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盧馬妨主,劉備以此為坐騎多年,為何不受影響?百年後魯迅解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2期 文/無常奉天玉)

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曾吟誦道「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使的盧馬的形象,再次深入人心。

據傳說,的盧是一匹日行千里的名馬,曾是劉備的坐騎,它雖不及赤兔聞名,卻也是不可多得的良駒,曾在危急時刻,馱劉備越過檀溪,這一說法,在演義和裴松之的《三國志集注》中都有提及。

今天我們拋開正史不談,單說演義。

在演義中,的盧雖是名馬,其名聲卻不怎麼好,劉表帳下的蒯越曾說,此馬眼下有淚槽,額上生白點,是「妨主」之相,即克主人。

可是劉備獲得此馬之後,不但沒有被剋死,反而被的盧救了一命,這是什麼緣故呢?

想要探討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的盧是不是真的克主,畢竟這若是無稽之談,便沒有了討論的意義。

在演義中,首先提及此事的人,是蒯越,他的哥哥蒯良極善相馬,他也耳濡目染,了解了不少相馬知識,他此言應該是有一定依據的。

除了蒯越之外,名士徐庶也曾說過同樣的話,又為此事增添了幾分可信度。

那麼的盧妨主之事應驗了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歷任主人,都有什麼下場。

一、張武

的盧第一次露面時,它的主人名喚張武,是劉表帳下的一員降將。

有一次劉表宴請劉備的時候,突然接到了張武降而復叛的消息,這個時候,劉備主動請纓,前去平叛。

到了戰場上之後,張武沒有引起劉備的重視,倒是他胯下的的盧,吸引了劉備的注意力。

小說第三十四回寫道:「(劉備)望見張武所騎之馬,極其雄駿,玄德曰:『此必千里馬也。

』」他話音未落,趙雲便挺槍而出,不到三合刺死張武,並將的盧帶了回來。

二、劉備

得到的盧之後,劉備原本忍痛割愛,將其獻給了劉表,結果得知的盧妨主之後,劉表又將它送了回來,劉備失而復得,非常開心。

可是不久之後,他就因陷入劉琦和劉琮的奪嫡之爭,被蔡夫人等人派兵追殺,並陷入了絕境,悲憤大呼道:「的盧,的盧,今日妨吾!」沒想到原本已經陷入檀溪的的盧,卻突然一躍而起,躍上了對岸,劉備得以保住了性命。

三、龐統

嚴格意義上講,龐統並不算的盧的主人,他僅僅是在入川之戰時,借劉備之馬,隨軍出征罷了。

結果痛恨劉備的益州士兵,只認馬不認人,亂箭射死了龐統。

作為一個智計超群,能與諸葛亮齊名的頂尖謀士,龐統就這樣死在了亂軍之中。

分析到此處,我們不難得知,的盧經歷了三任主人,剋死了兩個,只有劉備幸免於難,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難道是劉備的命格外硬,的盧克不過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對於此事,魯迅先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他曾道:「《三國演義》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

意思是說,羅貫中特意安排這樣一個情節,並不是想要表達劉備的命格有多硬,只是想表達劉備的仁慈,連的盧都不忍加害罷了。

這與小說中稱,關羽去世之後,赤兔絕食而亡,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關於的盧的傳說,更加神秘罷了。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的盧有妨主之名,劉備以此為坐騎數年,卻安然無事,是「擁劉反曹」的羅貫中,特意安排的橋段,其目的僅是為了突顯劉備的仁慈長厚。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猛將配良駒,這些千古名馬,你又知道多少

古人多以「馬」作為交通工具,老百姓的生活離不開它,就連戰爭「馬」絕對是一個不可磨滅的存在。馬隨著它的主人征戰四方,歷史上的猛將能建功立業離不開他的存在。在秦朝時,秦始皇就有七匹名馬「一曰追風,二...

三國中寶馬名駒 你還記得幾個?

都說寶馬配英雄,在武將雲集、能人輩出的三國中,除了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名人武將,自然還有那些隨他們主人一同被青史留名的寶馬名駒。那麼,小說、評說、各種影視作品中,讓你還能有些印象的那些寶馬你還記得...

三國四大寶馬之的盧

雖然不及赤兔馬那麼聲名顯赫,可的盧的知名度卻因為辛棄疾一首詞中的「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而大為提高。

「的盧妨主」是什麼意思?出自什麼典故

看《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其中有一段劇情是劉備的坐騎的盧馬,帶著劉備逃出一條生路,但是這個的盧馬卻一直有一個「的盧妨主」的說法,意思就是的盧馬會對它的主人造成一些很不好的影響。其實,這個說法最初...

的盧馬,人心的試金石

的盧馬,額上有白色斑點的馬,古人認為這種馬妨主。「的盧,馬白額入口至齒者,名曰榆雁,一名的盧。奴乘客死,主乘棄市,凶馬也。」(《相馬經》——伯樂)歷史上,的盧馬是劉備的坐騎,那劉備知道這是一匹妨...

從赤兔到的盧,由相馬到買車我們可以想到的

古時騎馬,今人開車。怎麼相馬,如何選車,道理其實都是共通的。今天就跟大家講講兩匹馬的故事。一匹馬的壽命通常是30多年,最長的可以活到60多年。在漫漫「馬生」中,如果能從一而終當然好,但是在現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