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關羽的主謀是劉備,諸葛亮曹操孫權只是幫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知道關羽被稱為關二哥,義氣深重武勇非凡,但是關羽的死亡,一直以來都是大家爭議不休的話題。
荊州是蜀國的一塊飛地,也是孫權政權最想得到的地盤,而魏國,則視關羽那兒為一顆釘子,拔掉之後,蜀國在中原,再無根基。
有人說關羽是諸葛亮經過長期的謀劃後害死的,對於荊州的重要性,作為蜀國的戰略總司令,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其重要性,後來伐中原也不會如此苦逼,其實關羽的死,是各方角力的結果,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曹操是被關羽咒死,但是在曹操死後,曹丕和劉備孫權先後稱帝,皆大歡喜。
關羽是稱帝的一個障礙
從古至今,統治者常奉行的就是又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明明想稱帝已久,非要推推搡搡,再三裝逼,最終還說是別人逼的,虛偽程度可見一斑。
為了占所謂「大義」之名,甚至不要臉至極,其實早已行稱帝之實。
稱帝的袁紹,被人群毆致死,連和氏璧,也落到了孫氏手中。
首先我們要追溯到曹操的謀士荀彧之死。
荀彧很早就跟著曹操混社會,混軍隊了,對曹操忠心耿耿,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曹操的謀士排行里,荀彧是非常靠前的,除了心目中的最佳謀士郭嘉,就是荀彧了。
荀彧出身於「四世三公」,和宦官出身的曹操不是一個等級的,曹操的崛起,或多或少的藉助了荀彧家的顯赫身世和江湖地位。
畢竟在漢朝,這些名門世家就是一塊活招牌。
但是後來曹操非常討厭荀彧,為啥呢?覺得他死腦筋。
荀彧幫助曹操時,有言在先就是匡扶漢室,以劉氏為正統,對於作為讀書人的他,很是講究這個,而且一條路會走到黑。
在曹操自封魏王,加九錫挾天子以令諸侯時,荀彧百勸不聽,已經大大的惹惱了梟雄曹操,不過這時候曹操還念著他的過往,和之前的功勞,更重要的是在天下的面子,只是給他冷處理。
但是荀彧不甘心,他覺得曹操意圖篡奪漢朝正統,是逆賊狼子野心,於是乎揭竿而起,站在了曹操的對立面,這時候曹操可懶得和他辯論自己的意圖,扯那麼多,還是要看誰拳頭大,直接一杯毒酒,賜死了謀士荀彧,畢竟他只是個謀士,手下沒有兵馬,那時候也沒有政委這個編制,頂多只能算高級參謀。
那麼荀彧和關羽有什麼共同點呢?他們是一類人。
有人說關羽是武將,每每觀其戰鬥,皆是衝鋒陷陣,站在戰場的前沿。
但是關羽這人,閒暇的時候,愛看的是《春秋》,講小的時候,是講義氣,講大的時候,是維護漢室正統,自從跟了劉備混社會,也是最看重劉備中山靖王之後這個「正統的身份」,希望自己讓漢室雄起,從而留名千古。
在劉備沒有收諸葛亮的時候,過的流連失所的生活,被敵人趕得滿中原跑,當他去劉表那打醬油的時候,關羽去到了曹操那,一直看好關羽的曹操,給他封了個「漢壽亭侯」的頭銜,並且是漢獻帝的名義蓋章的,代表關羽從此不是草莽人士,而是漢朝在編的侯爺了,不大不小也是個正牌官員。
後來關羽千里走單騎,去和劉備大哥匯合,劉備肯定不爽這個封號,畢竟是曹操拿來收買人心的東西,而劉備當時給不了也辦不到。
但關羽在路上,高調自稱「漢壽亭侯」,隊旗上繡的也是「漢壽亭侯關」,劉備長期愛給人丟糖衣炮彈,肯定慫恿張飛去說服過關羽。
關羽在曹操那那麼久,對於一個純義氣的說法關聯的兄弟,劉備可能在關羽被授勳後就在防備關羽了,以至於在見面的時候,搞七搞八的弄了一大扒拉子事,無非就是認為關羽叛變了。
但關羽可不管,他還是抱著「漢壽亭侯」不放。
諸葛亮根本就不想殺曹操
赤壁之戰後,私放曹操的關羽,爭議很大,雖然諸葛亮幫他圓,稱他是還之前的情,還什麼情?最大的情分就是封侯了。
但諸葛亮其實開始就不會考慮殺曹操的。
其一,劉備和孫權因為共同的敵人關聯在一起,曹操如果被劉備家的殺了,曹操北方的將領打著為曹操復仇的旗號報復劉備,孫權必定會抽身事外,人家報仇,天經地義啊;其二,如果失去了共同的敵人,底子薄弱的劉備很快就會被孫權吃掉,那時候劉備還沒有入蜀,劉備還只是個稍大點的打秋風的,赤壁之戰的主力還是吳家。
所以關羽被派到那,根本就是已經計劃好的,反正都是追殺潰兵,只要把趙雲放到最後,必定曹操會被授首對不?
