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紗帽兩邊長長的翅看似滑稽卻有大作用,是太祖皇帝精心設計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經常聽說這麼一個詞,當官的如果丟了官,就叫丟了烏紗帽,烏紗帽是當官的代名詞,但是這個烏紗帽,是到了隋唐的時候,才正式被朝廷定為命官的官帽,宋朝剛建立的時候沿襲唐制,官員們上朝也戴烏紗帽.我們看一些影視劇作品,描寫宋朝的時候,發現宋朝官員,帽子左右兩側,有兩根長長扁扁的翅,在腦袋兩邊晃晃悠悠,乍看沒什麼實用性,特別滑稽,應該是起裝飾作用的,其實這兩根長翅,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發明的,長翅帽雖然看似只是一頂造型特別的帽子,但是,卻是太祖皇帝處心積慮,制約文臣的工具。
太祖皇帝建國之後,非常不放心當年一起闖天下的同僚,尤其討厭文武大臣們,在朝堂上交頭接耳私下議論朝政,唯恐他們交流過多,結黨。
有一天太祖皇帝早朝跟平常一樣,一臉嚴肅地坐在龍椅上,聚精會神聽著大臣的奏報,兩側幾個大臣,就在底下竊竊私語,全然不顧朝廷上,應該遵守的規矩
對於趙匡胤來講,他非常不高興,當皇上的疑心都重,生怕朝臣在底下議論什麼事兒,但是又不好直接問他們。
趙匡胤非常不爽,但是沒有表現出來生氣,更沒有當場發作,而是若無其事地繼續聽奏報,注重實效、表達含蓄是趙匡胤行事的一貫作風。
退朝之後,他就想辦法,怎麼能制止這幫人交頭接耳呢?很快他就想出一招來,你們不是喜歡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嗎,我讓你們說不成話。
傳旨給主管官服禮制的官員,告訴他們,官帽的後邊,要加上長翅,一頂帽子兩邊,竄出一尺多來,當然後來越來越長,宰相的就更長,大門他得側著身子進來,這種帽子就是專門為了上朝定製的,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戴之外,一般場合不用戴。
所以官員們上朝只能按順序一排一排站著,以後大臣們上朝,就再也沒有交頭接耳的了
再加上大家都明白,皇上為什麼弄這麼一頂式樣新穎的帽子,就沒有人敢這麼幹了,皇上達到了駕馭群臣的目的,但是只有禮治是不夠的,皇帝等於把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三權分立了,設立中書門下,就相當於宰相,然後又設立參知政事做副宰相,本來中書門下平章事就不止一個,再設立參知政事做副宰相,宰相的人數就更多了,然後又設立樞密院,主管調兵,三司使管財政,這樣的話,宰相的軍權財權,全都被剝奪了。
而且還設立副相,來牽制正宰相,就在牽制朝中文官,統一中央大權的同時,太祖皇帝發現,杯酒釋兵權後,所派出的地方節度使,勢力開始壯大,以兵變起家的趙匡胤,最害怕的就是武將效仿自己,推翻自己的政權。
那麼趙匡胤會如何從節度使手中奪回兵權呢?他會故技重施嗎?請關注歷史文化大中原,我們下期再見!
宋朝大臣們好在朝堂上交頭接耳,看趙匡胤是怎麼對付他們的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官員都會戴著專門的帽子,時至今日,人們依然把「烏紗帽」視為官位的代名詞。歷朝歷代的官帽都有區別,宋朝的官帽學名叫展角幞頭,又叫長翅帽,因為這種帽子的兩邊配有一根又平又長的翅而得...
為什麼宋朝的官帽有兩根又長又尖的小翅膀,能戳到旁邊的大臣?
宋朝之前,文武百官上朝的時候,宰相可以坐著和皇帝討論政事。不僅如此,他們還能茶水伺候,小點心吃吃,龍井茶喝喝。愜意的背後是宰相的權力。
偉大的發明家皇帝,為了防止大臣們交頭接耳特意發明一種新款帽子
古代皇帝中不乏有趣的聰明者,其中有的甚至還是發明家,如趙匡胤 就曾經發明了長翅帽。烏紗帽原是民間常見的一種便帽,官員頭戴烏紗帽起源於東晉,但作 為正式「官服」的一個組成部分,卻始於隋朝,興盛於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