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之好,好亂!穆公娶重耳姐為妻,重耳和侄子娶穆公女秦嬴為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秦穆公是個抱有稱霸野心的國君,不僅霸西戎,霸關中,還對霸中原投入了極大的熱心和精力。

他將興修的宮殿稱為「霸城宮」,又將關中的雍水改名霸水,以彰霸名。

在晉文公統治之前,秦穆公極力干預晉國君的廢立,其目的就是希望通過自己扶持起來的國君而控制晉國,以實現稱霸區域乃至稱霸天下的野心。

晉與周同族。

周初,成王滅掉唐國,將其幼弟虞封在那裡,稱為「唐叔虞」,這就是晉國的始祖。

唐叔的兒子晉侯燮父遷到晉水之旁,才改號曰「晉」。

進入春秋後,晉國曾長期發生內亂,共鬧了六七十年,至公元前678年,才由曲沃武公將晉統一起來。

當晉國內亂之時,秦正忙於在關中地區同戎、狄作戰,無暇外顧。

因此,那時秦與晉沒有直接接觸。

晉國統一後,國勢日強,公元前655年,晉獻公借道虞伐虢,反過來再伐虞,晉國吞滅了虞、虢兩個小國。

晉獻公趁秦國無暇東顧之時,搶先占領這裡,意義十分重要。

虢、虞處於秦國東向的出口:虞扼茅津,虢據函殽,是秦國出關的重要孔道。

晉滅虞虢,就封死了秦東擴的出口。

此時,秦穆公雖已即位,但關中基業未固,晉獻公也剛剛平定內亂,所以兩國基本保持友好往來,沒有發生戰爭。

公元前656年,秦穆公娶晉獻公的女兒穆姬為夫人。

這位穆姬就是晉國當時的太子申生的姐姐、夷吾、重耳的異母姐。

晉獻公又將滅掉虞國後擄來的百里奚,作為秦穆夫人穆姬的媵送至秦國。

通過聯姻,密切了兩國關係,鞏固了秦、晉內部統治。

但當秦、晉內部穩定之後,需要向外擴張之時,這種姻親關係又成了互相干涉的最方便口實。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死後,其寵姬的兒子奚齊繼位。