所以關羽感激不盡,覺得了了一樁心事,孫權那邊罵他們是豬隊友,而劉備雖然早就知道這個結果,但是肯定還是不爽啊,這次追殺,也是對關羽的一次測試啊,關羽沒過關,在大耳賊心裡重重的記著呢!
關羽不爽劉備稱王和自己受封
待到劉備取了四川,有了穩固的根據地,諸葛亮法正等一批人就開始天天遊說劉備稱帝了,劉備想不想?想,但是他一直很會裝,關羽在荊州呢,了解關羽的他,知道關羽肯定不會贊同他稱帝,可能還會把他逼到曹操那邊去,所以只自封了漢中王。
但就算自封了漢中王,關羽也是不滿的,漢獻帝可沒承認,劉備雖是皇戚但是沒落已久,在大義上,還是私自自立為王。
劉備把關羽封為了五虎上將之首,也是為了穩定關羽的心,但是關羽不肯受命,大大的削了劉備的面子。
當費詩帶著劉備的任命書來到荊州時,《三國演義》原文是這麼寫的:關羽問:「漢中王封我何爵?」沒有畢恭畢敬,語氣中明顯帶著不滿和不屑,他知道就算是王,劉備也沒資格封爵。
聽說自己被封為五虎上將之首,大怒。
最終在大家的勸說下,勉強接受了下來。
封五虎上將之首這麼大的事,關羽的反應肯定被費詩告訴了劉備和諸葛亮,別忘了劉備在關羽旁邊,放下的間諜肯定不少,想想魏延是怎麼死的吧。
這時候劉備肯定很不想讓關羽入川,關羽作為衝鋒陷陣的人才,讓他去長守孤城,這個任命本身就包含了陷阱。
劉備還擔心被人說過河拆橋,他是最厚黑的一個了。
孫權和曹操都惱火荊州的戰略位置,所以關羽已經成為了頑疾。
守大義的關羽,其實無路可選,不管獨立或者投奔誰,漢賊之名肯定跑不脫。
劉備先只是想見死不救結果玩脫了
曹操知道最想要荊州的還是孫權那邊,就去教唆孫權打荊州,孫權說,還是你打把,我這邊不方便呀。
但是雙方肯定做好了打荊州的準備,明面上,說是為了防禦荊州攻擊他們,其實荊州就一個孤城,沒幾個將,打下了也沒辦法守啊。
這時候,應該是蜀國這邊派援兵給關羽吧,最起碼派個人去給關羽當馬仔也好啊。
諸葛亮沒這麼做,他讓劉備授權關羽攻擊襄陽(如果不授權的話,主動攻擊會視同反叛),想著如果關羽敗了,正好可以把關羽調回來雪藏,如果直接換將,關羽都是五虎將之首了,換誰都等於是降級,說不過去啊。
關羽不傻,知道自己已經被半放棄了,但是不得不打,結果關羽出兵樊城,水淹三軍,擒于禁斬龐德,一下子威震天下。
把曹操嚇得都準備遷都了。
這時候,關羽的呼聲太大,已經是功高震主,又不在劉備的眼皮底下,早就看關羽不爽的劉備,之前只是想雪藏他,現在殺心已起了。
但是關羽已經成了孤軍疲軍,分身乏術,孫權開始摘桃子了,呂蒙白衣奔襲荊州,如果諸葛亮在給關羽下令出擊前,派上幾個人幫忙,會是這個結果麼?這時候,可能這塊飛地,蜀國根本就不想要了,怕關羽連著荊州一起被弄走,不能便宜別人!最少也要兩敗俱傷。
強弩之末的關羽終於被徐晃擊敗退守麥城。
這時候派廖化去上庸求援,守衛上庸的是劉備的乾兒子劉封,想想如果沒有實際的軍令,多年來被關羽積威震撼的劉封,如果還把他當叔叔,敢不救嗎?包括劉封,其實都成了陪葬品,但愚蠢的劉封根本不知道。
終於,關羽被殺了,吳國得了荊州,曹操其實虧了,但是曹操的死和司馬懿的上位有蹊蹺,戎馬一生的曹操,自己都殺人無數,會害怕一個人頭麼?更像是司馬懿為自己上位弄了一個幌子,並且把禍水指向孫權。
蜀國和吳國對耗,魏國正好當黃雀。
關羽之死是三國後期的導火索
而後曹丕、劉備、孫權紛紛稱帝,真正進入了三國後期。
