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擺下空城計城牆撫琴,司馬懿心領神會下令撤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孫子兵法: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
話說諸葛亮擺下空城計時,端坐城樓之上撫琴,狐疑不定的司馬懿揮手示意大軍安靜下來,然後豎起耳朵仔細聽,由於人馬聲嘈雜,距離也太遠,司馬懿只是隱隱約約時斷時續聽到一些旋律,然後就立即下令撤軍。
留下諸葛亮空城計的千古美談。
諸葛亮在城樓之上彈奏的曲子是什麼?這是幾千年來的未解之謎。
現在筆者開始為大家剖析。
用兵之道,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諸葛亮擺下空城計嚇跑司馬懿,兵家和謀略家大多認為,諸葛亮利用司馬懿多疑的性格,讓他覺得這個空城計並非「虛者虛之」,而是暗藏玄機,所以撫琴就是關鍵的一步了。
有人認為諸葛亮彈奏的是《十面埋伏》,筆者覺得,諸葛亮不會在那種情形下使用如此殺氣騰騰的曲子,無論諸葛亮要製造的氣氛是「虛者虛之」,還是給對方一種「實者虛之」的錯覺,都不會使用《十面埋伏》這首曲子,如果真是空城,這首曲子反而給人一種欲蓋彌彰的感覺。
而諸葛亮要給司馬懿一種錯覺,讓他覺得城中設下了埋伏,如果城中真有埋伏,用這首曲子就會引起司馬懿懷疑諸葛亮的真實意圖。
據此,又有人分析說,諸葛亮彈奏的極有可能是《高山流水》,目的是讓司馬懿從琴聲中聽出諸葛亮內心的平靜如水、波瀾不驚,從而覺得城中一定有埋伏。
這些畢竟都是猜測而已,關於那首曲子一直沒有一個正式的說法。
所以筆者掌握的很可能是第一手資料!因此,筆者很鄭重其事的焚香沐浴並齋戒三天,然後於今天告訴大家諸葛亮那天到底彈奏的是什麼曲子。
希望大家看仔細、記清楚,以後和別人論三國時,也可以作為一個談資跟別人炫耀。
話說當司馬懿聽清楚諸葛亮彈奏的旋律之後,不禁心頭一熱,暗道:諸葛真懂我也!便問兒子司馬昭:「帶簫了沒有?」司馬昭不知所云的搖了搖頭,一臉茫然。
司馬懿嘆了一口氣,「我本想和諸葛孔明來一個琴簫和鳴……算了,撤軍吧!」
「為什麼要撤軍?諸葛亮很可能是擺的空城計。
」司馬昭急忙說道。
司馬懿擺了擺手,不讓司馬昭繼續說下去,堅持要撤軍。
司馬懿撤兵之後,私下裡司馬昭一直追問父親為什麼要放過諸葛亮,司馬懿說道:「留點老鼠好養貓。
曹家人一直不肯相信咱們,現在之所以肯給咱們兵權,不外乎因為諸葛亮,如果滅了諸葛亮,大敗蜀軍,咱們爺幾個還有飯吃嗎?諸葛亮大擺空城計,正好給咱們一個撤軍的理由。
」
司馬昭恍然大悟,便問父親:「那麼諸葛亮彈奏的是什麼曲子?」
司馬懿把食指放在唇前,「噓!此事不足以為外人道,他彈奏的是《沒有我你怎麼活》,諸葛亮懂我也!意思是說,沒有他這個對手,我司馬懿在魏國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因此他擺個空城計,讓我能夠有理由撤軍。
」
「那父親您要簫,是想到用什麼曲子來和了嗎?」司馬昭又問。
司馬懿點頭笑道:「《謝謝你的愛》」!
後來,五丈原「死諸葛嚇跑活司馬」,諸葛亮也是抓住了司馬懿不會對蜀軍趕盡殺絕的思想,又給司馬懿創造了一個堂而皇之撤軍的理由而已。
無論是空城計還是五丈原,表面上司馬懿兩次中計,實際上,他才是真正的贏家。
本文來自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者/不文
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千年絕唱空城計真得如大家所知諸葛亮用兵如神嗎?
三國空城計一直被三國迷們紛紛樂道,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在新版三國中,高導有意為大家撥開迷雲,真是令人佩服高導對此段歷史的領悟。且讓我們先重溫一下,新版三國中空城計選集中的台詞:
司馬懿的超級智慧: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中國的很多大智慧都在歷史裡,而且歷史從未改變,歷史只是不斷的輪迴。——水木然隨著《軍師聯盟》的熱播,司馬懿的智慧全方位的展現在我們面前。歷史上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讀史如《三國》者,常津津樂道於...
司馬懿真的看不破空城計?諸葛亮的曲子才是讓司馬懿撤軍的理由!
早些時候讀三國,不覺被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未雨綢繆所征服。當時就有一個念頭,有諸葛亮,劉皇叔必定得到天下。但是最後幾百里連營的大火,斷送了很多事情。也引發了很多故事。白帝託孤,幾齣岐山。最讓後人談...
空城計之謎:到底是孔明嚇跑司馬懿?還是司馬懿有意放孔明?
(說歷史的女人——第195期) 題記:空城計在歷史上有好幾個,就算在三國,也不單是孔明諸葛亮使用過,比如趙雲也用過空城計,但是我們一旦說起空城計,卻唯獨記得孔明諸葛亮的空城計。這一切都要拜《三國...
「空城計」司馬懿真的是因為諸葛亮的疑兵之計撤軍嗎?
大家好,我是小劉。首先熟知三國的小夥伴們都知道空城計這一典故,講的是三國時期,魏蜀之戰,魏平西都督司馬懿奪取了要塞街亭。諸葛亮因馬謖大意失街亭正自責用人不當。此時司馬懿大軍逼近西城,不巧諸葛亮...
空城計中諸葛亮嚇走司馬懿所彈的曲子是什麼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