晉國大夫克里、丕鄭等聯合起來殺死奚齊,準備立獻公的另一子重耳為國君。

但另一方大夫荀息,則將驪姬生的另一子卓子立為國君。

於是,里克等又把卓子和荀息殺掉,晉國暫時出現了混亂無君的局面。

這時,秦穆公應逃亡在外的夷吾之請,將其護送回國,是為晉惠公。

秦穆公答應幫助夷吾當然是有條件的,夷吾也承諾:若能立為晉君,就將晉國的河西八城割給秦。

秦穆公了解到夷吾與大臣克里等不合,這對秦是有利的,他希望晉國君臣不合、內亂迭起。

因此,他積極地派兵護送夷吾回國繼位。

然而,夷吾繼位後,立即背約,不割河西八城與秦,僅僅派丕鄭到秦致謝。

丕鄭到秦後,卻為秦穆公出謀劃策:殺死為夷吾幫凶的大臣呂甥、郤芮,扶持晉公子重耳歸國。

秦穆公心有所動,但尚未操作,不料丕鄭回去後事泄,被晉惠公殺掉。

丕鄭之子丕豹懷著殺父只恨逃到秦國,鼓動秦穆公攻打晉國。

秦穆公認為晉惠公能夠殺掉丕鄭,說明他還沒有失眾,「失眾,焉能殺?」基於這樣的判斷,秦穆公決定暫不出兵,等待時機。

之後幾年,秦晉沒有發生戰爭。

公元前648年,晉國曾發生饑荒,向秦國救援。

秦國君臣之間發生過爭論:公孫枝和百里奚主張輸糧與晉,但丕豹卻認為,趁晉有災之際,正是進攻的好機會,主張不輸糧。

最後,秦穆公採納了公孫枝等人的意見,向晉國送去了大批糧食。

秦穆公的想法是,我雖與晉國有仇,但那裡的民無罪,況且天災的發生在各國是常有的事情,幫助受災的人解除饑荒是人道,不可以廢道於天下。

然而,秦穆公十四年,秦國因為鬧饑荒,乞求晉國救濟糧食,晉國不僅沒有救濟,反而想趁機立即伐秦。

秦國發生饑荒的次年,晉國準備出兵攻打秦國,但還沒有等晉國出兵,秦穆公就主動率兵迎擊,深入晉國的韓地(山西河津、萬榮間)。

晉惠公也率軍來到韓地,雙方擺好陣勢,準備決戰。

此時,秦國軍隊人數雖然比晉國少,但同仇敵愾,上下一心,鬥志高昂,而晉國的軍隊內部矛盾重重,人數雖多,但士氣低落。

九月,秦晉兩國軍隊在韓原展開激戰。

一開始,由於晉軍兵多將廣,將秦軍團團圍住,連秦穆公都被包圍。

晉大夫梁由靡等截住秦穆公的去路,眼看秦穆公就要被擒。

就在這危急時刻,突然從秦軍中出現一股生力軍,奮勇向晉軍衝殺。

結果,不僅救了秦穆公,而且將晉軍殺得落花流水,並生俘晉惠公,秦軍大獲全勝。

俘獲晉惠公後,存在著是放還是殺兩種意見。

在周天子和秦穆公夫人的勸說和施壓下,以及秦穆公也認為秦國還不具備吞併晉國的實力,若殺掉晉惠公,只會更加激起晉對秦的更大仇恨,對秦不利,於是秦穆公決定釋放晉惠公回國,與晉講和。

當年十一月,晉惠公被放回國。

就在這一年,晉國又發生災荒,秦國再次給晉國運去糧食,從此兩國重歸於「好」。

秦雖與晉暫時和解,但實際並未放棄控制和操縱晉國企圖。

秦放回晉惠公是有條件的:其一,以晉惠公的太子子圉為人質,留在秦國;其二,割河西八城給秦。

秦國得到晉國的河西八城,其領地就擴展至黃河西岸,在地勢上更容易深入晉國內地。

太子圉質於秦,秦穆公為了牢固地控制他,還給她在秦娶妻。

這樣,在晉惠公歸國當政的數年中,秦對晉的威脅更大了。

秦穆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8年),晉惠公的太子子圉偷偷地逃回了晉國。

原因是子圉聽說自己的父親晉惠公病重,擔心自己在秦國當質子會失去繼位的機會,於是搶著回國。

第二年,晉惠公病故,從秦國逃回晉國的子圉被立為國君,他就是晉懷公。

秦穆公對晉懷公非常不滿,其原因:一是晉懷公是拋棄秦穆公的女兒秦嬴,偷偷跑回晉國繼位的;二是作為人質偷逃,是違約行為。

既然秦穆公認為晉懷公相當可惡,決定找人取而代之。

此時,晉惠公的兄弟重耳在外流亡近二十年到達了楚國,長期的流亡在外的重耳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於是,秦穆公派人到楚國迎來了重耳,並把他被晉懷公拋棄的自己的女兒再嫁給重耳,雖然重耳開始婉言謝絕,但是,斟酌再三,最終還是把她娶回來了。