劉備在關羽死後把劉封滅了口,但是諸葛亮在之間,肯定當了一把推手,其實劉備在關羽大勝的時候已經在做選擇題,諸葛亮幫他下了決心,但是事後有些後悔是一定的。
想起關羽的好是一方面,更想的是拿回荊州,有報仇的大義之名。
諸葛亮知道很難拿回荊州了,上表勸他不要伐吳的時候,劉備「擲表於地」斷然拒絕,這樣的事情在從前是沒有過。
劉備去報仇的還有個原因是,從諸葛亮加入後,他太順了,順得諸葛亮的呼聲超過了他,他急於證明自己,為自己稱帝博個聲明,但事實上,他打仗真不是那個材料。
揭秘關羽或死於謀殺:攻襄陽腹背受敵 劉備不救
從小看三國,看到關羽之死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些蹊蹺。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關羽孤軍北上,身後沒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麼?就算關羽看不明白,劉備看不明白,諸葛亮也看不明白?後來總算明白,其實劉備看明...
關羽被害的真相,原來是死於他們的謀殺,劉備竟也參與其中
讀《三國演義》時,每當讀到關羽被害時都會感到悲涼、惋惜。但是也會覺得奇怪,北上伐曹,東有孫吳,孤軍深入,萬一失敗被斷後路,腹背受敵不是找死嗎?關羽貴為一代武神,雖驕橫但不愚,為什麼還是一意北伐...
關羽其實是死於謀殺,三大的勢力將他置於死地!
看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時候,覺得關羽死的好窩囊,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關羽孤軍北上,身後沒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麼?關羽又不傻,諸葛亮也不傻。為什麼關羽必死?關羽一聲忠義,沒事喜歡讀《春秋》,講大義...
關羽必須死,諸葛亮謀殺,劉備、曹操、孫權做幫凶?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覺得關羽死的有點蹊蹺,後來明白了,整個《三國演義》,核心就是關羽要死,該怎麼死!關羽熟讀《春秋》,他因兄弟義氣追隨劉備,最終的目的還是想要匡扶漢室。
是陰謀還是輕敵?關羽之死,哪些人應當為此負責?
從小看三國,看到關羽之死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些蹊蹺。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關羽孤軍北上,身後沒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麼?就算關羽看不明白,劉備看不明白,諸葛亮也看不明白?後來總算明白,其實劉備看明...
三國演義:關羽之死究竟怪誰?
為什麼關羽必死?這不妨從荀彧之死說起。在討論諸葛亮的失職問題之前,需要先弄清楚一個關鍵問題——關羽攻打襄樊,到底是誰的決定?這場戰爭是不是從一開始決策上就存在失誤呢?為什麼關羽必死?首先說說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