備敗退白帝城。

在東吳與曹魏的戰爭中,他則出力更多。

夷陵之戰結束後,曹丕派大軍伐吳,出動了曹真、張郃等名將。

當時朱然奉命守江陵,在這些名將的圍攻中,堅守了足足六個月,期間還曾攻破了兩個敵營。

到了公元228年,曹魏大將軍曹休率大將來攻,又是他牽制了魏軍後方,使陸遜得以大敗曹休。

公元237年,東吳主動伐魏,朱然被截斷了後路,僅率八百人擊退了魏將蒲忠和胡質。

分析完朱然一生的戰績,我們不得不承認,他是一代名將。

然而他不但生前有功,死後也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就要說到他的墓地了,公元1984年6月,馬鞍山紡織廠施土動工的時候,挖到一個墳墓,經專業人士鑑定之後,這個墓地被確定為朱然墓。

這是到目前為止,考古人員發掘的吳墓中,最高級的一座,它的面世,對今人研究東吳的埋葬制度,有著巨大的意義。

說到這裡,也許有讀者會好奇,這與日本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說朱然墓中的面世打了日本人的臉?這就要說到此墓中出土的文物了。

雖然朱墓早就被盜墓賊光顧過,但是依然出土了一百四十餘件文物。

這些文物大多是漆木器,非常的珍貴。

而在這些漆木器中,有一件最為特別,那就是漆木屐。

在朱然墓被發掘之前,世人一直認為漆木屐是日本人發明的,畢竟日本一直是公認的漆器古國。

然而朱然墓中出土的這件漆木屐,卻推翻了這個定論,因為朱然去世於公元249年,也就是說,這雙作為他隨葬品的漆木屐,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這說明,漆木屐最早是由中國人發明的,而非日本。

這雙漆木屐出土之後,日本各界人士都非常震驚,他們不但紛紛來中國參觀這雙最古老的木屐,還展開了對中日文化歷史淵源的探索。

這件事情,雖然不是朱然主觀策劃的,但是如果沒有他,也不會出現這種狀況,所以此事的功勞,還要算他一份。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