重耳是子圉的叔叔,娶了子圉的妻子,就是娶了自己親侄子的妻子。

王立群先生說,有人說是亂倫,但在當時並不在意這些,歷史上真正重視婚姻中的輩分是宋代之後的事情。

重耳娶了秦穆公的女兒,並且向秦穆公保證:取得君位後,要向流水朝東一樣,朝事秦君。

獲得了秦穆公的好感和信任,於是秦穆公對重耳回報重禮,堅決支持他回國繼位。

重耳回國後,在一些大臣支持下,將懷公趕跑,奪得了君位,是為文公。

文公即位後,又派人把逃在高粱地方的懷公殺死。

這時,惠公的舊臣呂甥和郤芮卻密謀殺害文公,幸有寺人披向文公告密,文公估計自己在國內實力尚不夠充足,就跑出國,在王城與秦穆公相會,以求得到庇護。

呂甥、郤芮等這時尚未發現文公逃走,就放火燒掉王宮,等到得知文公並不在宮內之後,呂甥、郤芮等就追至河上。

秦穆公用計把這兩人誘來並殺死,才重新派兵三千護送重耳回國。

這一次,由於除掉了重耳的政敵,國內較為安定,所以秦穆公就把在秦為重耳娶的夫人也一併送回。

從此以後,在晉國就開始了文公的統治。

秦穆公扶持重耳奪取君權,原是企圖使晉受控於秦。

然而,事與願違,在晉文公的統治時期,秦國卻不得不追隨晉國,充當晉國助威的角色。

晉文公是一位英主,在城濮之戰中大敗了強大的楚國,迅速成為一代霸主。

面對晉文公治理下迅速強大的晉國,秦穆公首先採取全面合作態度。

一是協助晉文公解決周襄王時的內亂。

周襄王的異母弟王子帶聯合判臣,借用戎狄的軍隊發動叛亂,周襄王被迫出逃到鄭國,史稱「王子帶之亂」。

周襄王派人向晉、秦求助,秦穆公帶領軍隊,協助晉文公,把周襄王護送回都,殺掉王子帶。

二是秦穆公十三年幫助晉文公圍鄭。

晉文公攻打鄭國主要出於私怨。

當年晉文公流亡到鄭國,鄭國國君對重耳很不友好,重耳對此耿耿於懷,因此他為晉文公後便討伐鄭國,以雪此仇。

恰好,城濮之戰,鄭國站在了楚國的陣營,這給晉文公一個極好的藉口。

面對晉、秦兩個大國的圍困,鄭國決定派出使者燭之武遊說秦穆公。

燭之武縋城而下,面見秦穆公,曉以利害,「亡鄭厚晉,於晉而得矣,而秦未有利。

晉之強,秦之憂也」,並進一步解釋說,「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鄰,又欲肆其西封。

不闕秦,將焉取之?」。

秦穆公恍然大悟,馬上與鄭國訂立了盟約,而且派了三位將領幫助鄭國防守,自己才撤兵。

秦穆公突然撤兵,晉文公無奈,也只得撤兵。


兩年後,晉文公去世。

晉文公剛去世,晉、秦就發生了爆發了殽之役,結果秦全軍覆沒,西乞術、白乙丙、孟明視三員大將被俘。

之後,秦、晉又發生了彭衙之戰,秦再遭失敗。

這兩次失敗,使秦穆公進一步認識到晉國實力尚存,而秦國還需深化改革,切實加強政治、軍事、經濟建設,於是,「增修國政,重施於民」,軍隊戰鬥力倍增。

條件基本具備後,秦穆公三十六年(公元前624年)夏,秦穆公親率秦軍大舉伐晉,史稱王官之戰,秦軍占領了王官及臨晉、平陽間的小邑郊。

王官之戰以後,時隔一年,晉軍又出兵攻取了秦國邊境的元里之新城,但並沒有改變晉國的劣勢。

在晉文公統治之前(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秦穆公力圖控制晉國。

晉文公統治晉國時期,晉國勢日強並稱霸中原,秦不能操縱晉,反而為晉所利用。

在晉文公去世後,晉國勢日衰,秦又逐漸有壓倒晉國之勢。

災春秋數百年間,儘管秦國勢力有時很強大,並曾數次戰勝晉軍,但其基本勢力範圍,始終沒有越出函殽以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秦晉恩怨——秦穆公以一敵五

即便講的是晉國霸業,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忽視了秦穆公這位重要的春秋霸主。從晉獻公、晉惠公、晉懷公、晉文公,到文公之後的繼任者晉襄公這一段時期內,秦國的國君一直都是秦穆公,秦穆公既是晉國最真誠的盟友,...

話說群雄之春秋篇:晉文公—霸業開創者

在說完春秋兩位小霸王后,今天就來聊下春秋五霸中的又一位霸王——晉文公,晉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小編覺得春秋幾位幾位霸主的繼位都很相似,都不是那麼一帆風順。鄭莊公有叔段的謀亂,齊桓公則是和公子糾相搶...

秦晉之好━秦穆公與晉五主

春秋時期,秦國地處今甘肅東部和陝西中部地區。因秦人在和戎狄的交往中融合了戎狄的習俗,因而受到華夏諸國的歧視,被稱之為「秦戎」、「狄秦」。至秦穆公時期,秦國發展壯大,已然成為與中原強國━晉國毗鄰的...